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知识点题库

一个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 .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C . 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D . 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装置.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然后不断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物距
(cm)

像距
(cm)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1

40

13.3

倒立

大小

实像

2

30

15

倒立

缩小

实像

3

20

20

倒立

放大

实像

4

15

30

倒立 

放大

实像

5

12

60

倒立

放大

实像

6

10


不成像

7

8


正立

放大

虚像

8

4


正立

放大

虚像

  1. (1) 图甲中所示的实验操作目的是什么?

  2. (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蜡焰位置的变化,像的变化有两个转折点,分析表中数据据认为这两个转折点的位置在何处?它们分别是像的哪种变化过程的转折点?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当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 (2) 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必须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上,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 (3) 若想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 (4) 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的眼镜的镜片是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选填“近视”或“远视”).
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完成实验探究:

a.如图,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

b.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所得数据如表:

实验

序号

物体到凸透镜的

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cm

1

40

13.3

2

30

15

3

20

20

4

15

30

5

10

光屏上没有成像

6

8

光屏上没有成像

  1. (1) 由表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 (2) 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实验中随着蜡烛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成在光屏上的像不偏高,则应向(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4. (4) 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实验,则屏需向(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刻的像比换镜前变(填“大”或“小”)
在焦距为5cm、9cm和15cm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若将蜡烛放置在A点通过三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像,则焦距为cm的透镜所称的像最大,若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cm.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 . 缩小的实像 B . 等大的实像 C . 放大的实像 D . 放大的虚像
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 (1) 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 (2) 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3. (3) 她用如图乙所示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由图1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填“上”或“下”)移动.
  3. (3) 如图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4. (4) 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图3所示),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透镜和光屏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蜡烛向(左/右)移动,或者换用焦距更(大/小)的凸透镜.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如图,凸透镜焦距是8cm,将蜡烛从物距 u=20cm处移到u=6cm处的过程中,(   )

A . 成的像都是实像 B . 像总是放大的 C . u=15cm时像是放大的 D . u=6cm时,像是倒立的
小伟利用光具座进行了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

  1. (1) 在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节,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2. (2) 通过实验他得到了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为1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 (3) 他按照如图所示:

    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是凸透镜,是凹透镜。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片_x0020_100046 图片_x0020_100047

  1. (1) 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 (2) 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 (3) 在(2)小问的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 (4)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填“前方”或“后方”)。
小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 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小华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相同,小华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华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华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远离/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3. (3) 若在图乙中烛焰和水凸透镜之间放一片远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左/右)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4. (4) 将蜡烛移至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设想烛焰中心以1cm/s的速度垂直于光具座向下运动,光屏上的像(向上/向下)移动,移动的速度(大于小于等于)1cm/s。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处,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 (1) 图甲中,烛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填“上”或“下”)方。
  2. (2) 重新调整后开始实验。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的(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 (3) 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用另一个凸透镜替换原来的透镜,再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后,在光屏上可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该透镜焦距10cm,这可以用来模拟(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4. (4) 透镜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知识,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小明把凸透镜放在图所示位置,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之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图示位置,光屏应相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且像为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将光屏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立的实像;
  2. (2) 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②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③向右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④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3. (3) 如图乙所示,F表示凸透镜的焦点,S表示烛焰,S′表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SA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实验时,使在同一水平高度。
  2. (2) 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 (3)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清晰的烛焰像,接下来的操作是
  4. (4)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45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观察像的方法是
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B . 以图示情况安装好器材后,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 C . 将蜡烛向右移动到某一刻度处,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D . 将光屏向右移动到某一刻度处,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10cm和30m两个凸透镜,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cm的凸透镜;
  2. (2) 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小丽和小红共同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如图所示。小丽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在实验时,小丽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如图中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若看到如图中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均填字母)

    A.小于1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等于20cm D.大于20cm

  3. (3) 小丽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整。

  4. (4) 小丽完成实验后,小红继续探究,她把两只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光屏上两处会得到清晰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用一厚纸板挡住处的蜡烛,则,在光屏(选填“”或“”)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