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知识点题库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

A . 幻灯机 B . 照相机 C . 放大镜 D . 潜望镜
在“天宫一号”上,宇航员王亚平从悬浮水珠的另一侧,看到了聂海胜头部所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如果该水珠的焦距为f , 则聂海胜头部到水珠的距离u的范围是

A . u<f B . u=2f C . u>2f D . f<u<2f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 (1) 把烛焰放在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2. (2) 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 (3) 把烛焰放在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 (4) 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叶子和小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

  1. (1) 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2. (2) 将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 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性质;

  3. (3) 然后再分别改变物距2种情况,重复以上操作,观察成像情况;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下表.请你将表格中①②③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虚像或实像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放大

    倒立

    实像

    投影仪

    u<f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下表是小薇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μ/(cm)

30

20

15

10

5

像距v/(cm)

15

20

30

40

/

  1. (1) 第5次实验时所成像的性质:

  2. (2) 第1次实验时,小薇若将一近视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3. (3) 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判断的理由是

一个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在它的主光轴上离焦点20cm,放置一个物体,则该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的像.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 (1) 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2. (2) 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透镜的焦距约为cm,判断的依据是
  3. (3) 确定物距后,如何才能找到最清晰的像呢?下列最合理的是        
    A . 把光屏朝一个方向移动,一直到看到最清晰的像为止 B . 把光屏朝一个方向移动,在将到看到最清晰的像时,来回移动光屏,一直到看到最清晰的像为止
  4. (4) 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反射;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 .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 .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D .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

  1. (1) 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2. (2) 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

  3. (3) 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4. (4) 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凸透镜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

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右侧部分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实”或“虚”)像。

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


  1. (1) 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此时像会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
  2. (2) 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


    A . 5m B . 0.5m C . 0.05m D . 0.005m
  3. (3) 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因为手机镜头 较小,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填“大”或“小”),所以不需要“调焦”.
  4. (4) 你的同学小明就是“低头族”一员,长期沉迷网络,以致学业荒废,请你劝劝他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中,移动光屏至如图(a)所示位置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 若将蜡烛移至10厘米刻度处,要在屏上再次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根据图(b)中通电螺线管的S极,可判断小磁针的左侧为极,电源的左端是极 .


小华用蜡烛、光屏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 (2) 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此时,光屏与烛焰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接着保持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不动,要使得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得到的是(选填“正立”“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小张和小李同学利用焦距f1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6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f2为15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6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或5、6、7、8数据中物距u、像距v及成像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③小张同学计算了表一中物距与像距之和,由此得出结论: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大。

小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判断小张的结论是的(选填“正确”、“错误”)。

④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有关。

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小明想知道实验中某块透镜的焦距做了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像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cm;

    图片_x0020_100034 图片_x0020_100035

  2. (2) 调整并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
  3. (3) 如图丙,当把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填“倒立”或“正立”)实像。
  4. (4) 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5. (5) 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该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填 “变大”、“变小”或“等大”),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左图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中的()。

    图片_x0020_100036

    A. 图片_x0020_100037      B. 图片_x0020_100038    C. 图片_x0020_100039    D. 图片_x0020_100040

小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 (1) 将平行光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这样做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3. (3) 将蜡烛移动到图乙所示位置,需向侧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找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片_x0020_100032

  1. (1) 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 。
  2. (2) 在该实验中,实验的“物”为:___________
    A . 烛焰 B . 不含烛焰的蜡烛 C . 烛焰和蜡烛
  3. (3) 如图乙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8cm刻度线,此时,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4. (4) 由于实验时间过长,导致蜡烛燃烧变短,成像在光屏的上部分,此时,为了让像重新回 到光屏的中央,调节透镜,应该将透镜向调节。
  5. (5) 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屏上像的亮度不够亮,同学想让像更亮一些,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都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一个___________的透镜进行实验。
    A . 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透镜 B . 直径相同, 焦距更大的透镜
小酸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

  1. (1) 由图象甲可知,小验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图乙中,此位置时光屏上能呈现蜡烛清晰的像,则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 . 28 cm B . 18 cm C . 8 cm
  3. (3)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左”或“右”)调节。
  4. (4) 若步骤(3)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5. (5) 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丁中的(填序号)。
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 (1) 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2. (2) 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3. (3)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