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实验 知识点题库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蜡烛的有关化学性质,已进行了查资料(内容略)、部分实验设计和观察及假设了部分结论,假如你是该组的成员
  1. (1) 请你根据如表完成整个探究报告(填写在表中)

        实验操作及实验作图

        实验现象

        结    论

    A.将燃烧的蜡烛用烧杯将其罩住

    B.将一根细木条按下图所示放入火焰中,约2秒后立即取出

      木条中间被烧痕迹最轻,

    越向两侧被烧痕迹越重

    C.将涂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D.假如蜡烛中含有氢元

    素,那么蜡烛燃烧的产物中

    有水生成.请依据此假设写

    出操作步骤(不作图).

    \

  2. (2) 请回答在探究活动中,除经历提出问题、查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阶段外,还可能经历了哪些阶段
下面家族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小木条探究蜡烛各层火焰温度

②用鸡蛋壳和食醋来制取少许二氧化碳

③用过滤法使硬水变为软水

④用1L黄豆和1L绿豆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L的实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 . 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 . 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验满二氧化碳 D . 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1) 点燃前(实验前)

    组成: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水溶性

  2. (2) 燃烧中:①蜡烛燃烧发出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冷却后又.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烧杯内壁有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的气体,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 (3) 熄灭后:有一股白,能重新燃烧,白烟是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白烟可燃烧并引燃蜡烛。则此白烟可能是(   )
A . 氮气 B . 水蒸气 C . 二氧化碳 D . 石蜡蒸汽冷凝的固体小颗粒
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 . 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 . 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 . 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 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2. (2) 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导的现象

    燃着时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现象,澄清石灰水 。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 .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 .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 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 (1) 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 (2)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 (3) 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碳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C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D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蜡烛燃烧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
A . 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 B .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 C . 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 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 和 CO 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 . 曲线①表示 CO 含量的变化 B . 在一定条件下,蜡烛燃烧生成 CO C . 蜡烛燃烧时,产生 CO 的量与 O2 的含量无关 D .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的过程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 .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 .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 . 蜡烛中只有碳、氢元素 D .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地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了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光猜测: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搜集证据)

回忆已有知识: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是无色气体;石蜡是白色固体,具有可燃性。

查阅有关资料:烟是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沸点都很低,很易液化和汽化。

  1. (1) 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的石灰水。小亮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小光得出结论,白烟不是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发现白烟燃烧,火焰顺着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的假设。

  2. (2) (结论与解释)

    由以上探究可知:的猜想是正确的。

    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但他的结论错误,原因是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此白烟是(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棉线 D . 石蜡小颗粒
如图,水槽内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点燃蜡烛,用玻璃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观察到蜡烛,原因是;在这个实验中还观察到 ,原因是

图片_x0020_26599507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将一只烧杯罩在两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上,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灭,他们进行了探究。

(查询资料)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2.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碳酸钙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1. (1)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

    (猜想假设)猜想1:高的先灭是因为

    猜想2:高的先灭是因为上部的氧气被消耗。

  2. (2) (实验验证一)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和底部,在滤纸上滴加酚酞,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高低滤纸褪色顺序(如图)

    上面的酚酞溶液先褪色,下面的后褪色

    烧杯上层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高蜡烛先熄灭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小红却对小明的结论表示怀疑,她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小红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中,发现,从而证明小明的结论不正确。

  3. (3) (实验验证二)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利用手持技术实验,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测量烧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剩余氧气浓度15.65%,二氧化碳浓度1.898%。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燃烧前后氧气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4. (4) (反思评价)根据图中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填“A、B、C、D”)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原因。

    AB段;BC段;CD段

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和要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

图片_x0020_100020

A . 实验 1 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B . 实验 2 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 . 实验 3 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D . 实验 4 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宜过长
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2是瓶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曲线①是二氧化碳变化,曲线②是氧气变化 B . t1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C . 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D . 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
酒精灯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加热仪器,在中小学实验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由于酒精易燃易爆,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失火、爆炸事故。某化学小组同学对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 (1) (提出问题)酒精灯火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酒精灯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

    (做出猜想)猜想一: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猜想二:酒精灯火焰内焰温度最高。

    (实验探究1)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火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他还如图2所示做了以下测试: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上述现象得出结论为酒精灯火焰的焰心温度(填“较高”或“较低”)。

  2. (2) (实验探究2)为定量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亮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Ⅱ、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Ⅲ、把C试管底部放在即将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处加热。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x

    45

    由此推测x值范围是

  3. (3) (实验探究3)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如图3所示),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73

    670

    667

    750

    775

    806

    801

    平均温度(℃)

    603

    708

    794

    根据上表数据,酒精灯火焰三部分中温度最高的是,加热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距灯芯约位置最佳。

  4. (4) 老师发明了增氧酒精灯(如图4),就是在普通酒精灯的灯芯座中间加一个导气管(即增氧孔),使用时将氧气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然后点燃酒精就剧烈燃烧起来,焰心处的火焰发白,温度高达1100℃。根据增氧酒精灯的构造可知,增氧酒精灯的火焰温度是(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最高。细铁丝在普通酒精灯、酒精喷灯上一般都不能燃烧,利用增氧酒精灯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却非常方便,只需将细铁丝直接放到增氧酒精灯的白色火焰处,铁丝立刻剧烈燃烧,这是为什么呢?小赵同学总结了以下三点原因:①铁丝周围氧气的浓度大②铁丝所处的位置温度高③铁丝是易燃物,你觉得合理的是(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