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知识点题库

《西湖的雪景》是钟敬文先生的代表作,通过雪天的赏玩,描绘了的西湖雪景,展示了雪中西湖独特的与纯美,营造出一片的净空天地,情感丰富而深刻,情致幽雅而独特,同时,在看似有限的情思中,暗对时代纷乱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 (1)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2. (2)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 (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敢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许君焦、瑕,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 (1) 下列关于文中划线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缒而出”“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济而夕设版焉”中划线的字“夜”“东”“西”“朝”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B . “敢烦执事”“焉用亡郑陪邻”“阙秦利晋”中划线的“以”字都是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C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中划线的“以为”“东道主”“行李”在句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有所不同。 D . “若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远”“阙秦以晋”中划线的字“亡”“鄙”“利”都是使动用法。
  2. (2)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主谓倒装句) B . 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C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被动句) D .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3. (3) 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围郑:侯、伯,指爵位。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B . 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而坐,是一种不敬的坐态。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挨着脚后跟,相当于跪坐。 C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乘,指四匹马拉的车。 D . 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古人很重视祭祀,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
  4. (4) 下列关于《沁园春·长沙》一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百侣同游的情境:寒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脚下的湘江水滚滚北去。 B . 本词用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也寄寓着诗人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火热的革命情怀。 C . 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D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表现了革命者雄姿英发的豪迈气概,实际上也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腌菜和盐,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 (1) 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 (2) 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着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相传是战国时的女子,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②梁广:画家,擅画海棠。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觞,酒杯;莫愁,女子名,泛指美女;梁广,古时著名画家;丹青,原指绘画所用的两种颜料,后来泛指绘画艺术。 B . 首联运用拟人手法,春风善解人意,特别眷顾海棠,为海棠花“匀”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摄人魂魄。 C . 颔联正面描摹,海棠新沾水珠,尘垢涤尽,花色十分光洁鲜艳;盛开的花朵,看上去娇媚动人,含情脉脉。 D . 颈联刻画了海棠的风韵,就像美人上妆,就像画家笔下美景。尾联中,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流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艳羡蝴蝶可以在海棠花上栖息。 E . 这首诗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托物抒情,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
  2. (2) 诗歌后两联写到“莫愁”“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①新亭: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②钓鱼坛:指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的钓坛。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诵《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 B . 正值国难,西北神州沦陷,令人难过,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雄心不泯、壮志不消。 C . 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以为是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显露无奈之情。 D . “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2. (2) 简要赏析结尾处“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壬辰除夕

(清)黄仲则

无多骨肉话依依,珍重相看灯烛辉。

饮为病游千里减,瘦因吟过万山归。

老亲白发欣簪胜,稚子红炉笑作围。

屏却百忧成一笑,去年孤泪此时挥。

【注】①1772年冬,诗人游颍州、凤阳。十二月,回故里常州。此诗,在家中度岁而作。②黄仲则(1749—1783),常州府武进县人,清代诗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有诗名,一生穷困潦倒,为生计奔忙不已。③老亲:年老的父母。

  1. (1) 颔联写出诗人因生计奔忙的的情感,颈联描写出了的场面。
  2. (2) 赏析尾联“屏却百忧成一笑,去年孤泪此时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上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对句与题目照应,侧面描述战争场景。 B .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战场的景象,而且写出了军队的威武和士兵的斗志。 C . 颈联由物及人,不但反映了塞外将士们的思想和情绪,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感。 D .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
  2. (2) 诗歌尾联以景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试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释】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 . 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 . 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 . 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2. (2) 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当窗织

王建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

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

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四两句直接点题,表现了织妇因忙于纺织,不能照顾翁姑内心的痛苦。 B . “水寒”两句写天气寒冷不能自如操作,蚕丝易断难接,织妇为此异常烦恼。 C . “两日”句写织女心灵手巧,织布速度很快,两天就能织一匹半,技艺不凡。 D . 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用语贴切,表现了诗人的乐府诗贴近生活的特点。
  2. (2) 本诗为新乐府名篇,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艺术性。请分析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重九赏心亭登高  范成大

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重把杯。

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

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

【注】①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1181)任建康(今南京)镇帅时所作。②双旌,镇帅的代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抱负,意气风发。 B . 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黄花经雨,象征着人生暮年。 C . 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山紫翠,绚烂美好。 D . 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家国和个人境遇的慨叹,与杜甫的《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世称道,请从炼字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晏行(节选)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

【注释】①诗歌写于唐与吐蕃作战时期,此时五十七岁的杜甫携家人从夔州出三峡来到岳州。②莫徭:少数民族,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③杼柚:织布机的部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联上句承接题上“罗晏行”,点明时令节候,描写出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景象。 B . 第一联下句“潇湘洞庭”点明诗人行经之地,潇湘洞庭都飘扬着雪花,气氛悲凉惨淡。 C . 第二联通过想象,虚写渔父在天寒地冻时捕鱼、莫徭无奈射雁,表现百姓生活的艰难。 D . 第三联通过对比写百姓生活,去年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今年粮食丰收,但米贱伤农。
  2. (2) 诗歌的最后一联与杜甫的《自京杜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表达了当时怎样的现实?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 , 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释】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 . 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 . 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 . 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2. (2) 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①

