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思想 知识点题库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A .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 C . 通过绘画等宣传新思想 D . 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以下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 . 彻底废除旧制度 B . 民主和科学 C .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 . 民主和共和
《海国图志》在中国没有广泛流传,但是在日本却大受欢迎,重刻、翻译、各取所需的版本很多。此书未能在中国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 . 士大夫们不重视 B . 相同的著作很多 C . 缺乏社会环境 D . 缺乏物质基础
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以下对早期维新派所引发的社会思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

②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学说的具体运用

③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

④维新派对此社会思潮进行了实践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 (1) 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各自的思想主张。

  2. (2) 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近代以来,传统的消费等级观念被打破,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道学之士惊叹当时的社会“凡事任意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胜”。造成上述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运动的变革     ④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被消除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樊锥(1872—1905)形象地把地球比作一个有血脉、有神经的人体。而近代的交通、电邮则有调神养血的功能。这反映出维新派(    )

A . 认识到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 大体把握了当时科技走向 C . 意识到蒸汽时代已经降临 D .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有学者将法律秩序定义为:当人类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法律与社会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互动,产生的社会主体间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现实状况。

材料一:在我国传统社会,国家的政权统治在最基层乡土社会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由此也产生了国家法与民间法(以伦理道德为主的民间调解),即二元性法秩序。

近代晚清以来,伴随着西方法律移植,中国传统的法秩序开始接受现代化的改造,但是制度的先行和观念的滞后,中国的法秩序依然呈现二元性。

在现实中,不论是中国的古代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并没有因为民间法和国家法性质的不同而造成法律秩序的内在紧张……调解作为由第三方主持下的双方合意达成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法律秩序的选择上,更具有自主性,因此,从理论上讲,调解更能体现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的组合,大小传统的沟通与弥合。

——摘编自王彬、褚晓琳《乡土社会秩序形态与调解史迁》

材料二:18世纪初,治安法官成为英国地方名副其实的“统治者”。治安法官的权力涵盖治安、行政、司法多方面。18世纪中后期起,在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争取民主、自由、平等的改革运动兴起,由于治安法官贵族“家长式”的统治方式,如行使权力的专断与任意,利用治安权力对激进改革派与工人运动的镇压,对地方的管理松弛、落后,等等。这些弊端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文化与需求。

    19世纪,治安法官逐渐走向衰落与转型,英国通过地方政府改革,逐渐剥夺治安法官的行政权、治安权,通过司法改革使其最终蜕变成为纯粹的司法官员,负责简单的刑事案件。

——摘编自顾荣新《12—19世纪英国治安法官的起源与流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法律秩序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9世纪治安法官转型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近代中英法律秩序的认识。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 . 林则徐、魏源 B . 康有为、梁启超 C . 孙中山、章太炎 D . 陈独秀、胡适
“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泰西三百年而强,日本三十年而强,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上述材料体现了康有为(    )

A . 迫切的救亡心情 B . 科学的强国主张 C . 理性的皇权意识 D . 盲目的媚外心理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

A . 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 .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 .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D .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材料反映了(    )

A . 自治带有较强的欺骗性 B . 自治受西方民主宪政影响 C . 清政府对地方失击控制 D . 清政府已经放弃专制统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1910年,也就是废除科举的五年之后,他明确说:“夫科举非恶制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评价科举制度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中国知识阶层是从传统的士绅阶层中脱胎分化而来的,他们是最具有现实感的群体。每当面临激烈社会变迁的时候,他们往往在社会变革中扮演最为激进的角色。

请回答:

  1. (1) 明清之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的知识界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概述其主要思想,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
  2. (2) 传统知识分子主张重义轻利,而洋务知识分子主张“商战”,状元张謇弃官从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文革”结束后,知识界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景象,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基本看法
材料一: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游遍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利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刑、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郡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治之路。

——摘编自王拭主编《严复集》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那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中国近代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再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纲要》。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
A . 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 B . 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向正规现实的态度转变 C . 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 D . 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斗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它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洛克是这一思想的最早提出者。19世纪初,它被首次用作西班牙自由党的名称,表示该党在政治上既不激进也不保守的政治态度。后来,自由主义才在欧洲和北美得到广泛流行和使用,成为近代西方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或流派的代名词。由于自由主义者对社会问题往往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因而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里,自由主义的具体表现和特色是不同的。但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或流派,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或思想内涵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维护个性的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专制主义,认为保障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是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从这一核心价值或思想.内涵出发,自由主义在思想上主张开放、多元与宽容,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主张通过温和的社会变革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前沿诸问题》

材料二:严格地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是严复、梁启超等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介绍到中国来的。在西方自由主义传入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中源说”非常盛行,这种学说认为西方近代的一些科学技术、思想学说源自古代中国。受其影响,严复、梁启超等人在介绍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同时,又力图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挖掘出能与西方“自由主义”相会通的内容,以证明自由主义在中国古已有之。严复就一再强调:挽近欧西平等自由之旨,庄生往往发之。详玩其说,皆可见也。”所以他特别重视对老庄所谓“自由主义”思想的挖掘。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前沿诸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自由主义产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不同于西方之处,并说明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途径也并不具有唯一性。下图显示了从经济思想转型到经济制度转型的一般性框架。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