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知识点题库

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在想方设法抹杀历史。这种抹杀表现在篡改历史教科书上,表现在对侵略行为的百般抵赖和狡辩。8月l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谈话虽涉及“反省”,但措辞暖昧、诚意有限。今年3月9至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期间,在东京发表演讲,指出正视历史是德国重返国际社会的前提。战争是德国的沉痛记忆,德国永远不会忘记历史。德日两国之所以对二战历史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

①价值判断基于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③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④价值观决定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信息交互平台,是每一位网民应自觉维护的公共场所和共同家园。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人,将这个平台变成罪恶渊薮:不管何种方式、何种口实,目标指向均无区别一一为了名利。这说明(   )。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物质贡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异地高考是推进教育公平的“硬骨头”。截至2013年1月9日,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区已陆续出台了方案。各地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如北京部分家长组团反对异地高考,担心开放异地高考会稀释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剧城市的承载压力。非京籍考生家长则忧虑方案设置的门槛过高,影响孩子平等接受教育,双方就此在网上进行了辩论。这种分歧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价值判断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④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价值判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幸福是什么?恋爱中的人说,幸福像花儿一样;远行的人说,幸福是家人关爱的短信;快乐的人说,幸福尽管抓不住、摸不着,但实实在在。上述回答说明了(  )

A . 幸福的感觉离不开物质载体 B . 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 . 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D . 价值判断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开展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内容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该活动(   )

①将在党内消除各种错误的价值观

②将促进党员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③利于党员巩固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④奠定了党员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有利于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恰恰是为“山寨货”提供了宽容,实施了包庇。人们对山寨文化的不同态度表明(    )

A . 人们不可能做出相同的价值判断 B . 价值判断没有客观标准 C . 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D . 价值选择决定价值判断
人们对转基因作物通常持对立的两种态度要么支持,要么反对。看来,新技术既带来希望也带来风险;对一些人来说是光明的前景,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可能就是危险口由此可见(    )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因受主观条件限制呈现差异性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③人们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对同一个确定的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多个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现在被人们评为“二十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材料说明(    )
A . 价值判断具有阶级性 B . 价值判断具有真理性 C . 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D . 价值判断具有实践性
一些美洲国家将每年的10月12日称为哥伦布日。翻开美国发给学生的历史书,哥伦布总是被描述为英雄,而印第安人则把哥伦布看成是一个地道的种族灭绝者。产生上述不同认识的原因在于(    )

①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人们的主观立场对价值判断具有深远影响

③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价值判断各不相同

④利益差异也会使价值判断具有差异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引发了教师、学生、家长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国家注重国学了,我支持”;有人说:“语文没必要那么重视,我反对”;有人说:“数学分值更应下调”。人们之所以对改革方案持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
A .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都是客观的 B .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C . 价值观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D . 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评价不同
某儿童不慎落水,有人冷眼旁观,幸灾乐祸;有人拨打110报警,呼喊救人;有人要求给钱才救人;有人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救人。这说明(    )
A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B . 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自身需要 C .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 D .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系统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里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对改革的深入剖析有利于消除无谓的争论,从而凝聚共识,共谋发展。面对改革,人们会有争论是因为(    )

①认识客体具有复杂性,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②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价值选择会受到价值判断的影响

③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没有可衡量的客观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不同而不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各地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善于总结基层的实戏创造。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结合材料和“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分析习.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明 确要求所蕴含的道理。

如图漫画《填坑与造桥》主要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不同的人对事物价值的认识不同

③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断深化。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道:“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任务都是为了集中解决这一社套主要矛盾。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2018年11月26日,一位科学家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十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26日晚间,百余名科学家发布联合声明称,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党关于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科学性。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百余名科学家发布联合声明的认识。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提出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核心价值观是一国国民、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和最大公约数。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现行法律、政策对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保障不力、支持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政策措施。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就是要运用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成措施;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这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义和重要举措,体现了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价值自信和法治自觉。

结合材料,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靠脸吃饭”的时代来了!农行、建行、招行在部分网点已经开始“刷脸取款”,人们无需携带银行卡,只需要站在银行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即可提取现金。曾经“刷脸取款”的核心技术——人脸识别算法,一直垄断在极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我国某科研团队在探索人脸识别算法应用过程中经历多次失败,但依然迎难而上,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互联网采集大量人脸数据来进行训练,使其不断“进化”,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起初,不少银行客户对“刷脸取款”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持有怀疑态度,银行方面则强调“刷脸取款”比传统的刷卡取款更加便捷安全,可以降低伪卡风险、减少设备呑卡数量,同时也不用担心银行卡丢失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人如白领、知识分子等对这项新技术的疑虑逐渐打消,但仍有人对随意采集面部特征数据这样的隐私信息表示了担忧。

材料二: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某中学按照习.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1. (1) 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人们对“刷脸取款”有不同态度的认识。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3. (3) 结合材料二,为该校“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某班主题班会拟一个主题。
从“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到“全国道德模范”,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美奋斗者”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美逆行者”……以他们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用自己的平凡书写着不凡的人生,用无怨无悔的倾情奉献,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这启示我们(   )

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价值选择

②真正的幸福必须舍弃“小我”,成全“大我”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以奉献精神财富为主要形式

④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尼玛扎西,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业博士、国家青稞专项首席科学家、被誉为“青稞王子”“青稞领域的袁隆平”。在尼玛扎西儿时的记忆里,父母辛辛苦苦种一年的青稞却总也不够吃。于是,如何提高青稞产量、解决藏区人民温饱,成了他一生最执着的追求。大学毕业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薪聘请尼玛扎西,但他毅然选择了回藏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工作。青稞基因序列中,包含着无数抗病抗虫、耐寒耐涝等优良性状的遗传信息。解析青稞基因组序列,对改进青稞品质、提高产量至关重要。尼玛扎西团队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反复进行试验,成功发现了耐低氧、抗寒和抗旱适应藏区高原环境的特异基因序列。在2013年,尼玛扎西团队培育的“藏青2000”新品种通过审定种植,创造了当时青棵亩产的历史新高。随着“藏青2000”全面推广,2015年西藏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至此,“青稞王子”尼玛扎西不负厚望,把西藏人民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青稞王子”尼玛扎西是如何把藏区人民的希望变成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