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知识点题库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因厚赂单于,其善意      答:回答 B . 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均:比较 C . 扶辇下 , 触柱折辕        除:车马 D . 单于视左右而惊,汉使      谢:告辞
下列加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过饰非                        属予作以记之 B . 今京不度,非也         先王之 ,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C . 入山树木                  季氏将颛臾          D . 宇内                       西巴蜀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 其人居未来(远:远地)       B . 至易水上,既 , 取道(祖:出行前祭祖宗) C . 衣冠以送之(白: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D . 士皆垂泪泣(涕: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龚遂传》,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内谏于王,外责傅相          争:争论 B . 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蹇蹇:同“謇謇”,忠正耿直 C . 邪恶所习                  渍: 沾染 D .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然      翕:安定
  2.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B .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C .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D .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龚遂刚毅有节操。曾多次劝谏行为不端的昌邑王刘贺,引述经义,陈说祸福,声泪俱下,即便刘贺即位当了皇帝,也没有停止劝谏。 B . 龚遂具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声名远播。汉宣帝一见龚遂就非常赏识他。他虽然身材矮小, 但才思敏捷,与皇帝对答如流,皇帝很高兴,赏赐黄金、加官晋爵。 C . 龚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担任渤海太守时,发告公文命令官吏停止追捕盗贼,一人独自乘车来到郡府,安抚百姓。改变当地的奢侈之风,使百姓安居乐业。 D . 龚遂很受宣帝器重。担任渤海太守不辱使命后,又被任命为水衡都尉,宣帝很器重他,最后龚遂在官任上以寿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②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两手在胸前相抱。形容毫不费力气。西河:黄河以西。古代的“河”专指黄河。 B . 尸百万,流血漂伏:倒下,指在战场上被打死的人。橹:大盾牌。 C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秦以外的东方诸国。山,指崤山。亡:逃跑,逃亡。 D . 天下云合而响应,粮而从赢:担负。景:通“影”,影子,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闻者(清楚)                 师焉,或不焉(或者) B . 声非加也(洪亮)                其人也远矣(超出) C . 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君子不齿(提及) D . 学于师(以……为耻)           舟楫者(借助)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感吾生之休                  则知明而无过矣 B . 赵王岂以一璧之欺秦邪?      既克,公问其 C . 背,不知几千里也          二虫又何知 D . 功伐                      犹蒙
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 夷之义者 B .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也    不知何时已而不 C . 方存乎见                      仲尼之闻 D . 今我睹子之难也                困百家之知,众口之辩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雷州盗记

    ①雷于粤为最远郡。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出守,舟入江遇盗。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而群诡为仆,人莫能察也。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雷人相庆得贤太守。其寮属暨监司使,咸诵重之。未几,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于是雷人益信服新太守乃能严介若此也。

    ②亡何,守之子至,入境,无敢舍者。问之,知其禁也,心惑之。旦日守出,子道视,非父也,讯其籍里名姓,则皆父。子悟曰:“噫!是盗(!)”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监司曰:“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于是戒吏,以卒环太守舍,而伏甲酒所。旦日,太守入谒,监司饮之酒,出其子质,不辨也。守窘,拟起为变,而伏甲发,就坐捽之。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贼数十人,卒起格斗 , 胥逸去,仅获其七。狱具如律,械送金陵杀之。)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盗云。

(选自《虞初新志》明末清初  张潮)

  1. (1) 以下词语最适合填入文中方框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各项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太守出示禁游客 B . 天下云集响 C .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D . 席卷天下……囊括四海之意
  3. (3) 与“入境,无敢者”划线词活用情况不同的两项是(    )
    A . 知其禁也,心 B . 太守入谒,监司之酒 C . 其子质 D . 视,非父也
  4. (4) 解释划线的字。

    ①所毋得纳金陵人只履

    ②否者虽至戚必

    ③然不敢

    ④密以监司使

  5. (5)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咸诵重之。

    ②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贼数十人,卒起格斗

  6. (6) 选文叙述紧凑,情节扣人心弦。试以第②段括号内文字为例作赏析。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众人匹之                 众人:众多百姓 B . 臣欲奉诏奔驰             奔驰:奔走效劳 C . 乘化以归尽             乘化:顺随自然 D . 时运不齐 , 命途多舛       不齐:有蹉跎,有坎坷
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 ,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1. (1) 对下面各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欲人之无也难矣                惑:糊涂 B . 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不及 C . 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思慕的对象或理想 D . 山川相 , 郁乎苍苍                缪:同“缭”,盘绕
  2. (2)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穷山之而后止

    A . 而不知其所 B . 苍然暮色,自而至 C . 扣舷而 D . 方其破荆州,江陵
  3. (3)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巫医乐师百工人        ②此非曹孟德诗乎 B . 皆出于此乎            ②声呜呜然 C . ①则群聚笑之            ②抱明月长终 D . 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4. (4)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 . 凌万顷之茫然 C . 而今安在哉 D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段中,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多角度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从反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意义。 B . 作者挖出了士大夫以从师学习为耻的思想根源,即“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腐朽思想,指出其选择实在是糊涂。 C . 乙文选段“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句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把箫声的低沉哀婉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 D . 乙文选段中,作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情景是他想象中的古战场的情景
  6.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7. (7) 用“/”给下列语段断句。

