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题库

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范畴的是(   )。

A . 水往低处流 B . 新陈代谢 C . 月亮绕地球转 D . 红灯停,绿灯行
近年来,世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影响强度越来越大。专家指出,异常天气的出现,天灾是一个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 (1) 由于人祸形成异常天气,这表明(   )

    A . 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B . 事物的运动是无条件的 C . 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 . 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 (2) 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

    A . 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的发生 B . “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C . “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D . 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异常天气
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根本规律。下列语句中的“规律”与该观点中的“规律”意义相同的是(   )

A . “可是战争的较量自有其本身的规律。” ——魏巍 B . “严守天条规律,不敢秋毫有犯。” ——洪仁玕 C . “租界上并无禁止苛待华人的规律,正因为我们该自有力量。”——鲁迅 D . “笑声渐渐地淡下去,在他的耳边响着有规律的划桨声和私语似的水声。” ——巴金
2014年的春节以来,中国的雾霾污染愈演愈烈,俨然已经在霾(埋)葬人类,备受各方关注,也是今年地方“两会”最热词汇。关于“雾霾”天气的认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的行为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③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雾霾就会“烟消云散”

④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认识规律,采取得力的应对措施,可以解决“雾霾”天气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当一位考上清华的学霸谈学习的“诀窍”时说:“最初我凭着高度的热情去学习,天天开夜车,就差“悬梁刺股”了,可每天都很累,白天很想睡,学习效率低,身体垮了,学习反而退步了。后来,我专心研究了每门学科的特点,了解了大脑活动的规律,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坚持不懈,终于取得了成功”。

请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该学霸的成功诀窍给我们什么启示?

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上午10点30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媒体中心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引力波像其他的波一样,携带着能量和信息,能够让我们回望宇宙大爆炸最初瞬间,检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正确与否。这说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们可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④发展就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变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神舟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7日发射升空,11月18日返回舱着陆,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进行自动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驻留30天,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这说明(  )

①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受人为事物的联系制约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          ④事物不会一成不变,是变化发展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太空育种就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目前太空育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等待着科学家做进一步探索。材料表明(  )

①利用太空育种新技术可以创造新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②太空育种作为人为事物的主观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可以造福人类

④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人类永远处于接近真理的路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j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习.平总书记的上述要求体现了(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超越现实条件的谋划是先进的

③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④数字中国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下图漫画《够高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 坚决反对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B . 精准扶贫应该基于对事物规律的把握 C . 敢于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 .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相对主义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让我们体验到喜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可以决定人体的生理活动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座大桥,连接三座城市:香港、澳门、珠海。

三座城市有着不同故事和发展境界,同样有着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发展,三座城市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珠三角整体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难题。在这个背景下,需要港珠澳大桥来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考虑了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运管制等诸多难题。港珠澳大桥是科技工程,也是人心工程,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

从早期设想到最终落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正是中国国力不断向上攀升的过程。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高,这座桥梁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一路都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历经9年建设,汇众智,聚众力,数以万计建设者日积月累,埋头苦干,用心血和汗水浇筑成了横跨三地的“海上长城”。

  1. (1) 结合材料,谈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2. (2) 结合材料,谈谈港珠澳大桥从早期设想到正式通车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恩曼研究发现,人的记忆主要由高峰和结束两个时段的体验所决定,即“峰终定律”。简单地说,就是人在一段经历之后,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对“峰”与“终”的体验。当前,“峰终定律“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启示我们()

①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③人能够在把握规律基础上利用规律

④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就能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7年11月4日至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北京市6日达到严重污染。雾霾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制止规律发挥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美丽宜居环境。

根据材料,谈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如何遵循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下列诗句与漫画《如此做好人好事》反映的哲学道理最相近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①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②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④天下大事循法则,螳臂当车不自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如图漫画《植数(树)》讽刺了一些人(    )

(牌子上文字为:植树100棵)

①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的要求

②忽视了人类认识发展的反复性

③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否认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某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巨型雕像,依据有关规定,该雕塑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当地有关负责人表示,当时有一种上吉尼斯纪录的冲动和倾向,导致策划设计越做越大。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和景观风貌,该市积极推进该大型雕塑项目整改。我们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有(    )

①充分发挥革命批判精神,敢于淘汰旧事物

②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及时促成质变

③坚持适度原则,不能脱离实际,任意而为

④尊重客观规律,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漫画《弄虚作假》启示我们要(    )

①发挥意识作用,坚持求真务实    
②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③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    
④不断解放思想,改变事物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将之写入宪法确定为基本国策。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在人口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社会期待,适时作出重大决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