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知识点题库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 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 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 .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 . 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 (1)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 (2)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 , 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如图所示装置是初中化学的常见装置,用该装置可以完成不同的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①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

②Ⅲ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为  .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赤铁矿粉末,利用一氧化碳进行还原.

①经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为了防止爆炸,在用酒精喷灯给B处加热前应该先 , 点燃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某同学为了测定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称取了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石粉末,并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获得了如下数据:


反应前

完全反应后

方法1

玻璃管和赤铁矿粉末的总质量为m1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m2

方法2

试管和石灰水的总质量为m3

试管和试管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4

你认为他应该选择方法 (填“1”或“2”)的实验数据来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结果才更准确.

③用上述装置完成炼铁实验,有一明显不足,请改进

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

实验1

实验2

Ⅰ.将盛有足量锌粒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锌粒

Ⅲ.当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K

Ⅰ.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塞紧瓶塞

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约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

Ⅲ.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闭K

  1. (1) 连接仪器后,关闭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

  2. (2) 实验Ⅰ中,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Ⅲ中,关闭K后的现象是

  3. (3) 实验2中,仅对比步骤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1. (1)    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 (2) 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的、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破坏环境。
  3. (3) 初三七班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A、B、C三个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

     

    ①白磷能够燃烧的实验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燃烧所需的一个条件:

可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在两支三角架上分别放置两个铁丝网,在上面放置三团医用脱脂棉A、B、C。其中棉花B中放置一支温度计,棉花C上罩一只小烧杯,并在A、C处铁丝网下各放置酒精灯。同时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棉花A燃烧,B没变化,C底部变黑但不燃烧。

  1. (1) 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为
  2. (2) 当把小烧杯拿下后,发现C能燃烧,说明燃烧所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如图所示,将细铁丝分别放在充满氮气、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实验。

实验

集气瓶中的气体

氮气

氧气

接通电源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

铁丝红热,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 (1) 实验Ⅱ中,反应后有色固体生成,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2. (2) 接通电源后,对比Ⅰ、Ⅱ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 (3) 在上述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依据是
下列A ~ 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 (1)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2. (2) F装置的实验现象
  3. (3) 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字母),请选择其中一项说明改进措施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 (1) 上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
  2. (2) 图三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满足的条件是;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3. (3) 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①实验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填装药品,并设法将整个装置充满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

步骤

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

无变化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

无变化

点燃酒精灯加热,继续通氧气

通过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②装置C在步骤二中的作用是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并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发展.
  1. (1) 世博会开幕式烟花燃放时,消防官兵每过一小时就朝燃放点周边的楼房进行淋水浇湿,以免烟花飞溅的火星引发火灾.燃放的烟花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淋水防火的原理是.(填序号)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C 提供可燃物       D 引燃可燃物      E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2. (2) “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①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操作达到.

    ②水(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类营养素之一,构成水的微粒是

    ③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检验硬水的方法是,生活中可通过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3. (3) 部分农村使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做燃料,有效缓解了能源危机.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 (4) 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人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生活用品中的(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

    A 香油       B 肥皂水        C 纯碱水        D 糖水

  5. (5) 在“南海一号”打捞出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教材实验拓展

  1. (1) 课外小组的同学自制一块多槽铁板,设计如图A所示装置,用以探究燃烧的条件。(说明:金属板上白磷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的依据是

    ②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盛有MnO2的金属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有同学提出“将NaOH换成水,然后将水换成浓硫酸,也可以完成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

  2. (2) 如图B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试剂a可以是(写出一种即可)。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现象是
  3. (3) 根据如图C所示实验,Y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①该实验可证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②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

    ③该实验得出氢氧化钡的化学性质有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图片_x0020_100008

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片_x0020_1713659195

  1. (1) 实验一: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2) 实验二:已知乒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如图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中部。此实验的目的是; 取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是为了
  3. (3) 实验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图片_x0020_556362410

    [查阅资料]

    ①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显-3价,则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③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4. (4) [交流讨论]通过该实验,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根据下图所示的4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对比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b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红磷不具有可燃性 B . 对比两个软矿泉水瓶中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 可以用该实验来探究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 . 对比一段时间后铁钉生锈的程度,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下图是初中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红磷稍过量,其作用是
  2. (2) 图B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图C是电解水实验,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 (4) 图D是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验证的化学规律是定律。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 (1) A实验中沿器壁慢慢注入,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如果错误的将水注入浓硫酸,会非常危险,原因是
  2. (2) B实验中加热通入CO2后的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C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热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说明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填化学式)。
  4. (4) D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

  1. (1)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发现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①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铜片能点燃白磷是利用了铜片的性。

    ②试验完毕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发现白磷刚刚露出水面,白磷立即剧烈燃烧,解释原因:

  2. (2) 结合图乙有关实验,回答问题: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的原因是;燃烧的现象是
回答:
  1. (1) 请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①a的名称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采用装置(填序号)。

    ②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C装置时,E中的现象是,F中溶液颜色发生变化,颜色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请选择操作完成实验①和②

    ①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填序号)。

    ②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填序号)。

    ③实验操作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 (3) 小明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①设计B、D的目的是

    ②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 (1) 写出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均匀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