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实验 知识点题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⑴小红利用图甲进行探究实验,请回答

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她依据的现象是
②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③烧杯中蜡烛很快就熄灭,由此说明
⑵  ①乙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②小明按乙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发现问题1】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想与假设1】猜想①:蜡烛中可燃物成分不一样;

    猜想②:

  2. (2) 【发现问题2】同学们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现蜡烛熄灭后,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水远小于瓶容积的 .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想与假设2】猜想①:蜡烛燃烧产生CO2气体;

    猜想②:

    猜想③:

  3. (3) 【实验验证】将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瓶中的氧气含量.数据如图1.

    【得出结论】此实验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了 %.

  4. (4) 【拓展探究】

    a.某同学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密闭条件下足量红磷燃烧时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2,在110秒时氧气的含量有所上升,接着再慢慢下降,最终维持在8.85%左右.请你试着解释图象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你对氧气含量最终维持在8.85%左右是怎么理解的?

    b.图3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持下来.图4、图5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①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是:

    ②p=0.79p0 , p′=p0 , 请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 (2) 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 (3) 下列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A .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 . 燃烧时有少量黑烟产生 C .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 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4. (4) 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a、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晓蒙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发现,在蜡烛刚

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提出问题】“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蜡烛完全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点燃时,灯芯周围的石蜡先熔化,从固态变为液态,一部分熔化的石蜡汽化为石蜡蒸气.石蜡蒸气燃烧产生火焰.

【猜    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资料,晓蒙同学提出

如下3种猜想

A.“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可能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1. (1) 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原因是
  2. (2) 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住“白烟”,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 (3) 吹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如图所示).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

  4. (4) 根据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推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有元素、 元素可能有   元素.
  5. (5) 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 用冷碟子收集蜡烛火焰上方的炭黑 B . 用洁净的蛋壳和食醋制得二氧化碳 C . 用两杯等体积的水比较报纸与保鲜膜的透气性 D .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制得纯净水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 (1)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 (2)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 (3)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1. (1) 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2. (2) 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燃着时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现象,澄清的石灰水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立即点燃白烟时可看到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 (2) 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3. (3) 亮亮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火焰,澄清的石灰水.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烧杯内壁有出现.

    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看图片,结合教材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 (1) 纳米铜具有,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金属铜的颜色是
  2. (2) 做胆矾研磨的实验中,用到的实验仪器为研杵和,用到的实验药品是硫酸铜晶体,俗称
  3. (3)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最暗的是哪一层?,请写出石蜡燃烧时的文字表达式:
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 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 B . 用6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C . 将食品干燥剂(CaO)加入水中制取石灰水 D . 将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
同学们学习氧气后发现,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且有明亮的火焰;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没有火焰。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1. (1) 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适量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如图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选填“固态”或者“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的。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交流反思: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两种方法

生活处处有化学.   
  1. (1) Ⅰ.毛巾用久了会变硬变黄,原因之一是:用毛巾洗脸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沉淀物可溶于白醋)吸附于毛巾上.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证明水是硬水,可使用的试剂是,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为避免毛巾变硬变黄,其中一种方法是降低水的硬度.下列方法中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_____(填标号).
    A . 过滤    B . 沉降    C . 煮沸    D . 吸附
  3. (3) 要使已用久的毛巾变软,日常生活中可采用的一条措施是
  4. (4) Ⅱ.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参考图一,取一支短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蜡烛一直浮在水面上.请据此写出常温下蜡烛的一点物理性质:

  5. (5) 参考图二,怎样利用燃着的蜡烛和小木条证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
  6. (6) 参考图三,将玻璃导管插入焰心,用燃烧的木条靠近导管另一端,发现导出的气体可以点燃,形成有趣的“母子火焰”现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导管不宜太长,否则在导管末端就看不到子火焰,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缺少的条件是.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其(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白烟,点燃这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这是因为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写出操作过程、现象、结论)
如图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图片_x0020_403878652

  1. (1) 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写出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2) 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填“高”或“低”)
  3. (3) 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该实验观察到仪器①的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4. (4) (拓展)将实验三改成图甲所示的密闭容器进行,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图片_x0020_874203064

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 . 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 C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 .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探究课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汽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1. (1)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①,②
  2. (2)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 (3) 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 (1) A 组实验是铁丝的燃烧实验。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待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
  2. (2) B 组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原因是
  3. (3) C 组实验是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蜡烛燃烧时火焰分层,取一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接着点燃了蜡烛刚熄灭的一缕白烟,该白烟的成分是
  4. (4) D 组实(填“能或“不能”)比较 MnO2和CuO的催化效果。
  5. (5) 已知: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醋酸有挥发性。

    ①图 1是小红模仿课本进行的实验。 根据已知,猜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在进行实验时闻到也有一股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改进后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外,还可同时证明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对蜡烛燃烧和呼吸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取干净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B . 呼吸过程中,含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 . 熄灭蜡烛时的白烟能重新被点燃 D .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 先燃烧后熔化 B . 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C .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D . 熄灭后产生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