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的历史贡献 知识点题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且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的得到了发展、传承与传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是什么时期?

  2. (2)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 (3) 史书记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要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我们可以查阅哪本史书?这本史书由谁创作的?

  4. (4) 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精美的瓷器与丝绸一起传播了出去,这条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是谁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

  5. (5)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我国船队就曾经到达过今天的台湾地区。当时的台湾地区被称为什么?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古代“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
A .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 . 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 . 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 . 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 . 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 . 加强与西域各国的交流 C .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 . 打通丝绸之路
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

材料一:

时期

人物

游历及成就

时期

人物

游历及成就

春秋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他思想的核心是①________。

西汉

张骞出使西域,到达了很多国家,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②________

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法,并将沿途的风土人情等情况介绍到中国

明朝

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意义是③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英国海滨旅游最初局限于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工业革命后,随着收入的增加,资产阶级人士也开始参与其中。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使资本家不得不增加工人的工资井给予他们帯薪假日,1840年以后,铁路的修建使交通费用降低,工人也开始到海滨旅游。海滨旅游在英国逐渐蔚然成风。

——摘编自马婕妤《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体闲生活》

材料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旅游的乐趣,1984年中国人均出游仅有0.2次,到2015年超过3次,次年则达到37次。除休闲娱乐外,开视野、陶冶性情、学习知识也成为旅游者的追求,旅游己是人们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夏杰长、徐金海《中国旅游业改基开放40年:回顷与展望》

材料四:历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部分)

序号

年份

口号

2001年

旅游业:为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2003年

旅游业:一种消除贫困、创造就业与社会和谐的驱动力

2008年

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11年

旅游——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

2013年

旅游与水: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2016年

旅游促使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

  1. (1) 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曾经在丝之路留下足迹的有
  2. (2) 依材料二,说出海滨旅游在英国蔚然成风的背景和条件。
  3. (3) 依材料三,概括中国旅游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世界旅游日口号体现的21世纪的时代课题。

    要求: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序号

    时代课题

    世界和平

     

    序号

    时代课题1

    序号

    时代课题2

    经济发展

当今,党和政府正在带领全国人民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而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也曾出现过“文景之治”的和谐社会景象,此后的一位帝王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群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思想篇】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政治篇】

材料二:下图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从其形制来看,当时以中山靖王刘胜为代表的王国势力已经非常强大,这种情况很不利于中央的统治。

【经济篇】

材料三:

【外交篇】

材料四:

  1. (1) 材料一中的“臣”是谁?根据材料一,归纳他提出的主要主张。
  2. (2) 针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请简要介绍“推恩令”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 (3) 材料三中文物反映了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的哪项措施?
  4. (4) 材料四中反映出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哪一重大使命准备远行?
  5. (5) 依上所述,简要评价汉武帝。
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武帝还大规模展开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开发。从总的后果看,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发展了

——《中国通史·秦汉时期(上)》白寿彝

材料三: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解放西藏的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准备向西藏进军,同时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材料四: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1. (1) 写出材料一中“秦国变法”的名称。据材料一概括秦王统一六国的社会基础。
  2. (2) 材料二中武帝时,哪一事件促进了对西北地区的“交通、开发”?此后西汉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3. (3) 从材料三看出,新中国为解决西藏问题提出了哪两种办法?西藏的解放有何重大意义?
  4. (4) 材料四诗歌体现了华夏儿女怎样的情怀?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读图说史:阅读下面三幅图后,回答问题。

  1. (1) 图1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 (2) 图2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丝绸之路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的关系?
  3. (3) 图3中哪两项发明对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4. (4) 结合以上信息,请你从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这个角度谈体会。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四: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图。

图片_x0020_2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文。西周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巩固疆土?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 (2) 材料二中的“臣”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3. (3)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4. (4) 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什么机构?在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种种的艰难,但他仍然坚持完成使命,张骞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历史的方法、技能多种多样,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任务。

任务一【识别史料】
任务二【史料研读】

任务三【学以致用】

【示例】张骞出使西域历时13年,坚持不懈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优秀品质:


