焓变和熵变 知识点题库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 已知:2H2(g)+O2(g) = 2H2O(g) ΔH=-483.6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B . 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充分振荡:Ag+ + I- = AgI↓ C . 某反应⊿H<0,ΔS>0,则该反应在任意条件下均可自发进行。 D . 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FeS+2H+=Fe2++H2S
有关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率的研究可以指导化工生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2+3H2 2NH3△H<0,在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反应 B .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小苏打固体可提高其漂白能力 C . 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3+5O2⇌4NO+6H2O,充少量 N2可加快反应速率 D . 湿法炼铜的反应为Fe+CuSO4=FeSO4+Cu,反应中的Fe可以用Na代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 B . 金属铜导电,故金属铜是电解质 C . 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 D .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下列对化学反应预测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已知条件

 预测

 A

 M(s)═X(g)+Y(s)

△H>0

它是非自发反应

 B

 W(s)+xG(g)═20Q(g)

△H<0,自发反应

 x可能等于1、2、3

 C

 4X(g)+5Y(g)═4W(g)+6G(g)

 能自发反应

△H一定小于0

 D

 4M(s)+N(g)+2W(l)═4Q(s)

 常温下,自发进行

△H>0

A . B . C . D . D
用CO通过下列方法可以合成甲醇。

①CO2(g)+2H2O(l) === CH3OH(g)+ O2(g) ΔH1=+764.5 kJ·mol1

②CO(g)+ O2(g)===CO2(g) ΔH2=-283.0 kJ·mol1

③H2(g)+ O2(g)===H2O(l) ΔH3=-285.8 kJ·mol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①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甲醇产率 B . 反应②在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C . 反应③在100℃时ΔH<-285.8 kJ·mol1 D . 反应CO(g)+2H2(g) CH3OH(g)的ΔH=-90.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焓变和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B . 反应NH4HCO3(s)=NH3(g)+ H2O(g)+CO2(g) Δ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 . 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D . 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SRM)是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理想氢源,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催化剂活性和降低尾气中CO含量,以免使燃料电池Pt电极中毒。重整过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I  CH3OH(g)+H2O(g) CO2(g)+3H2(g)  ΔH1

反应Ⅱ  CH3OH(g) CO(g)+2H2(g)  ΔH2

反应Ⅲ  CO(g)+H2O(g) CO2(g)+H2(g)  ΔH3

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 , 其中K2、K3随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125℃

225℃

325℃

K2

0.5535

185.8

9939.5

K3

1577

137.5

28.14

请回答:

  1. (1) 反应Ⅱ能够自发进行的条件(填“低温”、“高温”或“任何温度”),ΔH1ΔH3(填“>”、“<”或“=”)。
  2. (2) 相同条件下,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较甲醇直接分解制氢(反应Ⅱ)的先进之处在于
  3. (3) 在常压、CaO催化下,CH3OH和H2O混和气体(体积比1∶1.2,总物质的量2.2mol)进行反应,tl时刻测得CH3OH转化率及CO、CO2选择性随温度变化情况分别如图所示(CO、CO2的选择性:转化的CH3OH中生成CO、CO2的百分比)。

    注:曲线a表示CH3OH的转化率,曲线b表示CO的选择性,曲线c表示CO2的选择性

    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适宜温度为300℃

    B.工业生产通常在负压条件下进行甲醇水蒸气重整

    C.已知CaO催化剂具有更高催化活性,可提高甲醇平衡转化率

    D.添加CaO的复合催化剂可提高氢气产率

    ②260℃时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画出300℃时至t1时刻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4. (4) 副产物CO2可以在酸性水溶液中电解生成甲酸,生成甲酸的电极反应式是: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100℃时,纯水的pH约为6, 此时纯水呈酸性 B . 4mol H2与1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 , 转移电子数目小于6×6.02×1023 C . 反应Al2O3(s)+3 Cl2(g)+3C(s) = 2AlCl3(g)+3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H>0 D .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 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 kJ·mol-1
氨是化学实验室及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物质,应用广泛。
  1. (1) 已知25℃时:N2(g)+O2(g) 2NO(g)  ΔH=+183kJ/mol

    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

    4NH3(g)+5O2(g)=4NO(g)+6H2O(l) ΔH=-1164.4kJ/mol

    则N2(g)+3H2(g) 2NH3(g)  ΔH=kJ/mol

  2. (2)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起始投料时各物质浓度如下表:

