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百三十一条 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认定而德国也承当,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

——《凡尔赛和约》

材 料二 美国黑人领袖W.E.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 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引起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这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2. (2) 人们对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有人理解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促成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的关键因素是(   )

A . 三国之间没有矛盾 B . 都对凡尔赛体系不满 C . 都要求改变当时的世界秩序 D . 都准备对外发动战争
在世界经济危机下,法西斯势力发展最快的国家是(   )

A . 英国和德国 B . 法国和日本 C . 德国和日本 D . 英国和日本
当前世界经济问题的热点——国际金融风暴

阅读下列材料:今天“国际金融风暴”一词是同学们在看新闻经常能听到的词汇,它是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世界经济危机,其烈度不亚于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这场“国际金融风暴”也迅速地蔓延到我国,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受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严峻”。面对这场危机,各国政府都在积极 地寻求解决的方法。

请回答:

  1. (1)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从什么国家开始?其特点是什么?
  2. (2) 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缓解了这场危机?德国和日本在这场危机的冲击下建立了什么政权?为什么美国与德国、日本面对这场危机走上了不同的解决道路?
  3. (3) 你认为美国缓解经济危机的哪些措施值得我国借鉴(任举一个角度的措施即可)?
正确运用历史示意图,能够化繁为简,形象直观的了解历史,把握学习的重点,知道事物之间的联系。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率先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是哪一集团?他们以哪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这场战争?
(2)图二与图三分别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两大阵营?
(3)图四是二战后形成的对峙局面,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称作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给上述图片确定一个共同主题。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丁一种称为“珍棍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人使用。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到70年代,发电机才进入实际生产领域。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在汽缸内燃烧.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1996年,世界土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诞生,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材料二:下列是二十世纪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示意图。

  1. (1) 读上述材料,将上面年代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A、B、C

  2. (2) 根据图A和图B,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分别形成的什么国际组织?
  3. (3) 图C反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变化?
  4. (4) 图D反映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和日本则(    )
A .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 发动内战 C . 走上法西斯道路 D . 实行新经济政策
以下史实及其影响(或结果)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 . 《凡尔赛和约》——中国辛亥革命爆发 B . 《九国公约》—恢复到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C . 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D . 日本军部上台——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法西斯国家形成了轴心国集团,其中不包括(  )
A . 日本 B . 美国 C . 德国 D . 意大利
历史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有(  )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5年8个月零8天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3年10个月零17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零26天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13年11个月零16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9日

1945年9月2日

25天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战场与世界其他战场相比,持续时间最长

③战争波及地域广、卷入国家多、持续时间长,在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比较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可发现其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德国都是战败国,付出很大代价

②中国都是战胜国,均提高了国际地位

③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客观上都推动科技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

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战争的破坏性是难以估计的,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1. (1) 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政权迫害犹太人,许多犹太科学家被迫流亡国外,其中就有杰出的物理学家
  2. (2)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3. (3) 20世纪30年代,英、法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希特勒上台后,陆军扩建计划包括建立21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1支装甲部队和1个轻装师;日本广田内阁上台后,陆军提出了6年内增建41个师团、142个航空中队的计划。法西斯势力上台后的上述行为(   )
A . 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B . 主要目的是镇压人民反抗 C . 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D . 标志轴心国集团形成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力图通过对外扩张寻求出路的国家有(    )

①美国    ②苏联    ③德国    ④意大利    ⑤英国    ⑥日本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⑥ C . ③④⑤ D . ③④⑥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和日本则(    )
A .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 . 发动内战 C . 走上法西斯道路 D . 实行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它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措施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材料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德国受到的沉重打击仅次于美国。国内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工人运动高涨。以希特勒为头子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活动猖獗,气焰十分嚣张。经济危机也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积极矛盾十分尖锐,日本统治集团迫切要求强化国家政权。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并从对外战争中寻找新的出路。法西斯势力乘机抬头,其主力是在军部。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使数千万人丧失了生命,人类长期积的大量对富毁于战火,物质文明遭到严重破坏。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死亡5120万人,其中,军队死亡1690万人,平民死亡3430万人。经济发展倒退。直接军费开支总计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收入的60%-70%,物资损失总价值达4万亿美元。

  1. (1) 比校材料一、材料二,各国在处理经济危机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方式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
  2. (2) 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
  3. (3) 综上所述,依据上述解决经济危机方式导致的后果,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经验。
以下是一场知识竞赛中一个竞赛模块的主要内容,该模块的主题是(   )

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A .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B .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 . 法西斯国家的对内统治 D . 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
下列关于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 . 都是由纳粹党 B . 都是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建立起来的 C . 都是通过国会选举产生 D . 都是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发现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9世纪后期,在这个整体发展的世界中,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方面,几乎全部殖民地都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

——《世界通史》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 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

材料四: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危机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影响到工业、农业、商业和货币金融各个部门。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下表为1929~1933年间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部分情况统计:

国别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美国(1932年)

47%

75.7%

约1700万人

德国(1932年)

40.6%

70%

600万人以上

日本(1931年)

32.9%

75.9%

约300万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发现欧洲和美洲之间航路的航海家是谁?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发现的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列举欧洲保持“优势地位”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
  3.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显著特点。
  5. (5) 美国和德国、日本为解决危机各采取了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