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知识点题库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根据下列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1. (1) 图一为探究可燃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可见可燃烧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2. (2) 图二中,观察到B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由此说明的分子特性是
  3. (3) 图三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时,若测得的数据低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是(答一条即可).
甲、乙、丙三个探究实验同学们都很熟悉,请回答问题:

  1. (1) 三个探究实验共同用到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甲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其中实验A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铜片上的燃烧,产生火焰,放热,,该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A装置相比,B装置一个显著的优点是
  3. (3) 乙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实验时集气瓶里如果没有水,后果可能是,若止水夹没有夹紧,会导致测得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偏低”或“偏高”或“无法确定”)
  4. (4) 丙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情况为,将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指针,(填“偏左”“偏右”或“指向中间”),请结合具体的反应物、生成物,从微观角度解释天平产生现象的原因
用如图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测定原理:利用固体药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因此烧杯内的水被压入集气瓶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2. (2)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3. (3) 实验结论:
  4. (4) 问题与反思:

    ①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任答一点)

    ②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偏小,写出一条可能原因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如下:用注射器抽取30mL空气(活塞拉至30mL刻度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为50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气体全部挤入硬质玻璃管,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14mL.

  1. (1) 写出铜粉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 (3)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根据下列三种装置的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 (1)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2. (2) 甲装置的优点是。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 (3) 利用丙装置进行实验,足量的白磷在沸水的加热下会着火燃烧,实验开始时,活塞向移(填“左”或“右”),白磷熄灭并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填“0”或“2”或“4”或“6” 或“8” 或“10” 或“12” 或“14”)。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 B .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 D . 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如图,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已知白磷的着火点 40℃,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在下列说法中:

①实验中装入药品后,应先夹紧弹簧夹,再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

②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是先鼓后瘪。

③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会自动喷射出来,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下流。

④白磷燃烧熄灭后,应及时打开止水夹。

⑤本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⑥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底部炸裂。正确的说法的个数是(   )

A . 3个 B . 4个 C . 5个 D . 6个
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图片_x0020_100011  

  1. (1)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2. (2) 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填数字)处。若该实验没有达到实验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在进行上述实验后,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定反应后装置内的氧气浓度为3.21%,用红磷.(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 (3) 选择如图代替课本实验图的优点是(答一点即可)
  4. (4) 该实验中的红磷(填“能”或“不能”)用硫来代替。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实验Ⅰ中缺少的玻璃仪器是。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则原因可能是:(任答一条即可)。
  2. (2) 实验Ⅱ所表示的净水操作的名称是,该法可将硬水软化。A中的自来水经B进入C中,可用(填试剂名称)来鉴别A与C中水的硬度。
  3. (3) 实验Ⅲ中D为电源的(填“正”或“负”)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电解时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945754632

  1. (1) 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2. (2) 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3. (3) 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4. (4) 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集气瓶内的红磷后,立即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 . 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 . 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 D .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可保护瓶底 D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20 图片_x0020_100021

  1. (1) 如图A为“探究空气组成”的实验,将燃烧匙内足量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可观察到,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为,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做该实验的原因为
  2. (2) B为A的改进实验,硬质玻璃管的容积为30ml,夹紧弹簧夹,点燃管内红磷,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应停留在ml处,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写出反应文字表达式
  3. (3) 如C图,用仪器a吸取少量浓氨水滴加在棉花上,则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该现象说明,a的名称为,若某同学做该实验时发现棉花变红了,其原因可能是
  4. (4) 通过实验D中的现象,可得到关于分子的特性是,该实验中红墨水的作用是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

图片_x0020_100016

小华: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

小强:(如图2)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强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中红磷需过量,目的是;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写2点)
  2. (2) 如将燃烧匙中红磷换成炭粉,实验能否成功?(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3. (3) 用小强设计完成实验时: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若不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4. (4) 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1比较,其优点是
某学习小组用图示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有水进入了集气瓶。

图片_x0020_623683329

(问题)实验操作正确,但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猜想)镁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发生了反应。对该气体提出猜想:

猜想1:只是二氧化碳

猜想2:只是氮气

猜想3:氮气和二氧化碳等

(资料)镁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能在氮气燃烧生成氮化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讨论一致认为:

  1. (1) 猜想1不正确,理由是
  2. (2)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式符号表达式

    (结论)猜想3正确。

同学们根据下面几个实验,获得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可将燃烧匙中的红磷换成硫黄 B . 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将水蒸干 C . 该装置可用于进行乙醇和水的分离 D . 电解水时a管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是未来理想的燃料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最早通过实验方法确定空气组成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B . 工业上利用空气可制备氮气和氧气,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 .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非常稳定,可作焊接保护气等用途 D . 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与药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 B . 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仅仅是由于瓶内温度逐渐降低 C . 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小 D .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空气”和“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
  1. (1) 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下图序号)。
    A . B . C . D .
  2. (2) 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该集气瓶敞口露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体积,其主要成分是(填名称)。
  3. (3) 某同学探究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之后,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在空气中燃烧,待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分别打开C、D两处的止水夹。

    ①甲装置中能说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

    ②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③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其优点是。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进水量约占玻璃管容积的1/5,但实验测得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只写一条即可)。根据该实验可知,玻璃管内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是

  4. (4) 净水过程中可用高铁酸钠(Na2FeO4)做净水剂,高铁酸钠由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 . 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 . 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C . ③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D . ④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