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的历史贡献 知识点题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事件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材料二:

材料三: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材料四: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个事件指的是什么?并写出西汉专门设置管辖西域的机构名称。

  2. (2) 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3. (3) 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统治,在新疆和西藏地区分别采取了措施(分别举一例即可)

阅读下来,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平于20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演讲

材料二:“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三年以来,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的共识取得的进度和成果都大大超出预期。目前,沿线国家地区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态度积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亚投行成员已达到70个国家,中国已与56个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发表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声明,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或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连接中国与欧洲大陆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000列。

-------陈文玲《“一带一路”将如何重塑全球新经济》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我们的先辈…: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位伟大人物紧密相关?请结合材料指出古丝绸之路蕴涵着怎样的精神内涵?

  2. (2) 根据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彰显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归纳这一战略实施三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果?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你对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的认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不断的发展、传承与传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
  2. (2)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 (3) 史书记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要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我们可以查阅哪本史书?这本史书由谁创作的?
  4. (4) 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精美的瓷器与丝绸一起传播了出去,这条路的起点是哪里?是谁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1. (1) 材料概述了哪些朝代对外交往的情况?这些朝代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 (2) 举例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3. (3) 材料二中所说人物是指谁?他有何贡献?
  4. (4) 在当今对外开往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他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司马迁评价他“凿空西域”。他毕生的坚韧探索,不仅促进了各个民族的交流融合,更深刻地拓展了一个民族看世界的大视野。“他”是(    )
A . 蒙恬 B . 卫青 C . 张骞 D . 霍去病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A . 抵抗侵略 B . 祖国统一 C . 民族团结 D . 中外交往
习.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识路线】

材料一:

【“诗歌”论影响】

材料二:高祖刘邦,统一华夏。建都长安,西汉盛大。极盛汉朝,经济繁华……沟通交流,丝绸献裟。传承技术,互通庄稼。葡萄番茄,苜蓿甘瓜。琵琶胡琴,舞蹈吉他。文学宗教,纺织日杂……开阔眼界,来往驼驾。

——何朝东《丝绸之路》

【“时政”谋发展】

材料三: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衔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 (2) 西汉时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为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汉政府做出了什么努力?
  3. (3)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世界性宗教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内容,说说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4. (4) 根据材料三思考,今天我们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西汉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的“丝路人”是谁?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宗教是哪一宗教?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张骞通西域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郑和下西洋  

A . 祖国统一 B . 民族团结 C . 中外交往 D . 抵抗侵略
张平同学正在网上下载“张骞、玄奘、郑和”三人的相关资料进行专题学习,下列选项符合该专题题目的是(    )
A . 顽强抗战的民族英雄 B . 开拓新王朝的封建帝王 C . 突出贡献 交流使者 D . 辅佐帝王的有功之臣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材料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之为“凿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张骞承担使命,被称为博望侯 B . 张骞因出使西域被当做人质扣押 C . 张骞出使西域,得到各国信任 D . 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打通了中西方的交往通道
人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文明的接力者和传播者。通过历史名人,了解文明历程,可以深刻感悟到文明的魅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名人”阅读提纲节选

制度开创 思想传承 民族交往
秦始皇 唐太宗 孔子 董仲舒 张骞 文成公主
大一统的开创者 大唐盛世的奠基者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独尊儒术的建议者 出使西域的凿空者 唐蕃一家的开启者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 (1) 完善的政治制度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完善了什么制度?
  2. (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在。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主要包含哪两个部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中华文明产生了什么深刻影响?
  3. (3) 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会使文明成果实现共享、共赢。张骞开辟的通往西域的道路,逐渐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被后世称作什么?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传下千古佳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4. (4) 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名人的意义。
正确掌握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1世纪 B .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距今有2156年 C . 元朝建立于12世纪后期 D . 九一八事变爆发于民国19年
《汉书·张骞传》记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其中“骞凿空”的地区是(    )
A . 西域 B . 安息 C . 匈奴 D . 大秦
从古至今,人类在探索的“路”上砥砺前行,“路”既踏在脚下承托现实,又伸向远方指导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形之路】

材料一: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欧洲西南端的)两个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寻求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又经过28年的社会主义探索和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终于踏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当前,国强民富、祖国美丽、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初露端倪。

【无形之路】

材料四:大萧条不仅是无比强烈的,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摘自《历史必修二》

【成长之路】

材料五:一条路,落叶无际/走过你,走过我/悄悄地,我从过去,走到这里/我双肩驮着风雨,想知道我的目的/走过春天,走过我自己……

——摘自《一条路》

  1. (1) 开通这条“路”的使者是谁?依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这条路的作用。
  2. (2) 材料二中“欧洲人迈入大洋”指的是哪一事件?“走在最前列”的是哪两个国家?
  3. (3)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材料三中提到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分别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提及的两国在面临困难时选择了何种道路?
  5. (5) 在材料五中,感悟歌词,它对你的“人生之路”有何启示?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沟通和密切了汉与西域各国关系的人物是(    )
A . 张骞 B . 郑吉 C . 班超 D . 甘英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取长补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提及东方文化,人们会想到中国,而追溯西方文学的源头,我们不会忘记希腊,爱琴海旁、海神殿后孕育着神秘而又悲壮的它,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它的文学和哲学也对西方乃至世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材料二:他生于公元前356年,死于公元前323年,可谓英年早逝。但他足智多谋,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了波斯帝国。在辽阔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古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恒河,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锡尔河)的疆域广阔的国家,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三:文明的交流与沟通离不开交通。下图是古代亚非欧之间进行文明交流沟通最重要的通道。

材料四: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文明的摇篮在哪里?
  2. (2) 材料二中的“他”“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指什么?
  3. (3) 为这条“通道”的开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后来,在这条“通道”上担当沟通东西方文明角色的人又是谁?
  4. (4) 材料四中的“天朝帝国”实行的什么政策使其“与外界完全隔绝”?
  5. (5) “当这种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天朝帝国”的部分统治者们开始了他们艰难的

    学习之路。他们的学习叫什么运动?列举代表人物一个。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时天予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随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等

  1. (1) 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2. (2) 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骞出使西域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交融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经营西域]:

材料一: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西汉时称乌垒城,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域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城“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开发江南]

材料二:秦汉时期,广大的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火耕水褥”、“人无牛犊”的落后水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口大量移入和汉族政治中心南迁,广大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然成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其繁荣程度堪与西汉关中地区相比。

--摘编自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民族融合]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形成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1. (1) 材料一中的“西汉正式在此设官”指的是哪一官职的设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官职的设立产生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秦汉到南朝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及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产生的历史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1. (1) 材料一中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时间、目的是什么?后来形成的古老商路被称作什么?
  2. (2) 西汉于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置了哪一管辖机构?有何作用?
  3. (3) 材料二中“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指的是什么事件?女主人公嫁给了谁?作者为什么要称赞女主人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