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知识点题库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载,从1948到1950年,“中共党员从约280万人增至580万人”。党员数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 解放战争的胜利吸引了众多青年 B . 控制区扩大需要管理人才 C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越 D . 全国统一后人口大量增加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但后来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原因是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C . 国共十年的对峙 D . 新中国的建立

下图所反映的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制定的具有代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 《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     )

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苏联参与了进攻南朝鲜军事行动的所有策划、准备、实施过程,只是为了避免引起美国的干预和遭到世界舆论的指责,斯大林采取了较为隐蔽的措施。战争爆发前五天,什特科夫报告说,金日成要求苏联提供进攻和登陆需用舰只以及作为驾驶舰只的10名苏联顾问。斯大林立即答复,拒绝这些要求,以免为美国进行干涉提供借口。在进攻开始时,斯大林还下令召回在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中的所有苏联顾问。当时赫鲁晓夫询问其中的原委,斯大林回答说:“我们不想留下证据被人家指控我们参与了这件事。”斯大林的思路十分明确:从苏联的安全战略出发,莫斯科既要掌握这场战争的指挥权和主动权,又不能公开参与到战争中去,如此就需要中国站出来说话。

——摘编自沈志华《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

  1. (1) 根据材料概括苏联与朝鲜战争的关系,简要分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10月成立中央人民临时政府;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随后成立正式的中央人民政府,并选出第一届国家领导人。从宪政实践的角度,这体现了(    )

A . 新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B . 新政权的建立体现了民意 C . 实践过程的程序正义 D . 建立过程的完善合法
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

A . 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 .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C . 《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 . 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政协“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 .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 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C .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 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了改变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A . 爱国主义 B . 民主科学 C . 追求真理 D . 平等进步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A . A B . B C . C D . 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舞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背景和意义。

  2. (2) 材料三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

    根据材料三,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人民主权思想在中、西方具体实践的差异。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 . 《双十协定》 B . 《论联合政府》 C . 《共同纲领》 D . 《论十大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是(    )
A . 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②③①
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这是因为新政协会议(    )
A . 由全国各族人民选举产生 B . 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参加 C . 中国共.产.党起领导作用 D . 参加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
A . 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 B .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C . 是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性法律 D .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某中学历史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的下列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 巴黎公社:超前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伟大尝试 B . 十月革命:与西欧一切国家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C . 开国大典: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 . 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段文字应出自(    )
A . 《民族区域自治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图是某会刊第一期的首页。该会议(    )

A . 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 . 顺利完成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任务 C .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 把依法治国写进了《共同纲领》
下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 . 中国人民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 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D . 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