材料一:(西晋怀帝永嘉五年)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略微,比较)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二: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材料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材料四:

材料五: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堿,为来往使围、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七上历史教材

  1. (1) 史料一般包括实物遗迹史料、文献史料、口述(传说)史料等几类,它是我们发现、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而实物遗迹是第一手史料,是真实历史的直接证据。

    A.请判断下列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直接证据的有哪些?(只填序号)

    ①大禹治水②李白《古风》评秦始皇③司母戊鼎④云冈石窟

    ⑤河南洛阳白马寺⑥马王堆汉墓帛书⑦诸葛亮草船借箭⑧祖冲之纪念银币

    非直接证据:

    B.上列可用于了解佛教传入我国并产生影响的有(只填序号)

  2. (2) 材料反映了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及景象。请找出信息点用以说明。

  3. (3) 请判断上列两幅哪个是魏碑书体?
  4. (4)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结合材料一,写出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一点即可)
  5. (5) 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这幅图的名称并说明判断依据。

  6. (6) 材料三认为“丝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什么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丝绸之路不止是一条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更是一条见证几千年人类文明与冲突的伟大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与冲突】

材料二:公元7世纪,丝绸之路的焦点是各种信仰、观念和宗教彼此冲突彼此争夺,它们不断学习以求赢得更多关注。谁能想到最具竞争力、最有可能获得最终成功的,却是这个1世纪时诞生于巴勒斯坦的宗教。她的分支宗教终于开始在丝绸之路上的起点传播。

【探索与扩张】材料三:15世纪末,丝绸之路上发现的大量黄金为这一时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资金来源,各国开始不断组织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航海时代。

材料四:1770年,控制丝绸之路的东印度公司到了破产的边缘。伦敦方面认为丝绸之路实在太重要,东印度公司绝不能垮掉。然而援助行动需要筹集大量现金,于是英国将目光投向了北美的殖民地,由此颁布了《茶叶法案》,正是这一法案点燃了殖民地的怒火。

【危机与战争】材料五:19世纪,随着欧洲各国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丝绸之路以东,大英帝国终于开始出现盛极而衰的迹象。为了维持在丝绸之路上的统治,英国与其对手展开竞争。到了1914年6月,事态一发不可收拾,连其本身的命运都押在了一场即将爆发于欧洲的战事上。

材料六: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急于得到资源,因此希特勒将目光转向丝绸之路的东方。40年代,为了获得更多丝绸之路上的小麦,作出了一个以数百万德国士兵和数百万苏联士兵以及数百万犹太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决定:入侵苏联。

材料七:1946年,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成本和资源,斯大林开始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国家身上。为了维持国内资源消耗的稳定,美国绝对不允许苏联将这些国家收入社会主义的阵营中。

【和平与发展】材料八:“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平提出。旨在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1. (1) 图1中丝绸之路的最早开拓者是谁?这条商道开通后发挥了哪些重大作用?依据材料二指出7世纪丝绸之路的焦点问题,并结合所学说出最终在这一焦点问题中获胜的是哪一宗教?
  2. (2) 材料三中的“大航海时代”指的是当时世界哪一热潮?作者认为丝绸之路在这一热潮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材料四中“殖民地的怒火”最终是通过哪场战争得以宣泄?战争中哪一文献的颁布集中体现了殖民地人民的诉求?
  3. (3) 结合所学指出当时英国在欧洲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谁?哪一事件造成了当时“事态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材料中“欧洲的战事”指哪一历史事件?
  4. (4) 依据材料指出,希特勒将目光转向丝绸之路东方的目的。希特勒这一战略受到了经济领域哪一事件的打击?请举出一例战役来证明他入侵苏联的代价是更为惨痛的。
  5. (5) 材料中关注这一地区的两个国家之后处于怎样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这一状态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6. (6) “一带一路”的提出体现了当今世界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依据材料归纳“一带一路”的宗旨是什么?(不允许摘抄原文)当今时代主题下,列举一例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开启古丝绸之路的使者是(    )
A . 卫青 B . 张骞 C . 霍去病 D . 班超
某班研究性学习布置主题为“探寻丝绸之路”的展板,现邀

