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 知识点题库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国民革命运动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中国近代的下列重大事件中,与以上三种回应方式对应一致的一组是(   )

A .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五四运动 B .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D .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 义和团运动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 . 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 . 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 . 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 . 讽刺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    )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      

A . 否定其排外主义 B . 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 . 既赞扬又有否定 D . 全面赞扬与肯定
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将山。”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白于(    )
A . 朴素的爱国热情 B . 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 . 知识分子的宣传 D . 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义和团运动的高潮发生在(    )
A . 山东地区 B . 长江流域 C . 京津地区 D . 东北地区
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    )
A . 洋务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义和团运动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
A . 遭到了列强的镇压 B . 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 C .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 . 是列强侵略加剧的产物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 辛亥革命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国民革命运动
下图为《义和团的卡秋莎》(“卡秋莎”是火箭炮的代称)。该图片反映了义和团(  )

A . 对西方近代技术有了理性认识 B . 用新式军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C . 对外来文化持全面排斥的态度 D . 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
“研究发现义和团开始广泛宣传拆毁铁路、电线杆,正是在列强以战争胁迫清政府镇压义和团的时候”。这说明义和团的这些行为(    )
A . 是国人盲目排外的反映 B . 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 C . 是取得军事胜利的需要 D . 是引发列强侵华的根源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
A . 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 .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 . 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 . 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天朝田亩制度》  图二《民报》第一号

材料二: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回答:

  1. (1) 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
  2. (2) 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反帝爱国运动,其最主要的意义是(    )
A . 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 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粉粹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 . 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的进程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
A . 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 . 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 .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 .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梁启超说:“事件之起,根于历史上遗传之两种心理:其一则是排外的心理……无意识且无彻底的排外,形成国民性之一部。其二则迷信的心理。”梁启超口中的“事件”应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维新变法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材料表明(   )
A . 东南互保在当时促进了南方各省的繁荣 B . 清政府采取了正确措施应对当时的困局 C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直接促成了东南互保 D . 清政府统治下一些实力人物割据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