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知识点题库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 .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 .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 .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斯大林模式 D . 英法绥靖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
(1)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2)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3)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
(4)为改变苏联僵化了的模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改革,但结果失败了,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 . 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 . 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 . 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 .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评述的应是(  )

A . 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 .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 .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D . 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材料二: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33年)

  1. (1) 材料一中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苏联的模式”指什么?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国家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是通过什么重大举措“坚持下去”,并获得“新生和繁荣”的?

  3. (3) 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铁、煤炭、钢等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   )

A .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 重视发展农业 C . 使人民安居乐业 D . 忽视民生幸福
今天我们观察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农业发展落后,轻工业产品生产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斯大林模式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美苏争霸的影响 B . 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C . 长期战争的破坏 D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判断分析】


史实

结论

A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B

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民主主要是针对独裁专制,科学主要是针对迷信盲从

C

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D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的,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1. (1) 上表A—D四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选之项)

某初三班举行历史辩论会,下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

A .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 . 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 .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②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

③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给苏维埃机关的信中写道: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

——人民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2)》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 (1) 材料一所说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 (2) 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哪项具体措施解决了材料三中提到的问题?
  4. (4) 材料四中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该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5. (5)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中的排名表。以下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A . 1932年工业化的实现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 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C . 优先发展农业的政策导致机器制造业发展停滞 D . 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苏联的对外战争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走出国门后才发现,他们生活的“社会主义天堂”简直无法同“资本主义地狱”相比,甚至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苏联人民的这一发现表明(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 B . 新经济政策无法恢复国民经济 C . 斯大林模式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 . 斯大林模式弊端已经暴露出来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 . 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C . 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 D .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苏联1928年-1932年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成就”和“模仿”是指(    )
A . 斯大林模式、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B .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罗斯福新政 D . 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
探究俄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摘自《大国崛起》

  1. (1) 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俄国这次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2. (2) 俄国通过哪次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创始人是谁?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9年到1941年苏联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在此期间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体制?
  4. (4)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苏德战场上发生的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是什么战役?材料一中的史实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有何关联?
  5. (5) 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

——摘编自刘建《政治大略》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突破。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摘编自孟伟等《演变后的俄罗斯》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目的和结果两个角度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2. (2) 材料二是对苏俄(联)什么政策的评价?为什么说这项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突破?
  3. (3) 材料三揭示了苏联经济发展遇到了什么问题?俄国的发展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俄军惨败。这年秋天,机皇再度袭来,首都居民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大约110克面包。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临时政府还迫害人,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状态。

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1917年11月6日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材料二: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24年,列宁逝世。1925年,苏联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多个部门。

  1. (1) “材料一”中发生的“革命历史事件”是什么?其领导者是谁?
  2. (2) “材料二”中“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的提出者是谁?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