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连连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大量逃亡,掀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了南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的一封信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四说明清朝前期实行什么对外政策? 这一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下列人物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

A . 曹操 B . 袁绍 C . 符坚 D . 周瑜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他的积极影响是(    )

A .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 . 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 C . 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 .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

①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③江南统治者不重视经济发展④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宋朝时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段描述反映出当时的经济重心位于(   )

A . 黄河流域 B . 淮河流域 C . 珠江流域 D . 长江流域
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A . 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 B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一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回归 D .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欧洲共同体建立
导致西晋王朝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的萧条 B . 社会上层的腐败 C . 西晋皇族的混战 D . 少数民族的反抗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描述的是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是因为(  )

A . 北方的自然条件恶劣 B . 北方战乱频繁 C . 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D . 南方经济发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原因包括(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佛教的传入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请根据下列两部作品比较一下。

材料二: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三: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

材料四:到西晋十六国特别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经“永嘉之乱”、“候景之乱”,南来的中原以至江淮人士增多了……其中潮州的归湖采风岭一带……向西南延伸至潮州城,再经揭阳地都、曲溪、仙桥,进入普宁南径以至潮阳铜壶、棉城就形成一道汉人居住线

——《宋代的潮州》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

    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四,下列简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4.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四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5. (5)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潮州市政府提出“海丝文化重镇,潮人精神家园”的口号,请你为现在潮州经济发展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
  1. (1)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 .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 .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 .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    )
A . 优越的自然条件 B . 北方人口的南迁 C . 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 . 经济重心的南移
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东晋南朝时的江南,你能看到的现象有(   )

①人们正在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 ②农民把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

③建康城人口凋零,车马稀少 ④许多北方人来这里定居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
A . 北方战乱频繁 B .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
  1. (1) 西周是被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所灭?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何时大规模内迁?
  4. (4) 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写出两点即可)
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只有吴城可与北方长安、洛阳等商业名城并列,而到魏晋时期,京口、武昌、建康等迅速崛起。这主要是因为(    )
A . 优越的自然条件 B . 北方社会的动荡 C . 江南经济的开发 D . 南方政权的重视
下表中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

唐·高彦休《阙史》

“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

自可以为国”

北宋·李见《寄上富枢密书》

“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南北,日夜灌

输京师者,居天下十之七”

北宋·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A . 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 . 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 C . 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 . 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
区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梁代(南朝时期),姑孰(安徽东南部,毗邻长江)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甍(连延的房屋),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摘编自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江南……兵革勿用,民不外劳,役务宽简,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粮栖亩,户不业阖,盖东南之极也。

……自此以至于大明(年号,457~465,南朝宋代)之际,民户繁育……良田亦数十万顷,亩值一金……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临安府(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在宋金战争中,北方人大量南迁,其中不少士民和商贾都集中到杭州,使杭州的人口大增。杭州市场上的各种商品,都来自其他地区,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杭州城内,自大街到坊巷,大小店铺连门皆是,“即无虚空之屋”。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而且“万物所聚”,交易量很大,珠子市的买卖“动以万数”,尤其兴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三: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州、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 (1) 请从材料一中的两则史料中,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南宋时期商业出现怎样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杭州商业繁盛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述明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