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知识点题库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

  2. (2) B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 .(只写一种)

  3. (3) C实验中该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4. (4) D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以下实验解答下列问题:
⑴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⑵ 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去掉烧杯,点燃红磷,在装置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装置的总质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1. (1)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i)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ii)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iii)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留下.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2. (2) 【得出结论】
实验室利用红磷和白磷两种可燃物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过实验1可以测定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迅速插入集气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现象,可达到实验的目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通过实验2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有热水,a、b、c三个位置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整个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a与b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a与c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是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
  2. (2) 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约是集气瓶体积的,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试写出其中一种
  3. (3) 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如不能,理由是
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
  1. (1) 用甲装置电解水,a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开启a管活塞,检验a管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2. (2) 用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依据的现象是

    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今年天津8.12化学危险品爆炸事件中,消防员用水灭火导致爆炸,原因之一是金属钠遇水的方程式:2Na+2H2O═2NaOH+X,由此得知该X气体为(填化学式).

  3. (3) 用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 .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C .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D . 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 (4)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如图丁所示).能够证明装置A中玻璃管内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1. (1) 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有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2. (2) 测定氧气含量。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b.两个方案的测定结果不同,大家经讨论后一致认为方案(填“一”或“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

    c.A、B两组同学将收到的气体尽管都用比较准确的方案实验,但A的误差较大,你认为测得含氧量A B组(填“<”或“>”或“=”)。

            
  1. (1) 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 CO2 并探究 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 CO2、H2O 发生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 2Na2O2+2H2O=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利用装置 A 制取 CO2 的优点是

    ②装置B的作用为

    ③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装置E中中收集的气体该还可用下图装置中 (填字母序号)

    收集。

    ⑤为探究反应后装置 C 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根据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

  2. (2) 冬季取暖人们常用到暖宝宝,小明同学对它很好奇,于是找来一袋暖宝宝(如下图),进行了以下探究:

    ①通过查阅资料他知道了暖宝宝的热量来源于铁的缓慢氧化,发热原理是铁粉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小明同学利用暖宝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图1所示装置

  3. (3) 【实验步骤】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向250mL集气瓶中加入20mL水c.读取温度计示数为18℃,撕掉暖宝宝上的贴纸,塞紧橡胶塞d.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e. 待温度计示数为18℃时,打开止水夹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示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4. (4) 【实验反思】你认为小明同学实验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写出一条即可)。
  5. (5) 【拓展探究】 小明同学认为使用后的暖宝宝中还一定含有食盐,于是继续进行以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使用后的暖宝宝中还有食盐

老师上课时做了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底部铺有细沙、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 (1) 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是,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
  2. (2) 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 (3) 通过该实验可知(选填“能”或“不能”)用CO2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探究之后请说说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4. (4) 【实验反思】

    不能用镁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是

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原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B . 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 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 . 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粗略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的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以滑动的活塞,活塞的左端管内有密封的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 cm刻度处。

  1. (1) 向烧杯中加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放热,目的是
  2. (2) 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
  3. (3) 实验结束并恢复至室温时,活塞应停在约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回答下列有关的实验问题:

  1. (1) 实验一中,打开止水夹进入瓶中的水大于五分之一,其原因是
  2. (2) 实验二中,验证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3. (3) 实验三电解水过程中,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质量比为
  4. (4) 实验四中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若用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得到正确结论,在不更换药品的情况下改进,使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你的改进方法是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   )

图片_x0020_1612808965

A . 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 .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 . 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 . 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 .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D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

  1. (1) 请补充第二步实验操作:

    第一步:按图连接好装置;

    第二步:

    第三步: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 5 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第四步:取过量红磷放入燃烧匙内,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

    第五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2. (2) 请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该实验的结论为:
  4. (4) 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的物理性质和的化学性质。
  5. (5) 实验中小明取过量的红磷目的是:
  6. (6) 集气瓶下方少量的水的作用: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943371248

  1. (1)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 (2) 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比预期结果小,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出1点即可)
  3. (3) 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

小华: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燃烧匙中药品为足量的红磷)

小强:(如图2)用实际容积为5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强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1/5,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写1点即可)
  2. (2) 将燃烧匙中红磷换成木炭粉,实验不能成功理由是
  3. (3) 用小强设计完成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白磷,充分反应直到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4. (4) 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1比较,其优点是
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验证CO2的部分性质 B .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C . 验证O2是否收集满 D .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1) 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白磷可将其引燃,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
创新实验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减少环境污染等。下面是某课外小组对教材实验进行的创新设计,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实验 A: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浓氨水,一会儿后观察到石蕊、酚酞都变色,说明分子
  2. (2) 实验 B: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到 U 型管中的液面 ab(填“高于”或“低于”)。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3. (3) 实验 C:试管中观察到白磷燃烧的现象是。反应完全后,待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注射器中蒸馏水慢慢流入试管中,试管内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