    N2

    H2

    NH3

    投料Ⅰ

    1.0mol/L

    3.0mol/L

    0

    投料Ⅱ

    0.5mol/L

    1.5mol/L

    1.0mol/L

    ①按投料Ⅰ进行反应,测得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H2的转化率为40%,则该温度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②按投料Ⅱ进行反应,起始时反应进行的方向为(填“正向”或“逆向”)。

    ③若升高温度,则合成氨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图表示L一定时,合成氨反应中H2(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ⅰ.X代表的物理量是

    ⅱ.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3. (3)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电极b上发生的是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写出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

            
  1. (1) Ⅰ.为了探究一种固体化合物甲(仅含3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已经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图片_x0020_100036  

    请回答:

    写出化合物甲的化学式

  2. (2) 写出形成溶液C的化学方程式:
  3. (3) 写出气体A通入溶液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 (4) Ⅱ.近年来化学家又研究开发出了用 H2和CH3COOH 为原料合成乙醇(反应Ⅰ),同时会发生副反应Ⅱ。

    反应Ⅰ.CH3COOH(g)+2H2(g) CH3CH2OH(g) +H2O(g)  △H1

    反应Ⅱ. CH3COOH(g)+H2(g) CO(g)+CH4(g)+H2O(g)  △H2>0

    已知:乙醇选择性是转化的乙酸中生成乙醇的百分比。请回答:

    反应Ⅰ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H1 0。(填“>”或“<”)

  5. (5) 某实验中控制 CH3COOH 和 H2 初始投料比为 1∶1.5,在相同压强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温度(K)

    催化剂

    乙酸的转化率(%)

    乙醇选择性(%)

    573

    40

    50

    573

    30

    60

    673

    55

    35

    673

    40

    50

    ①有利于提高CH3COOH转化为CH3 CH2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A 使用催化剂甲               B 使用催化剂乙

    C 降低反应温度               D 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 增大CH3COOH和H2的初始投料比

    ②673K甲催化剂作用下反应Ⅰ已达平衡状态,测得乙酸的转化率为50%,乙醇的选择性40%,若此时容器体积为 1.0L,CH3COOH 初始加入量为2.0mol,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K=

    ③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H3COOH转化成CH3CH2OH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

  6. (6) 在图中分别画出I在催化剂甲和催化剂乙两种情况下“反应过程-能量”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39

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原理为4NH3(g)+5O2(g) 4NO(g)+6H2O(g)。在浓氨水中通入空气,将赤热铂丝插入氨水中引发反应后铂丝保持红热状态至反应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述反应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自发进行 B . 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小于逆反应活化能 C . 该反应中,断裂化学键的总键能大于形成化学键的总键能 D . 若NH3和O2的混合气发生上述反应,气体通入足量水中,剩余气体一定是O2
             
  1. (1) 化学反应 2NO(g)+2CO(g)=N2(g)+2CO2(g)在 298 K、100 kPa 下:ΔH=-113.0 kJ/mol,ΔS=-0.1kJ/(mol·K),反应在常温下 (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2. (2) 在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 2SO3(g) 2SO2(g)+O2(g)实验。已知 SO3起始浓度均为c mol/L,测定 SO3的转化率。图中曲线Ⅰ为 SO3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尚未达到化学平衡时 SO3 的转化率。

    图片_x0020_100028

    ①比较图中X 点与 Y 点、X 点与 Z 点的平衡常数大小:K(X)K(Y),K(X)K(Z)(填“>”“<”或“=”)。

    ②Y 点的反应速率:υ正 υ逆(填“>”“<”或“=”)。

    ③随温度升高,曲线Ⅱ逼近曲线Ⅰ的原因是

    ④下列措施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提高 SO3 转化率的是

    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温度  E.减小压强  F.SO3 的起始浓度增加至 2c mol/L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战略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CO2和H2 在铁系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

I.2CO2(g)+6H2(g) C2H4(g)+4H2O(g)ΔH1

II.CO2(g) + H2(g) CO(g) + H2O(g)ΔH2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I能自发进行,则 ΔH1 0(填“<”或“>”或“=”);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
  2. (2)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I达到平衡,要提高CO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填字母)。

    A 减小压强        B 增大H2的浓度 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分离出H2O(g)

  3. (3) 在1 L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2和 3 mol H2 , 在铁系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1所示,点M(350,70),此时乙烯的选择性为 (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C2H4和CO的百分比)。计算该温度时:反应II的平衡常数Kc =

    图片_x0020_100021

  4. (4) 在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2和 3 mol H2 , 在铁系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1所示。温度大于800℃时,随着压强的增大,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请解释原因
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最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反应Ⅰ:H2O2(aq)+I-(aq)→H2O(l)+IO-(aq)         慢反应    ΔH1

