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题库

反映我国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的史料是(   )

A . 《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 B . 《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 . 《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 . 《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相如在《上林赋》中说“(西周时期)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 反映了分封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臣属关系 B . 体现了宗法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关系 C . 诸侯通过纳贡向天子表达忠诚态度 D . 诸侯向天子述职表现出中央集权倾向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 . 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 . 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 .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D . 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由此汉初统治者(   )

A . 废除郡县制 B . 设置中朝 C . 实行察举制 D . 分封诸侯王
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 父系家长制 B . 禅让制 C . 皇帝制度 D . 分封制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 .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 . “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C .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 “家族为经,家族为纬”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以下“天下”的涵义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墨子》的“一同天下” B . 《孟子》的“天下定于一” C . 《荀子》的“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D . 《汉书》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 . 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C . 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 .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如下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是(   )

A . 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 . 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C . 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 D . 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 . 宗法制 B . 行省制 C . 君主专制 D . 中央集权制
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镇国之宝,每每遇事,祈鼎占卜。史传此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该现象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特点。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 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B . 夏商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 C . 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水平低下 D . 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的必然结果
《三字经》中写道:“禹传启,家天下”。此处的“家天下”指的是(    )
A . 王位世袭制 B . 土地私有制 C . 财产继承制 D . 中央集权制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
A . 西周 B . C . D .
2010年8月3日,山西洪桐大槐树景区迎来了一批由多名台湾官员和台湾媒体记者组成的“寻根祭祖”团。洪桐大槐树景区为这个特殊的“寻根”团举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寻根祭祖仪式。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
A . 行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王位世袭制
《史记》载:“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材料现象反映出(    )
A .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念 B . 节用尚贤的墨家思想 C . 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 D . 尊卑有别的宗法观念
《史记》载:“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六国贵族是亡秦的主要力量 B . 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C . 秦朝的灭亡与夏、商、西周一样是由于统治者暴虐无道 D . 司马迁记载上述史实是要歌颂汉武帝治国有方
周代雅乐《大舞》,舞分六场,歌分六章,歌先代功绩,颂武王灭殷,平复南国等史事。这反映了雅乐(    )
A . 追思先辈丰功伟绩 B . 政治色彩浓厚 C . 适应了血缘政治发展需要 D . 传承历史文化传统
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这表明周代(   )
A . 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 B . 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 C . 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 D . 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
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没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这一变化(   )
A .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 . 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 C .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 . 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