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知识点题库

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 使用容量瓶前需检查它是否漏水 B . 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液面离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 . 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 D . 定容后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现要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100mL1mol•L﹣1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一样的纸,然后将NaOH固体放在纸上进行称量 B . 把称量的NaOH固体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后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C .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 D . 沿着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称取20gNaOH固体,来配制500mL 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1. (1) 该同学准备的实验用品有: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玻璃棒等,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
  2. (2)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要在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分别放置两个相同规格的小烧杯 B . 某同学将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并冷却至室温,然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C . 某同学在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将多余的液体吸出直至刻度线 D . 某同学在溶解、转移完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溶解用的仪器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3. (3) 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有以下基本实验步骤,其中,需要进行2次及以上的操作步骤是(填写操作步骤的代号)

    ①转移    ②洗涤     ③溶解    ④称量     ⑤定容      ⑥冷却

  4. (4) 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①,②
  5. (5) 若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对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

    ①称量氢氧化钠时,直接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

    ②定容摇匀后,有少量溶液外流,所配溶液的浓度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称取20g NaOH固体,配制500mL 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1. (1) 该同学准备的实验用品有: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玻璃棒等,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
  2. (2)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要在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分别放置两个相同规格的小烧杯 B . 某同学将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并冷却至室温,然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C . 某同学在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将多余的液体吸出直至刻度线 D . 某同学在溶解、转移完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溶解用的仪器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3. (3) 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

  4. (4) 若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对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氢氧化钠时,直接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

    ②定容摇匀后,有少量溶液外流,所配溶液的浓度

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1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   )
A . 950 mL;111.2 g B . 1000 mL;117 g C . 500 mL;117 g D . 1000 mL;111.2 g
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 . 所用NaOH已潮解 B .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C .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 .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下列操作使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
A . 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 . 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 C .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 D .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且对配制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
A . 将药品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B . 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 C . 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而未洗净 D . 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再补加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
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是(   )

 

目的

操作

A.

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配制浓度为0.010mol/L的KMnO4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A . A    B . B   C . C    D . D
实验室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下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2. (2) 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 . 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 . 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 .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 . 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 .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3. (3) 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0.1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 (4) 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mL。
             
  1. (1)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 称取2.0gNaOH固体:先在托盘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加2g砝码,左盘加NaOH固体 B .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C . 称取16.0gCuSO4 固体在5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定容,可配得0.20mol/L的CuSO4溶液 D .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慢慢注入浓硫酸 E . 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造成浓度偏高 F . 溶液转移定容时,溶液未冷却至室温造成浓度偏低
  2. (2)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每一步所加试剂均过量):

      图片_x0020_100020

    现有下列仪器,请按要求填写以下空白:

    Ⅰ.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图片_x0020_100021

    Ⅱ.如何检验步骤③操作后碘化钠滤液中的碘离子,步骤⑤所需的操作名称是__。

    Ⅲ.写出步骤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室需要0.1 mol·L1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1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804684177

  1. (1) ①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填字母),

    ②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填仪器名称)。

    ③下列有关容量瓶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a.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其操作为装水盖上瓶塞→倒立观察是否漏夜→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再倒立观察是否漏夜。

    b.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但是可以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c.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2. (2) 在配制NaOH溶液时:

    ①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g;

    ②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填“>”、“<”或“=”)0.1 mol·L1

    ③若NaOH固体溶解后立即移入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定容,则所得溶液浓度(填“>”、“<”或“=”) 0.1 mol·L1

  3. (3) 在配制硫酸溶液时:

    ①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mL;

    ②如果实验室有15 mL、50 mL、100 mL量筒,应选用mL量筒最好;

    ③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

配制480mL 0.5mol•L1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药匙、烧杯、玻璃棒、等。
  2. (2) 计算、称量,需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
  3. (3) 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
  4. (4) 转移、洗涤,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
  5. (5) 定容、摇匀,定容的具体操作是
  6. (6) 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下列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偏低的是(填字母序号)。

    A、容量瓶洗净后未烘干

    B、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

    E、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1. (1) Ⅰ.实验室配制490mL0.3mol/L的NaOH溶液

    需称量NaOH固体g

  2. (2) 在该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
  3. (3) 如果在定容时仰视,溶液浓度将;(填“偏大”“偏小”“不影响” )
  4. (4) Ⅱ、取上述实验中配制的NaOH溶液200mL,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 , 充分反应,测最后溶液的pH>7。在上述所得溶液中,逐滴缓慢滴加一定浓度的盐酸,所得气体的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不考虑溶解于水)关系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0

    加入盐酸200mL之前,无气体产生,写出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5) A点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6. (6) 产生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mL。
配制体积为100ml、溶质物质的量为0.2mol的NaOH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 图片_x0020_2011378052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实验室用 固体配制900mL 0.05mol·L-1 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计算并称量 固体的质量为g,该实验中必须用到的标有温度的玻璃仪器是
  2. (2)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填标号)。

    图片_x0020_1

  3. (3) 下列情况会使所配制的 溶液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 .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 . 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之前,容量瓶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C .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 . 定容时,发现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将多余的溶液吸出
  4. (4) 取所配制的 溶液1.0 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硫酸和KI溶液,发现溶液由紫色变成棕黄色,测知有 生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硫酸 化学纯(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3

质量分数:98%

A . 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 B . 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1 C . 配制25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62.5mL D . 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软锰矿中MnO2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取0.5000g软锰矿样品,加入1.34gNa2C2O4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并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之后冷却、滤去杂质,将所得溶液全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定容。取出25.00mL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再用0.0100mol/L 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当滴入20.00mLKMnO4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已知KMnO4、MnO2在酸性条件下均能将NaC2O4氧化,且还原产物均为Mn2+。)
  1. (1) 配制240mL 0.0100mol/L KMnO4标准溶液,若使用分析天平需要KMnO4固体质量为g(保留4位有效数字),需要使用烧杯、量筒、玻璃棒,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填名称)。
  2. (2) 酸化KMnO4溶液可选用的酸是,KMnO4标准溶液应置于(填 “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原因是
  3. (3) KMnO4和Na2C2O4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5.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软锰矿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
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 用a配制100mL1.00mol·L-1NaCl溶液 B . 用b制备少量乙酸乙酯 C . 用c蒸馏海水得到淡水 D . 用d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
实验室需要配置稀硫酸,操作步骤如下:量取质量分数为(密度为)的浓硫酸 ,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将已冷却的浓硫酸沿容量瓶内壁缓缓注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重复操作次,继续用烧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盖上瓶塞后摇匀,装入试剂瓶中。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