    西 方 有 木 焉 名 曰 射 干 茎 长 四 寸 生 于 高 山 之 上 而 临 百 仞 之 渊 木 茎 非 能 长 也 所 立 者 然 也《荀子·劝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氏文集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 , 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 , 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韩、李:指韩愈、李翱。ƒ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其见于一时         遗:馈赠 B . 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 C . 忽近而远             贵:看重 D . 望之昂然,而之温温   即:接近
  2. (2)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何其难若是欤            师道不传也久矣 B . 至废为民而流落死        使民敬、忠 C . 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      楚左尹项伯 , 项羽季父也 D . 古歌诗杂文            公我献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 . 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 . 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 D . 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

  5. (5)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②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 . 青青子衿 子衿:衣领。 C . 瑟吹笙 鼓:弹奏。 D . 山不高 厌:厌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与其不逊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 , 退而责其女日:“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有删改)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锺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练,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鳟知其及祸;及成,果以富得罪出亡。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臭,不可遍 , 聊举数人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节选自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训俭示康》,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奢则不逊,俭则              固:鄙陋,寒酸 B . 俯仰命益,如此者            再:再次 C . 远罪家                      丰:使……足 D . 不可遍                      数:列举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父慈子逆                    风飘飘吹衣 B . 君子寡欲则不役物           不拘时,学于余 C . 人莫非                      外无期功强近 D . 聊举数人训汝                秦亦不城予赵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B .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C .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D .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4. (4) 下列句子全都是司马光崇尚俭约原因的一组是(   )

    ①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②俭,德之共也

    ③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④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

    ⑤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⑥以约失之者,鲜矣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⑤ C . ①②⑤ D . ②④⑥
  5.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则材料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应提倡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第二则材料引用孔子的话,则既揭示了论点“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 B . 第一则材料用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让人分别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贪婪与吝啬。 C . 第二则材料用正考父、季文子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以俭立名的道理,用管仲、公叔文子、石崇、寇莱公之例来论证“以侈自败”的道理。 D . 两段选文虽然都是家训,材料丰富,都采用了事例论证与引用论证,内蕴深厚,但两文叙议侧重点有别,文字风格迥异。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②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③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 (7) 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两则家训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荀子•性恶》)

  1. (1) 材料一中“政”的意思是:。“格”的意思是:
  2. (2) 比较两则材料中孔子与荀子政治主张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 , 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挥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不得以为陋也。

始予至,无室以 , 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 , 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 ,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钦?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令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兔于陋之名 , 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也。诚有君子而居 , 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

 [注]①上国:指京城。②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指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结题:结发于额;羝服;指用羊皮做的衣服。③搜抉钩絷:搜罗延揽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将其地                           陋:嫌弃

    ②始予至,无室以                   止:居住

    ③就石穴而居之,又阴湿             以:且

    ④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   比:比较

    ⑤以孔子之言                       信:伸张

    ⑥于后道德而专法令                 蔑:污蔑

    ⑦然此无损于其也                   质:本质

    ⑧诚有君子而居                     焉:兼词,于此

    A . ①③ B . ②⑤ C . ④⑥ D . ⑦⑧
  2. (2) 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没有发现他们所说的简陋落后 B . 讲诵游适之道略具——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 C .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 D . 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这就是孔子想要迁居的地方吗
  3. (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第一段表示自己虽然来自京城,但依然能在边远蛮夷之地安然居住。 B . 夷人妆扮奇特、言语动听,缺少教化,但作者并不认为是落后。 C . 作者借用孔子之语来命名住所,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D . 作者在结尾处表达了希望能有品德高尚德人来教化此地百姓的愿望。
  4. (4)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

  5. (5) 作者认为夷地的蛮风可以通过礼仪教化来改变,他是如何阐述这一观点的。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加以分析。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万物之逆旅( 旅舍)            有以也(确实) B . 异乎三子者之 ( 撰写)            故且怠(穷困) C . 乎?亦各言其志也(伤心)       或几学书 (凭借) D . 尔植(勉励)                    而幼孩(养育)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 . 跨者不行 B . 《诗》可以 C . 小子何莫学夫诗 D .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古文阅读

羲之选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娇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节)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尤善隶书         善:擅长 B . 雅好服食养性     雅:性格文雅 C . 然闻信至         信:使者 D . 羲之书为世所重   重:看重
  2. (2) 对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渡浙江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B . 初渡浙江/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C . 初渡浙江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D . 初渡浙江/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子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

    之,古代女子不取字。

    B . 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二种,属于实用文体,《兰亭集序》属于书序。 C . 从子:旧义有伯父或叔父孙子的意思,后来可以用来称呼亲兄弟之子。 D . 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隋唐、五代,列为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4. (4) 翻译下列各句。

    ①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②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依靠 B . 其无,有车之用/当:当作 C . 埴以为器/埏:揉和 D . 者不长/矜:夸耀
  2.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下皆知美之美/为:动词,是 B . 前后相随,恒/也:语气词,表判断 C . 不行/者:代词,……的人 D . 不失所者久/其:指示代词,那些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 . 《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C . 《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 . 《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
  4.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B . 《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 C . 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 D . 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