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 知识点题库

毛.泽东与朱德于1937年7月8日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B . 中共表明抗日形式和立场 C . 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 D . 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
1937年初,国民党将军蒋百里在其编著的《国防论》扉页题词中说:“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这表现了他(    )

A . 意在振奋民族斗争精神 B . 认可国共两党合作 C . 期盼国共合作的成功 D . 希望化解中日矛盾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

A . 1912-1919年 B . 1920-1926年 C . 1927-1936年 D . 1937-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    )
A . 双十二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我们要保证,一方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从这份电报的内容可以判断,当时(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 B . 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 C . 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 . 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1937年6月,日本东京已盛传“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柳条沟(湖)一样的事件”。其预示着日本要制造(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八一三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一·二八事变
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
A .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 .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C .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 .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
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
A . 南昌起义时 B . 九一八事变前 C . 秋收起义中 D . 七七事变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侵华期间,江苏的文化事业损毁严重。1937年8月5日,日本首次轰炸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实验学校被炸;到1938年8月底,仅江苏中等学校的财产损失就高达1899万元。南京沦陷前,还有2000多箱南迁故宫文物未及时转移,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江苏各地的历史古迹也遭破坏。江苏被日军抢掠的藏书具体数据已难以确认,有资料称日方掠夺图书共85万册,相当于当时整个日本图书馆的图书总藏量。

——摘编自朱季康《抗日战争与江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发展》

材料二:抗日战争期间,党高度重视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发展。1942年底,仅由新四军上海办事处护送到苏北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就达2000多人,他们成为江苏根据地文教事业的生力军。1942年,苏北根据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比党政干部略高。1943年,苏中根据地小学校比1942年增加了500所。根据地教育部门编写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和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教材,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1940年,苏北抗日根据地大众书店成立。

——摘编自李建平、张中良《抗战文化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侵华期间江苏文化事业遭到破坏的具体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苏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关于下图所示根据地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出现于1937年以后 B . 由中国工农红军创建 C . 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 . 为渡江战役胜利奠定基础
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兴衰荣辱,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是(   )

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③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

④新中国开国大典举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中共代表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应邀与会,广西、四川、云南、山西等地的地方势力首领也亲自参加。这反映了(   )
A . 国民政府实施全面抗战路线 B . 正面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C . 日本侵华推动民族意识高涨 D . 国民政府掌握民主革命主导权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上述转变主要是由于(    )
A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1. (1) 根据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最主要国内因素各是什么?
  2. (2) 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请你根据相关史实对“十四年抗战”概念加以说明。
  3. (3) 近代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最伟大的事件是什么?它有什么重要国内意义?
1927年前,中国工矿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一带,1937年,重庆、贵州、云南、江西、广西一带工矿企业发展较为迅速。这种变化(    )
A . 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B . 促进了工农武装割据形势的发展 C . 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D . 彻底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的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日记影印件。这段日记不可能提到的有(   )

①五四运动②北伐战争③九一八事变④卢沟桥事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946年5月,远东军事国际法庭在东京正式开庭。日本河本大作在法庭供认:“于(某)夜,派虎石台(奉天以北八公里)守备中队破坏柳条沟的桥梁”,“结果,只破坏柳条沟的一座小桥,然而它却……使事变发展扩大。”该“供认”中所说的“事变”,意味着(    )
A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B . 日本实现“征服满蒙”的计划 C . 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日军在华东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并调集军队反击进攻上海的日军,形成了华东正面战场。下列项中与“华东正面战场”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成就斐然。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它又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的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材料三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2周年华诞。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

序号

资料

序号

资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双百”方针

万隆亚非会议

香港、澳门回归

“两弹一星”

《论十大关系》

恢复高考制度

重返联合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邓.小平南方谈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列举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 (3) 结合材料三的展览资料,从表中选择两项相互关联的史实,提炼出一个展览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史实。
在西南大后方,范旭东准备筹建新的制碱公司,但新厂机器被远征军征用,国民政府答应的贷款被要求当成公股。为了企业生存发展,范旭东准备自办银行。周恩来得知后,派人与范旭东磋商并决定参与银行筹建,从资金上和组织上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周恩来此举(    )
A . 促进了后方民族工商业的繁荣 B . 鼓舞了全国各阶层坚持抗战的决心 C . 落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D . 推动民族资本家走上抗日救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