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使 知识点题库

以下各项能够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是(    )
(1) 文成公主入藏 (2)玄奘西行 (3)鉴真东渡(4)日本遣唐使来唐
A . (2)(3)(4) B . (1)(2) (3) C . (1)(3)(4) D . (2)(3)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某校七年级(1)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1) 和谐盛世篇: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 (2) 制度创新篇:唐朝选拔人才的制度是科举制,它的常设科目主要是哪两个?

  3. (3) 对外关系篇: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频繁,试举两例说明

  4. (4) 民族关系篇: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5. (5) 艺术篇:请列举唐朝时期一个重要的艺术宝库。

  6. (6) 科技篇:唐朝时期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节约了时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请问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

  7. (7) 反思篇:唐朝的繁盛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1) 根据材料概括唐文明的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至少两例)

  2. (2) 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3. (3) 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四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 (4) 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柳宗元

材料二: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三:“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

  2. (2)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尤其是日本。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是盛况空前的。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作?

  3. (3) 指出材料三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位“僧人”是谁?

  5. (5) 从材料二和处理三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政策怎么样?

  6. (6) 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 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地区

朝代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材料四:

  1. (1) 从材料一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举一事例。

  3. (3) 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4. (4) 材料四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唐朝时,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
A . 观光旅游 B . 建立外交关系 C . 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D . 想征服中国
小军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其中不属于中外文化交流主题的是(  )
A . B . C . D .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 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B . 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 . 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 . 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人教版七下教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1. (1) 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2. (2) 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3. (3)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什么?哪一本书记载了玄奘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4. (4)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5. (5)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5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1) 【制度创新篇】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
  2. (2) 【和谐盛世篇】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3. (3) 【民族关系篇】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4. (4) 【对外关系篇】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例说明。
  5. (5) 【科技篇】唐朝时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节约了时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请问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
  6. (6) 【艺术篇】请列举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艺术宝库。
  7. (7) 【启示篇】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
聚焦近代日本的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日本民族,改弦更张,把求助的眼光投向了西方,像扔破靴子一样地扔掉了曾经虔诚地学习、模仿过的大陆文化。生存危机感是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

材料二:“国家的富强扎根于人民的富强,如果人民无知识,……维新就只是一句空话,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努力就必定失败。”

——木户孝允上天皇书

材料三:为了尽早成为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现代国家。……日本政府重视制定宪法与设置议会更甚于增强军备。要让国际社会认同,其大前提必须是一个立宪国家。

——武光诚《图解日本史》

材料四:“对待中国、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福泽谕吉《脱亚论》

  1. (1) 阅读材料一,举例说明古代日本如何学习大陆文化?直接引发日本近代生存危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 (2) 对材料二中提出的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 (3) 材料三所指的宪法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日本重视宪法和立宪政体的原因是什么?
  4. (4) 阅读材料四,说明日本对外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日本的这种“模仿”行为给亚洲人民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 .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B . 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 . 侵略中国沿海地区 D . 学习唐朝书法艺术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 . 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 . 唐朝时期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华 D . 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并向老师学习。

——陈冰《作坊里的曰本》

材料三: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一些国家的兴盛与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士大夫决心实行改革。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大国崛起》

  1. (1) 材料一中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 (2) 材料二中的“老师”指的是?请列举日本向“老师”学习的具体史实。
  3. (3) 材料三中的改革指的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什么特点?对日本有何影响?
  4. (4) 根据已学的历史知识及几则材料,请你谈一谈日本“创造神话”有哪些秘诀?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这些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    )
A . 同中国结盟和亲 B . 帮助唐朝攻打突厥    C . 进行商品贸易 D .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
A . 唐与日本的交流 B . 唐与天竺的交往 C . 唐与新罗的关系 D . 唐与大食的往来
近代印度考古研究者通过查阅中国古代的一部著作,先后找到了印度那烂陀寺的废墟、王舍城的旧址等遗迹。这部中国古代著作可能是(    )
A . 《东周列国志》 B . 《史记》 C . 《三国志》 D . 《大唐西域记》
下图《弘法大师行状绘词》描绘的是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

A . 进行海盗式殖民掠夺 B . 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C . 传播日本先进的科技 D . 开展正常的贸易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步辇图(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外交往的史实,并简述其历史贡献。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 . 空海 B . 鉴真 C . 玄奘 D . 晁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