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题库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1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铜片比黄铜片的硬度 (填“大”或“小”).

(2)图2煤粉和木屑最先燃烧的是 ,燃烧的顺序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在实验室中用图3装置制取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图4、图5为两种验满CO2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操作是图 (填数字序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洁净的空气、液氨都属于纯净物 B .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一定能燃烧 C . 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 . 橡胶手套、棉布围裙、钛合金眼镜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 (1) 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2. (2) 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3. (3) 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是
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 . 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 . 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 . 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 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1. (1) 自来水作为生活用水,加入肥皂后产生的泡沫较多,此井水是(填“硬水”或“软水”)
  2. (2) 在农村烧锅做饭时引燃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3. (3) 下列物质都可以用来作为燃料:①煤 ②氢气③石油④天然气.其中最清洁的燃料是(填序号)
  4. (4) “科学膳食”是人类健康的保障,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早晨喝一杯豆浆,主要是摄入       (填序号)
    A . 维生素 B . 蛋白质 C . 油脂 D . 糖类.
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 .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 . 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 .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课外小组的同学自制一块多槽铜板,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用以探究燃烧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中二氧化锰起作用;
  2. (2) 滴水之前白磷不燃烧,滴水之后白磷燃烧, 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
  3. (3) 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
  4. (4) 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盛有 MnO2 的金属槽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足量白磷

  5. (5) 在该实验中,应该先挤压(填“左”或“右”)边的胶头滴管的胶帽滴下液体。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 (1) “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传入中国。茶叶中含有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 , 维生素C由种元素组成;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氢原子。
  2. (2)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深受外国人喜爱。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①春节﹣﹣喜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②元宵节一一观灯吃元宵。小芳发现,妈妈煮元宵的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固体。小芳应用化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B . 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C . 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 . 锥形瓶中的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2020年3月28日凉山木里十一岁男孩点燃松针露洞内松鼠时不慎引发森林火灾。根据燃烧条件,松针在这次火灾中的作用是(  )
A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提供氧气 C .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D . 提供可燃物
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过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80℃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 (2) 通过实验可以测定_。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到刻度_处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 (3)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

打火机的使用原理是:按下开关,丁烷汽化,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间的间隔不变 B . 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C . 丁烷被引燃是因为丁烷的着火点降低 D . 火焰熄灭是因为打火机口无丁烷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 (1) 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相关性质

    A处放石灰石,B处放适量石蕊溶液,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同时打开K,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一般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a.与氧气接触;b.

    A处放二氧化锰,B处放木炭,进行如下实验:

    ①打开K,用注射器注入充足的氮气,在B处点燃酒精灯,木炭不燃烧,熄灭酒精灯,关闭K。

    ②待B处冷却至室温后,用注射器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同时打开K,A处产生气泡,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③在B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木炭燃烧,发出白光。

    实验①③组合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则证明燃烧需要另一个条件的实验是(填写实验序号)。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一种外观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具有笼状结构(如图)。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甲烷。

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

图 1 当今世界能源储量对比图                                      图 2 能量密度对比图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主要有四种:①热激发法:对可燃冰加热,使温度超过可燃冰的平衡温度,从而分解为水 和天然气;②减压法:降低压力促使可燃冰分解;③化学试剂注入法:向矿层注入化学试剂,破坏其平衡条件促 使分解;④二氧化碳置换法:注入二氧化碳以置换可燃冰中的甲烷,触发甲烷扩散。

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可燃冰势必会成为广泛使用的洁净能源。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可燃冰中含有的元素:
  2. (2) 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
  3. (3)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可燃冰被视为“未来能源”的理由是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 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

    C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

    D 我国研发冷冻取样、高温脉冲加热的“冷钻热采”可燃冰开采技术,属于热激发法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
  2. (2) A实验是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说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3. (3) B中水的作用是;C实验用冲洗后未擦干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从理论上讲,会导致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 (4) D实验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工业上常把液态燃料喷成雾状,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其原理是(   )
A . 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B . 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 .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 .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根据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下实验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2) 如下实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

  3. (3) 如下实验加入H2O2溶液后,可观察到, 此外还可看到在相同时间左侧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比玻璃右侧玻璃管中红墨水上升的高,观察说明MnO2对此反应的催化效果比水泥好。分析该实验设计不合理的理由是

我国发射的神舟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烧蚀层汽化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 . 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C . 烧蚀层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D . 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实验在化学学科中具有独特的魅力,请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一所示实验: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色火焰,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2. (2) 图二所示实验的现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而另一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