反应Ⅱ:H2O2(aq)+IO-(aq)→H2O(l)+O2(g)+I-(aq)    快反应    ΔH2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H2O2分解产生O2的速率反应Ⅱ决定 B . I-和IO-在反应过程中充当催化剂 C . ΔH1H2=−196 kJ·mol−1 D . 反应Ⅰ活化能Ea1与反应Ⅱ活化能Ea2数值上相差98kJ/mol
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置于2L恒容真空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如下表:

温度(℃)

15

20

25

30

35

平衡时气体总浓度(×10-3mol·L-1)

2.40

3.40

4.80

6.80

9.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自发 B . 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可以判断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C . 其他条件不变时将容器体积变为1L,NH3平衡浓度不变 D . 若25℃时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2min,则0~2min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4×10-4mol·L-1·min-1
乙苯催化脱氢生产苯乙烯的反应如下:

图片_x0020_1303166658 图片_x0020_1819048026 +H2

  1. (1) 该反应在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
  2. (2) t℃下,将1.00mol乙苯加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时间与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总压强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总物质的量/mol

    1.00

    总压强/100kPa

    1.00

    1.25

    1.35

    1.40

    1.40

    ①t℃时反应的平衡平衡常数K=(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容器中苯乙烯和氢气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投入乙苯为2mol,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总压强小于280kPa

    C.若改用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小于30min,平衡常数增大

    D.若采用选择性膜技术分离出苯乙烯,可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

  3. (3) 若在密闭容器中、适当温度、压强、催化剂条件下充入乙苯发生上述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请在图1中作出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片_x0020_1249803664

  4. (4) 实际生产时反应在常压下进行,且向乙苯蒸气中掺入水蒸气。测得温度和投料比 对乙苯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片_x0020_80721893

    ①图中A、B、C三点对应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顺序为

    ②图中投料比M(A)、M(B)、M(C)的大小顺序为

已知在100℃、 Pa下,1mol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mol (g)分解为2mol H与1mol O时吸收930kJ热量 B . 热化学方程式为:     C . 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 . 乙→丙的过程中若生成液态水,释放的能量将小于930kJ
在 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因此利用煤炭或CO 2 合成其它高价值化学品的工业生产显得更加重要。
  1. (1) 工业上以煤和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转化可获得清洁能源氢气。

    已知:① C(s) + O2(g) = CO 2 (g) △H 1 = -393.5kJ·mol −1

    ΔH2=-571kJ mol−1

    ③H2O(l) = H2O(g) △H1 = +44kJ·mol−1

    则碳与水蒸气反应 C(s) +2H2O(g)  CO2(g)+2H2(g)的 ΔH =

  2. (2) 工业上也可以仅利用上述反应得到的 CO2 和H2 进一步合成甲醇: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H<0

    ①在某 1L 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CO2和 3molH2发生反应,测得 CO2(g)和 CH3OH (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1 所示。则平衡时H2 (g)的转化率为,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②该反应在催化剂 Cu—ZnO—ZrO 2 表面进行,主反应历程如图 2 所示(催化剂表面吸附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

    B.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

    C.反应②中,断裂和形成的共价键至少有 2种

    D.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3. (3) 将合成的甲醇进行水蒸气重整是电动汽车氢氧燃料电池理想的氢源。该制氢(SRM)系统简单,产物中2H 含量高、CO 含量低(CO会损坏燃料电池的交换膜),反应如下:

    反应Ⅰ(主):CH3OH(g) + H2O(g)  CO2(g) +3H2(g) △H 1 >0

    反应Ⅱ(副):CO2(g) + H 2 (g)  CO(g) + H2O(g) △H 2 >0

    温度高于 300℃会同时发生反应Ⅲ:CH3OH(g) CO(g) + 2H 2 (g)

    ①反应 1能够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②升温有利于提高 CH 3 OH 转化率,但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是

    ③写出一条能提高 CH3OH 转化率而降低 CO生成率的措施

下列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   )
A . 相同压强下,1molH2O(50℃)>1molH2O(80℃) B . 标准状况下,1molSO2<1molSO3 C .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H2<2molHe D .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正丁烷>1mol异丁烷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预测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已知条件

预测

A

A(s)=B(g)+C(s)

△H>0

它一定是非自发反应

B

A(g)+2B(g)=2C(g)+3D(g)

能自发反应

△H一定小于0

C

M(s)+aN(g)=2Q(g)

△H<0,自发反应

a可能等于1、2、3

D

M(s)+N(g)=2Q(s)

常温下,自发进行

△H>0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