陆游

杖屦寻春苦未迟,洛城樱笋正当时。三千界外归初到,五百年前事总知。

吹玉笛,渡清伊②,相逢休问姓名谁。小车处士③深衣叟,曾是天津④共赋诗。

注:①此词系作者晚年被罢官后蛰居家乡越州山阴(今绍兴)所作。②伊:伊河,今河南境内。③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④天津:天子车马所渡之地。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是(   )
    A . “杖屦”为拄杖漫步之意,上阕首句写词人拄着拐杖在苦苦找寻春天的踪迹。 B . “洛城樱笋正当时”一句实写洛阳城春笋遍地、樱花盛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C . “三千界外”“五百年前”句意为词人仿佛回到那遥远的地方,那久远的往事总是萦绕心头。 D . “小车处士”、“天津共赋诗”句指那驾着小车、穿着深衣的老头,曾是一起吟诗作赋、抒怀咏志之人。
  2. (2) 春景是惹人喜爱的,但因为一个“苦”字又别有意味,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桃夭(先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下面关于《桃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鲜艳的桃花,比喻美丽的少女。 B . 蕡:桃实肥大的样子。实:果实,这里以结果比喻生子。 C . 各章的运用了赋的手法,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D . 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多有战争发生,故派兵戍守。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由写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由远及近,开阔辽远。 B . 颈联写自己的身体状况“迟暮多病”,自己的成就功绩“未有涓埃”,由此抒发对“圣朝”的情感。 C . 尾联照应题目“野望”写诗人出郊放眼远眺,由野外之景引发了内心对漂泊在外的亲人的担忧。 D . 诗歌以“野望”为标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极目远眺郊外风景、感伤当下时局的自我写照。
  2. (2) 诗人“野望”而“涕泪”,实际上是因所望之景而伤感,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伤感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水龙吟·寄陆放翁

刘过

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

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

【注释】①此词为陆游归居山阴后刘过所寄赠答词。刘过为陆游晚辈,二人同有整顿乾坤、誓斩楼兰的英雄气质和身在江湖、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中有“桃花净尽菜花开”句,以“桃花”喻弄权的小人。③安道,指戴安道。东晋书法家王子猷雪夜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即夜乘小船寻访。④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常住洛阳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

  1. (1) 下列对本词内容理解、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阙主要铺叙归田生活,先以一“好”字写总体感受,接着从快乐程度、生活情趣等方面分别表现归田生活的乐趣。 B . 上阙最后三句意思是任菜花葵麦之地开出桃花,增添春色,似是看破世事的无奈之语,实为对朝廷无可奈何的反话。 C . 下阙前两句,以戴安道比放翁,以王子猷自比,既表现诗人对陆游的思慕,欲至山阴拜访,也暗含希望陆游出山之意。 D . 全词构思新奇,笔力雄健。语言朴素通俗,但寓意深微;多用典故,扩大了词的容量和内涵,大大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2. (2) 本词上阙极力铺叙归田生活之“好”,为何结尾处又希望陆游“未可向、香山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元代张可久的两首元曲,完成各题。

双调·水仙子   怀古

秋风远塞皂雕旗 , 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越调·寨儿令    题昭君出塞图

辞凤阁,盼滦河,别离此情将何在!羽盖峨峨,虎皮明驮,雁远暮云阔。建旌旗五百沙陀 , 送琵琶三两宫娥。翠车前白橐驼,雕笼内锦鹦哥。他,强似马嵬坡

【注解】①皂雕旗:画有黑雕的大旗。②沙陀: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③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内,唐安史之乱时,杨贵妃于此处被缢死。

  1. (1) 这两首元曲都用到了昭君出塞的典故,但情感有所不同,前者主要表达了对王昭君的之情,后者则流露了对王昭君的之情。
  2. (2) 两首曲词均用到了对比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螃蟹咏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 , 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注释】①敌腥:抵消腥气。用菊:指所饮非平常的酒,而是菊花酒。传说重阳饮菊花酒可辟除恶气。②性防积冷:蟹性寒,食之须防积冷。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霭”本义为云气,首句中的“桂霭”指浓郁的桂花香气,用视觉来写嗅觉,手法新颖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B . 首联中的“长安涎口”指的是京都里的馋嘴。佳节吃蟹是富贵人家的习惯,故以“长安”代指富贵权势之家。 C . 颔联第一句,作者直抒胸臆,写自己眼前道路不明,抑郁悲愤之情显露于字里行间。 D . 尾联写螃蟹在锅釜中被煮熟,只能“空馀禾黍香”,就螃蟹而言,已经被人食用,明月光、禾黍香已与它无关。
  2. (2) 本诗是如何抒情的?请结合颈联予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句描写雨后西溪水势上涨,水天宽广清澄,颇有孟浩然“涵虚混太清”的气势。 B . “萍破”“艇归”“入郭”“过桥”,无一不动,却表现出雨后西溪虚寂幽静之景象。 C . 诗人由面及点,体察入微,表现出诗人怡情山水、寻幽探微的审美心理。 D . 尾联卒章显志,以月自比,表明诗人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2. (2) 张先,因善于捕捉和描写景物的影像,人称“张三影”,试分析本诗中作者是如何写“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