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知识点题库

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E.“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F.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①孙武 ②商鞅 ③司马迁

④孟子 ⑤孔子 ⑥屈原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 .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 . 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下列能比较准确地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选项是(    )

A . 文明起源和国家产生 B . 社会变革与诸侯争霸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 抗击外侵与君权加强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 . 商鞅变法 B . 长平之战 C . 楚王问鼎 D . 合纵连横
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促进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型的措施是(    )

A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 重农抑商 C . 建立县制 D . 根据军功授爵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 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 . 实行商鞅变法 D .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公元前350年,一个叫张三的秦国人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
A . 授予爵位 B . 免除徭役 C . 授予田宅 D . 免除赋税
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结束了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的一个布衣,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1. (1) 试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2. (2) 某学生制作了下图,请你来协助完成。

  3. (3) 下表列出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完成它。


    措施

    文化

    统一文字为A

    经济

    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B

    交通

    车同轨开凿C

    军事

    北击匈奴,修建D

  4. (4) 结合秦统一天下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谈谈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②③④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 .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B . 建立县制 C . 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 .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争霸战争,如公元前632年,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战国时期,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各国先后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公元前356年,秦因商鞅颁布法令: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根据军功授爵等,变法后的秦国,实力大增。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陆续天掉六国,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秦朝。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地图册•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当事国的代表被拒之门外,签订协定将与德国接壤,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一协定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它是一场阴谋,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加快了其对外扩张的步伐。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1) 完成下图


  2. (2) 结合材料回答,秦朝统一后,开创并为后世封建王朝所沿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3. (3) 材料中的“当事国”是;苏台德地区在图中的序号为;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
  4. (4) 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协定的签订与“二战”全面爆发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惊人一致。他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

A . 和平崛起 B . 武力掠夺 C . 制度创新 D . 民主强国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 .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 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C . 缓和社会矛盾 D . 实现富国强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革创新推动进步”“思想解放促进文明”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材料一: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改革创新推动进步】

材料二:公元前_______年,商鞅在_______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①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②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1. (1) 材料一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该工程主持修建者是谁?
  2. (2) 完成材料二的填写,根据学习,请回答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3. (3) 请用史实说明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针对材料三,你有何感想?
  4. (4) 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请举出该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伯蒂说:“人是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材料三: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在思想大变革的战国时期,政治变革也纷纷上演,其中最有成效的是哪次变革?
  2. (2) 材料二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主要政治观点有哪些?
  4. (4) 依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 (1) 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材料中的哪句原话体现了“商君”实行一系列措施的效果。
  2. (2) 材料一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材料评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

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图片上的历史

材料三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四  罗斯福在新政时期实施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以缓解当时的失业贫困和生产萎缩的严重压力。1935年初,成立公共工程振兴局,主持建设公共工程,从1935年到1941年平均每月用工达211.2万人,耗资113亿650万美元,兴办了25万个工程项目。

——摘编自常运生、可风《略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公共工程”》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商鞅是如何推行“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和“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的?
  2. (2) 根据材料二中,要研究的历史主题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回答,你是如何理解作坊里的日本人在近代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这些话的?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兴办的“公共工程”有哪些特点?
  5. (5) 通过对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表,法令至行,公平无私,发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一法度衡十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材,译述著作,极大的促进了这次变法运动的发展。这次变法的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材等,史称这次改革为   A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等。还积极筹建新式陆海军,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兴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当时中国最大的民用企业)、开平矿务局等。

  1. (1) 材料一中“商君”实行的改革是什么? 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答出任意两项内容即可)
  3. (3) 材料三中   A  出补充完整。
  4. (4) 材料四中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筹建新式陆海军是以什么为口号?洋务派又以什么口号兴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①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②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③农业产量提高

④人口大量增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商鞅变法后,史书描述秦国“道不拾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 提升了秦国国力 B . 促进了民族交往 C .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促进了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