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知识点题库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中加入CO和H2O(g)各1mol,发生反应:CO+H2OCO2+H2 , 达到平衡时生成0.7mol的CO2 , 若其他条件和CO的起始量不变,一开始就加入4mol H2O(g),则达到平衡时生成的CO2可能是(      )

A . 0.6mol B . 0.95mol C . 1mol D . 1.5mol
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再变浅 B . 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C . 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 . 打开汽水瓶,看到有大量的气泡逸出
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应向其中加入少量浓盐酸 B . 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做催化剂 C . 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 . 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
将4.0 mol PCl3和2.0 mol 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 PCl5(g)。达到平衡时,PCl5为0.8mol,如果此时移走2.0molPCl3 和1.0mol Cl2 , 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
A . 0.8mol B . 0.4mol C . 小于0.4mol D . 大于0.4mol,小于0.8mol
已知图一表示的是可逆反应CO(g)+H2(g) C(s)+H2O(g) ΔH>0的化学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图二表示的是可逆反应2NO2(g) N2O4(g) ΔH<0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B . 若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反应的ΔH增大 C . 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D . 若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小
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B . 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加深 C . 往K2CrO4溶液中加酸,使溶液橙色加深 D . Fe(SCN)3溶液中加入几滴6mol/L NaOH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 SO2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B . H2、I2(g)、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加深 C . 工业上采用高压条件合成氨气 D . 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变质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 , 一般还含有C2H6等烃类,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
  1. (1) 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C2H6(g)= C2H4(g)+H2(g) ΔH , 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C2H6(g)

    C2H4(g)

    H2(g)

    燃烧热ΔH/( kJ·mol−1)

    -1560

    -1411

    -286

    ①ΔH=kJ·mol−1

    ②提高该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

    ③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氢气,在等压下(p)发生上述反应,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α。反应的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 (2) 高温下,甲烷生成乙烷的反应如下:2CH4 C2H6+H2。反应在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为:r=k× ,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

    ①设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为r1 , 甲烷的转化率为α时的反应速率为r2 , 则r2= r1

    ②对于处于初期阶段的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甲烷浓度,r增大       B.增加H2浓度,r增大

    C.乙烷的生成速率逐渐增大    D.降低反应温度,k减小

  3. (3) CH4和CO2都是比较稳定的分子,科学家利用电化学装置实现两种分子的耦合转化,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阴极上的反应式为

    ②若生成的乙烯和乙烷的体积比为2∶1,则消耗的CH4和CO2体积比为

天然气因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图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03

  1. (1) 写出涉及铁化合物的两个离子方程式:
  2. (2) 25℃时,向0.1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减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主要原因是:_。
  3. (3) 室温下,如果将0.2molNH4Cl、0.1molNaOH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设无损失)

    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2mol。

    两种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比OH-多0.1mol。

  4. (4) 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如下四种关系。

    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①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上述离子浓度大小序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②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该溶质的化学式是

    ③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氮永混含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填“>”“<”或“=”,下同)c(NH3·H2O),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的关系c(NH4+)c(Cl-)。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 + 3H2(g) 2NH3(g)  △H <0,该反应应采取的适宜条件是(   )
A . 低温、高压、催化剂 B . 适宜的温度、压强、催化剂 C . 低温、常压、催化剂 D . 高温、高压、催化剂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气) 图片_x0020_100010 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 . 物质A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 a>b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图片_x0020_540960144 N2(g)+CO2(g);Δ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0.1 mol·L1氨水10 mL,加蒸馏水稀释到1 L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

①电离程度增大   ②c(NH3·H2O)增大   ③NH 图片_x0020_100002 数目增多 ④c(OH)增大   ⑤导电性增强   ⑥c(H+)增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⑤ C . ①③⑥ D . ②④⑥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 , 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图片_x0020_100011

A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反应物浓度:c>b>a C . a、b点均未建立平衡,c点恰好达到平衡 D . 若在恒温恒容容器中,以相同的投料进行该反应,平衡后转化率小于绝热恒容容器中的转化率
2019年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碳计划”12月4日发布报告:研究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趋于缓。CO2的综合利用是解决温室问题的有效途径。
  1. (1) 一种途径是将CO2转化为成为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如:

    C2H4 (g) + H2O (l) = C2H5OH (l)    ΔH=-44.2 kJ·mol1

    2CO2(g) + 2H2O (l) =C2H4 (g) +3O2(g)     ΔH=+1411.0 kJ·mol1

    2CO2(g) + 3H2O (l) = C2H5OH (l) + 3O2(g)   ΔH=

  2. (2) CO2甲烷化反应是由法国化学家Paul Sabatier 提出的,因此,该反应又叫Sabatier反应。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研究过程:

    图片_x0020_100037  

    ①上述过程中,产生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HCOOH是CO2转化为CH4的中间体:CO2 图片_x0020_100038 HCOOH 图片_x0020_100039  CH4当镍粉用量增加10倍后,甲酸的产量迅速减少,当增加镍粉的用量时,CO2镍催化氢化制甲烷的两步反应中反应速率增加较大的一步是(填I或II)

  3. (3) CO2经催化加氢可以生成低碳烃,主要有两个竞争反应:

    反应I:CO2(g) + 4H2 (g) CH4 (g) +2H2O(g)

    反应II:2CO2(g) + 6H2 (g) C2H4 (g) +4H2O(g)

    在1L密闭容器中冲入1molCO2和4molH2,测得平衡时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T1℃时,CO2的转化率为。T1℃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K=

    图片_x0020_100042

  4. (4) 已知CO2催化加氢合成乙醇的反应原理为2CO2(g) + 6H2 (g) C2H5OH (g) +4H2O(g)  ΔH,m代表起始时的投料比,即m= .

    图片_x0020_100044

    ①图1中投料比相同,温度T3>T2>T1,则ΔH(填“>”或“<”)0.

    ②m=3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p(总)=20ɑ MPa ,恒压条件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则曲线b代表的物质为(填化学式)

           
  1. (1) I.在如图所示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X和2molY,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Y状态未知): 2X(?)+Y(?)⇌aZ(g)。起始时容器的体积为VL,达到平衡时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且容器的体积仍然为VL。

    图片_x0020_1000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a=;X的状态为(填“气态”或“非气态)

  2. (2) 平衡时Y的转化率=
  3. (3)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编号)

    a.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b.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Y,同时生成amolZ

    c.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d.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4. (4) II.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碘钟”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I-)/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 )/mol·L-1

    0.040

    0.040

    0.080

    x

    0.040

    88.0

    44.0

    22.0

    44.0

    t1

    已知:“碘钟”实验化学方程式为 ,用 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反应速率,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则表中 的浓度x=,显色时间t1=

相同温度下,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均进行反应:X(g)+Y(g) W(?)+2Z(g)△H<0.实验过程中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容器

起始容积

物质的起始加入量

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浓度

2L

1molX、1molY

0.6mol·L-1

5L

2molW、4molZ

0.48mol·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温度下W为非气态 B . 适当降低乙容器的温度可能使c(Z)=1.5c(Z) C . 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9 D . 平衡后正反应速率v(X):甲>乙
在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Si(s)+4HCl(g)⇌SiCl4(g)+2H2(g)△H<0。三个容器分别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容器I在5min时达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温度(T1>T2)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Si)

n(HCl)

n(SiCl4)

n(H2)

n(H2)

T1

0.8

0.4

0

0

0.1

T1

0.8

0.8

0

0

x

T2

0

0

0.1

0.2

y

A . 当温度为T1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值为0.625 B . 容器I中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SiCl4)=0.01mo1·L-1·min-1 C . 达到平衡时,容器II中HCl的转化率比容器I中的小 D . 达到平衡时,容器III中的SiCl4的转化率小于50%
一定压强下,向10L密闭容器中充入 , 发生反应: 的消耗速率(v)、 的消耗速率(v)、温度(T)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B,C三点对应状态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 B .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减小 C . 若投料改为通入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 . 125℃,平衡时 的消耗速率为0.015
研究CO2、CO的转化、应用等问题, 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1. (1) 甲醇是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工业.上可通过H2和CO化合制备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CO(g)CH3OH(g) △H1=-116 kJ·mol-1

    已知:CO(g)+O2(g)=CO2(g) △H2=-283 kJ·mol-1

    H2(g)+O2(g)=H2O(g) △H3=-242 kJ·mol-1

    1 mol甲醇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5CO2(g)+ 16H2(g) C5H12(l)+10H2O(l) △H <0,该研究成果被评价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向某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投料比充入CO2、H2 , 控制条件使其发生反应:5CO2(g)+ 16H2(g) C5H12(l)+10H2O(l) △H <0。 测得H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 表示,Y1Y2(填“>”或“<”)。欲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并提高单位时间内C5H12(l)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写两种)。

  3. (3) 利用制备的甲醇可以催化制取丙烯,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3CH3OH(g)C3H6(g) + 3H2O(g)。

    该反应的Arrhenius经验公式的实验数据如图中曲线a所示,已知Arrhenius经验公式为Rlnk= +C(Ea为活化能,假设受温度影响忽略不计,k为速率常数,R和C为常数)。则该反应的活化能Ea=kJ·mol-1。 当改变外界条件时,实验数据如图中的曲线b所示,则实验可能改变的外界条件是;此经验公式说明对于某个基元反应,当升高相同温度时,其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增大得就(填“ 越多”或“越少”)。

  4. (4) 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利用太阳能也可将CO2转化为低碳烯烃,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b电极为(填“正极”或“负极”),产生丙烯的电极反应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