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题库

辨析: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南宁至防城港、桂林、梧州等多条高铁的投入运营,告诉我们 (  )

A . 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B .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C .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 . 人可以利用规律造福社会
材料: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13亿中国人。一些地方“为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的情况屡见不鲜,“咬定绿色发展、刷新国家颜值”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且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取得新进展。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报告》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将这一理念在开局之年落到实处。

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地位。

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A . 认为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B . 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 . 认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D . 没有做到立足整体,把握全局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 永恒性 B . 客观实在性 C . 可知性 D . 不可知性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这表明(    )
A . 世界是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 B . 人们通过实践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C . 任何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D .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
“理者,物之固然,班之所以然也。”王夫之的这一观点(    )

①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③揭示了规律的客观性

④强调人能认识利用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经济日报》载文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要处理好 “务虚”与“务实”的关系,要妥善处理好“尽力”与“量力”的关系。根据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坚持“务实”要实,从对实际情况的动态认识出发,适时调整对策

②做到“务虚”不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力求实效

③“尽力而为”是态度,看到了意志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④“量力而行”是科学的做法,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由此可见(    )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学前教育要尊重幼儿成长规律

②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模式,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体验式教育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印证意识的直接现实性

④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是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其成长的前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无论物质发展水平还是文化发展水平都取得了巨大提升和飞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民既要“生存”也要“生态”,既要“温饱”也要“环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部署了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4项改革措施。

材料二:“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习.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如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分析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正确性。
  3. (3) 为了响应“十九大”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全国人民纷纷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行动。作为中学生,请就如何学习塞罕坝精神谈谈自己的感想。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主要方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向大会提出建议及办理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

数据或办理情况

人大代表向大会提出建议

9180件(建议数量创历史新高)

建议得到答复情况

建议统一交由194家承办单位,目前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人大代表

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建议

占建议总数的71.28%,有具体明确的落实措施

因条件限制或者其他原因暂时不能解决的建议

做好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说明理由

  1. (1) 面对上述材料,一位高中学生发表感言尊重人大代表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结合材料,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该观点。
  2. (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办理部门的工作作风和举措如何体现这一方法论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链接: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与利用规律,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习.平总书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曾多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阐述思想,阐明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带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精神激荡与文化自信。下列经典名言与其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习.平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只有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工作的前提   ④社会历史中的事物的联系是人有意识地建构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阅读《道德经》第二章(可参考译文),回答问题。

  1. (1) 写出文中划线部分的内容蕴含的哲理。
  2. (2) 写出圣人的处事原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山珍海味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人们仍然有很大影响力,人们信奉野生动物口味好和大补的观念,食用野生动物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种当地特色和传统。但食用野生动物终归是一种陋习,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陋习可能导致病毒传播。为保护野生动物,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做出这一禁食决定的依据。

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具体实践的角度看,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以下三个“共同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地位更加凸显。因此,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和谐统一。

新时代,人与社会是“生活共同体”的要求更加全面。因此,必须坚持社会治理新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积极促进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新时代,人与人是“文明共同体”的追求更加紧迫。因此,必须贯彻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2. (2) 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做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识影响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人类根据生物学的知识培育出新物种是一个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许多谚语、俗语、成语和优美诗句,它们蕴含着深深的哲理。下列俗语、成语与其哲理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道经坦途常遇覆,慎迈危辙则常安——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转化

③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要遵循规律,崇拜自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如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这里的“变易”和“不易”分别表明(   )

①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②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③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世界是对立统一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