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题库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  )

A . 王位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嫡长子继承制 D . 郡县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A . 分封制 B . 封建制度 C . 君主专制制度 D . 中央集权制度
《史记•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 郡国并行制 B . 宗法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追根溯源,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中有密切关系

A . 井田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郡县制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 . 嫡长子继承制 B .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 传统的宗族观念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A .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 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 .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 . 分封制遭到破坏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 .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 . 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D . 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 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 . 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 . 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 . 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

A . 商夏周 B . 商周夏 C . 夏商周 D . 夏周商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

①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②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③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④农民起义频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井田制
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封建制度)是通过分封领地建立起“封主一封臣”的人身依附关系,封臣宣誓效忠、封主保护封臣,在政治上国家权力分散,封臣在领地内拥有世袭的军事、政治、司法、财政等各种权力, 在经济上实行的是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中国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和欧洲的“feudalism”比较接近的是(    )

①封主和封臣之间的关系②国家政权结构形式③封臣都是衣食租税④封主都属于地主阶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    )
A . 社会经济形态 B . 地方行政组织 C . 专制集权的程度 D . 生产力的发展阶段
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这直接说明了(  )
A .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 . 等级分封制的崩溃 C .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D .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
A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B . 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 . “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D . 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礼》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对此,史学界一直有争论。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可见(    )
A . 没有遗址佐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 . 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C . 考古发现肯定比文献史料有价值 D . 《周礼》等书籍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学者钱穆指出,其实“宰”和“相”,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这反映了(    )
A .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 . 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 C .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转变 D . 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200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与以往相比增加了民族传统节日的假期,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 井田制 B . 宗法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乃一家之史”。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 禅让制 B . 宗法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 ‘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
A . 井田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礼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