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知识点题库

硫原子与氧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  个电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很相似.在某些化合物中,硫原子可以代替氧原子.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CS2与Na2S的水溶液混合振荡 

铜冶金技术以火法冶炼为主.
  1. (1) 火法炼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反应Ⅰ:2Cu2S(s)+3O2(g)═2Cu2O(s)+2SO2(g)△H=﹣768.2kJ•mol1

    反应Ⅱ:2Cu2O(s)+Cu2S(s)═6Cu(s)+SO2(g)△H=+116.0kJ•mol1

    ①在反应Ⅱ中,每生成1mol SO2转移电子 mol.

    ②反应Cu2S(s)+O2(g)═2Cu(s)+SO2(g)的△H=kJ•mol1

    ③理论上m1:m2=

  2. (2) 炼铜的副产品SO2多用于制硫酸和石膏等化学产品.

    ①制硫酸中重要的一步反应是  

    2SO2(g)+O2(g)⇌2SO3(g)△H=﹣196kJ•mol1

    图表示将2.0mol SO 2 和1.0mol O 2 置于1L密闭容器中,当其他条件一定时,SO2(g)的平衡转化率α随X的变化关系,X(X1、X2)代表压强或温度.

    X代表的物理量是.A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K=

    ②下图表示的是生产石膏的简单流程,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向CaCO3悬浊液中通入SO 2发生反应的原因

  3. (3) 工业硫酸中往往含有一定量SO2 , 测定过程如下:取m g工业硫酸配成100mL溶液,取出20.00mL溶液,加入1mL指示剂,用c mol•L1 I2标准溶液滴定,消耗的I2标准溶液V mL,工业硫酸中含有SO2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
下列有关硫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B . 质脆易粉碎,不溶于二硫化碳,加热易熔化 C .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D . 粘有硫的试管可用CS2或热的NaOH溶液清洗
小明同学在学习钠的化合物性质时,记录了以下四个化学方程式:

①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

②Na2CO3+H2SO4=Na2SO4+H2O+CO2

③Na2CO3+H2SO3=Na2SO3+H2O+CO2

④Na2SO3+H2SO4=Na2SO4+H2O+SO2

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4个反应中的4种含氧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H2SO4 B . H2SO3         C . H2SiO3 D . H2CO3
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 (1) 若A是淡黄色的单质固体,则C是 (填化学式)。
  2. (2) 若A是一种活泼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C的电子式为
  3. (3) 若C是红棕色气体,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
  4. (4) 若A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则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代硫酸钠(Na2S2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还能与中强酸反应,在精细化工领域应用广泛。将SO2通入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可制得Na2S2O3·5H2O(大苏打)。

已知:Na2S、Na2CO3、Na2SO3、NaHCO3溶液呈碱性;NaHSO3溶液呈酸性。

  1. (1) 实验室用Na2SO3和硫酸制备SO2 , 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

  2. (2) 向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不断通入SO2气体的过程中,发现:

    ①浅黄色沉淀先逐渐增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当浅黄色沉淀不再增多时,反应体系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浅黄色沉淀逐渐减少(这时有Na2S2O3生成);

    ④继续通入过量的SO2 , 浅黄色沉淀又会逐渐增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制备Na2S2O3时,为了使反应物利用率最大化,Na2S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通过反应顺序,可比较出:温度相同时,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溶液和Na2CO3溶液pH更大的是
不能证明S的非金属性比Cl弱的是(  )
A . H2S的稳定性不如HCl B . 氯气和铁反应生成FeCl3 , 硫和铁反应生成FeS C . 氯气通入氢硫酸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 D . 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
将ClO2通入NaOH和H2O2的混合溶液中,可制得一种高效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30

请回答:

  1. (1) 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通入ClO2一段时间后,B装置溶液中存在的含有硫元素的微粒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硫是一种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 ②火山喷出物中含有大量含硫化合物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 ④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工业上以SO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无水NaHSO3的主要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吸收过程中有气体生成 B . 结晶后母液中含有NaHCO3 C . 气流干燥湿料时温度不宜过高 D . 中和后溶液中含Na2SO3和NaHCO3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O]表示还原剂 B . 能与 反应生成 和NO C . 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 D . 物质X一定为
如下为火山喷发时硫元素的转化示意图,其中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气体,丙为液体,丁为固体。下列关于甲、乙,丙、丁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 甲只具有还原性 B . 乙、丙均为酸性氧化物 C . 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 丁为黄色或淡黄色固体
酸雨的危害很大,能直接破坏农作物、腐蚀建筑物,还会危害人体健康。SO2、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研究SO2、NOx等对减少酸雨,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酸雨是指pH的雨水。
  2. (2) NOx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① ;② ;③
  3. (3) SO2主要是煤、石油等燃烧产生,为减少SO2的排放,可采取下列有效措施:

    ①在含硫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起到固硫的作用,燃烧过程中,硫元素转化成其最高价态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②在一定条件下用CO还原SO2得到单质硫的方法来除去S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用氨水将SO2转化为NH4HSO3 , 再氧化成 来脱除烟气中的SO2 , 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指定条件下,下列物质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 SO2H2SO4 B . FeS2SO3 C . SO2NH4HSO3 D . NH4HSO3(NH4)2SO4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境内发生了“21世纪至今最剧烈的火山喷发”,对该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火山喷发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转化的重要途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均是酸性氧化物 B . 火山喷发易诱发酸雨的形成 C . 转化为石膏时,最多可消耗 D . 火山口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反应①中浓硫酸被氧化生成 , 生成的具有漂白性 B . 反应②中,当过量时,溶液中有生成 C . 可以用清洗实验③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 D . 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硫酸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产品,可用于生产硫酸、漂白粉等一系列物质(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 B . 可用饱和NaHCO3溶液或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气体 C . SO2氧化为SO3是可逆反应,提高O2浓度和使用适合的催化剂均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 . 用CO合成CH3OH进而合成HCHO的两步反应,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图1是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示意图,图2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2中N所对应图1中物质的化学式为,Y与金属铜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为
  2. (2) X与Z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3) 碳和M的浓溶液反应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从分类角度分析判断,下列物质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
    A . SO2 B . SO3 C . SiO2 D . NO2
  5. (5) Na2SO3溶液易变质,实验室检验Na2SO3溶液是否变质的基本操作是
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MgCl2溶液低温蒸干得到Mg(OH)2 , NaCl溶液低温蒸干也可得到NaOH B . 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O2 , 推测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与O2 C . Fe与S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eS,则Cu与S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uS D . CO2为直线形分子,推测COS(氧硫化碳)也是直线形分子
“价类图”是元素化合物学习的重要工具,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硫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以用来洗涤试管内壁附着的b物质。 B . 将足量的e加入到含f的溶液中,可以闻到臭鸡蛋气味 C . 将c通入到含有a的溶液中,可以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D . 可用e的浓溶液干燥c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