请你一起参与展板的设计与布置。

板块一:邮票中的“凿空西域”

图片_x0020_1124137377

中国邮政于2017年9月20日发行的纪念某一探险家的特种邮票

展板二:地图中的“开辟丝绸”

汉代丝绸之路线路图

展板三:学者眼中的“沟通东西”

内陆的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也包括海上航运网络,这一网络支撑着东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海上贸易。丝绸之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场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摘编自《新全球史》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该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皇帝)派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今我国),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后来设置了,是该地区最早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把关于丝绸之路的解说词补充完整。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穿过中国境内的B和C,跨过葱岭,经过西亚的D,往西可以到达欧洲的汉代称为的E,往南到达G。成为沟通东西方的重要桥梁。

  3.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写下你心目中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之路,因为
汉武帝在位期间,曾招募人出使西域。就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汉武帝派人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是(    )
    A .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 . 建立同西域的友好关系 C . 了解西域的风土人情 D . 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2. (2) 首先响应号召,勇敢应募者是(    )
    A . 卫青 B . 张骞 C . 霍去病 D . 班超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地区在黄河流域,而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更温暖湿润,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生产,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自然在情理之中。据《山海经》《左传》《吕氏春秋》等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内地便与西域地区有了物质交流。

西北丝绸之路正式被官方开通,始于汉代的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遣副使访问了中亚、南亚等地国家。以后各国使者和商人循此通道出入于中国,形成了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张骞开通西北丝绸之路后,中西商队往来于南北两道,我国的冶铁技术、井渠法传入西域,西方的玻璃、琉璃、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瓜等传入中国,印度的艺术、佛教、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一片繁荣。

——摘编自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写“未涉及”。

  1. (1) 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当时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2. (2) 张骞出使西域前,内地与西域地区没有任何往来。
  3. (3)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
  4. (4) 与汉朝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5. (5) 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还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 . 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 B . 走访乌孙等西域国家 C . 将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D . 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故探索的道路是艰辛的,因为道路决定命运。面对危机、灾难,或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强盛,中外古今,每一个民族、国家无不都为此而拼搏、奋斗,乃至付出巨大的牺牲。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浅谈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四:

材料五:19世纪中期,日本掌握实权的德川幕府实行苛政,激起了大量的农民起义……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并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开放港口,其他国家接憧而至……日本处于内忧外患的飘摇之中。

材料六:

  1. (1) 上图被命名为“丝绸之路”,谁开辟的?应学习其什么品质?
  2. (2) 上图之路指的是什么?在此期间召开哪一重要会议,标志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此路铸就了哪些精神?
  3. (3) 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在实践中探索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4. (4) 图一中的人物为中国走“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而提出了一个什么伟大构想?图二中的人物提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为实现这一“中国梦”,他又提出什么作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针?
  5. (5) 求索之路长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6. (6) 面对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日本是如何渡过的?从而日本走上了一条什么道路?试举一例说明
  7. (7) 这是20世纪2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的一张照片,面对危机,美国是如何做的?为克服此危机,德日走上了一条什么路?最终导致什么战争爆发,给全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片,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在今天,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为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互补,国家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

  1. (1) 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体现了主人翁的什么精神?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你能说出古代“丝绸之路”的简明路线吗?
  3. (3) 如果沿丝绸之路观光旅游,你认为最值得去的名胜古迹是哪一处?
  4. (4) “一带路”是指什么?对于今天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你有何看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2. (2) 根据材料二,中国沿“丝绸之路”输出和输入的物品分别有哪些(各举一例)?根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3. (3) 如果要颁发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你认为谁最有资格获奖?请你为他撰写颁奖词。
张骞第一次远征,仅就预定出使西域的任务而言,是没有完成,如从其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所起的作用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成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预定任务”是(    )
A . 引进果树品种 B . 推动经济交流 C . 加强友好交往 D . 寻求军事联盟
纪录片《河西走廊》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从汉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河西走廊历史,第1集《使者》讲述______的凿空之举,带来的地理大发现使河西走廊正式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______”应该是(    )
A . 商鞅 B . 汉武帝 C . 张骞 D . 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