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实验 知识点题库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C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科学实践活动为同学们创设了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 (1) 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称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 (2) 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 (3) 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 . 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 . 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设计实验:

  1. (1)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字母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 (2)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珠,说明白烟不是
  3. (3)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 用冷碟子收集蜡烛火焰上方的炭黑 B . 用洁净的蛋壳和食醋制得二氧化碳 C .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制得纯水 D . 用两杯等体积的水比较报纸与保鲜膜的透气性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

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

石蜡中含有氢

元素和氧元素

B

向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样品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人体呼出的气

体就是二氧化碳

C

点燃纯净的氢气

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具有可燃性

D

电解水

正极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

体积比负极端玻璃管中的大

水是由氢、氧

两种元素组成的

A . A B . B C . C D . D
“数字化实验”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它可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的变化以数据、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请回答: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Ⅰ.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色,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试管的作用是

Ⅱ.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填“强”或“弱”)。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Ⅰ.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若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证明反应生成了水。

Ⅱ.如图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③ 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Ⅰ.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图5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

较之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更为剧烈,原因是

Ⅱ.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选填a~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点燃蜡烛,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下面关于焰心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助燃性    B . 液态    C . 无色气体    D . 沸点很高
对蜡烛燃烧实验,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       )
A . 点燃蜡烛时,石蜡先熔化后燃烧 B . 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 .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最明亮 D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稍有黑烟    
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以观察到很多现象,请你根据观察到的蜡烛燃烧的现象填空。
  1. (1) 蜡烛的顶端熔化成态。
  2. (2) 烛焰从内往外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三部分火焰的颜色是的(填“相同”或“不同”),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1~2s后取出,发现处在外焰的部分(填“最先”或 “最后”)变黑,说明外焰温度(填“最高”或“最低”)。
  1. (1) 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
  2. (2) 将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3. (3)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由此可知,白烟是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2. (2) 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燃着时

    图片_x0020_100018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现象,澄清的石灰水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

探究课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汽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1. (1)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①,②
  2. (2)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 (3) 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4. (4) 小明在过生日时,发现燃着的12根蜡烛的火焰大小不一样,对此他产生疑惑,请你分析一下原因: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方案

  图片_x0020_100006

  图片_x0020_100007

  图片_x0020_100008

  图片_x0020_100009

 现象

 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熄灭,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无明显变化

 A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B烧杯中的浓氨水无明显变化

 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蜡烛产生的白烟被火柴点燃,使蜡烛重新燃烧

 结论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

 液态水和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化学知识比赛上,老师给出下列五幅图片,请你参与比赛并回答相应问题!
  1. (1) 工业生产的氧气, 一般加压贮存在色的钢瓶中。

    图片_x0020_100020

  2. (2) 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一层被称为

    图片_x0020_100021

  3. (3) “Cu”除了表示铜元素外,还可以表示①;②

    图片_x0020_100022

  4. (4) 图中的标志意在提醒人们

    图片_x0020_100023

  5. (5) 图中氯原子再得到一个电子之后形成的微粒符号为

    图片_x0020_100024

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问题一: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问题二:燃着的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1. (1) 【作出猜想】问题一:蜡烛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产物可能还含有
  2. (2) 问题二: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氧气;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实验1】用冷而干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水生成。

  3. (3) 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2】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点燃蜡烛至熄灭,利用多功能传感器测量了有关量。实验结束后,发现黑色固体颗粒附着在铝板表面,同时传感器获得的实验前后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36.4%

    21.2%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2.6%

    15.6%

    3.843%

    0.0192%

    【实验结论】由实验及结果分析,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5. (5) 【反思拓展】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答一条即可)。

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 吹灭蜡烛时可看到“白烟”,是因为火焰中存在石蜡蒸气 B . 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遇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C . 化学电池能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高效率的能量转化器 D .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
蜡烛被点燃后,火焰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燃烧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蜡烛、镁条、氢气进行了如下图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上图的现象,由此说明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是往环境中(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2. (2) 夹持镁条的仪器a的名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镁可以制作照明弹利用了
  3. (3) 氢气燃烧之前要进行实验。纯净的氢气燃烧发出色的火焰。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提出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猜想假设)

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②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固体。

③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

  1. (1)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 (2)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假设(填序号)不成立。
  3. (3)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填序号)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填序号)
  4. (4) (得出结论)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氧气 B . 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 C . 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D . 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