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本质及其探索历程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少部分是RNA,大部分是蛋白质 B . 能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也发生化学反应 C . 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合成 D . 只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就其化学本质而言,到目前为止,人们所发现的酶主要有蛋白质和RNA两大类,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有人说:“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请设计一个实验以

探究该酶是否是蛋白质.

实验材料:0.1g/mLNaOH溶液、0.01g/mLCuSO4溶液、鸡蛋、人的唾液5mL、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制备蛋清液(富含蛋白质).取生鸡蛋一个,打破蛋壳(不要破坏蛋黄),取少量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的清水,用玻璃棒调匀,制成蛋清液.作为对照.

第二步:取两支试管编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蛋清液, .

第三步: .

第四步: .

第五步: .

实验结果:若 , 则;若 ,则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

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 . 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 . 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C . Ⅰ固醇、Ⅱ胆固醇、Ⅲ性激素 D . 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遇热不起作用 B . 酶只能对物质分解起作用 C . 酶可以从体外获得,但只在体内起作用 D .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Cu、Ca等含量虽然很少,但不可缺少 B . 质粒中含有的元素是C,H,O,N,P C .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是由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组成的 D . 染色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并使其失去活性 B . 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 . 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D . 活细胞产生的酶只有在细胞内才能起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Cech和Altman分别发现了具有催化功能的核酶,打破了酶只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为此双双获得了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核酶”是指某些(  )
A . DNA B . RNA C . 染色体 D . ATP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B . 人体内环境pH变化不影响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 C . 若要长期保存酶,应将其放在低温环境下 D . 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为氨基酸
有关酶和ATP的正确叙述是(    )
A . 基因表达过程需要酶和ATP参与 B . 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 C . 温度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 D . 酶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下列有关叙述最准确的是(  )
A . 氨基酸中至少含有一个肽键 B . 脂质中至少含有C,H,O,N C . 酶的合成至少需要经过转录的过程 D . 质粒彻底水解至少可以得到5种产物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B . 酶提供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C . 酶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 D . 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破坏了
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核酸、酶、果糖、脂肪均含有元素C,H,O,N

②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③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颜色呈红黄色

④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⑤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⑥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⑤⑥ D . ②⑤⑥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全部正确的组合是(    )

①绝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②细胞一定能产生酶;酶只有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 

③生物体内的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都经过细胞膜分泌出去 

④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⑤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⑥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 

⑦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A . ②③⑤⑥ B . ①③④⑥ C . ①④⑥⑦ D . ③④⑥⑦
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 . 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C . 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D . 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构成细胞成分,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 B . 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模板 C . 人体细胞内某些酶可以从食物中获得 D . 由于细胞分化,不同细胞内的酶都不同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 . 组成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C . 酶合成于细胞中,且只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D . 酶和无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不相同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酶、激素、神经递质及抗体等的作用。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物质名称

淀粉酶

甲状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

神经递质

抗体

合成细胞

活细胞

甲状腺细胞

主要为神经细胞

作用部位

细胞外

肾小管、集合管

突触后膜

内环境

作用结果

促进新陈代谢等

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由成千上万有序化学变化组成,这些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高效有序进行离不开酶和ATP的参与。图甲表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示意图,图丙表示有酶与无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示意图。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若图甲发生在通气良好条件下的植物根细胞中,则能量A来自于(填生理过程),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
  2. (2) 若图乙表示图甲中②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酶的是图乙中的,判断的依据是,该酶的作用原理是;图丙中(用图中字母表示)段表示酶参与下所需的活化能。
  3. (3) 科学家在原生动物四膜虫等生物中发现了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①核酶的基本单位是

    ②作为酶,核酶也具有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

低密度脂蛋白(LDL)能与胆固醇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中LDL-C水平增高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LDL保持正常水平会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病风险。正常人血浆中75%左右的LDL会与肝脏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被内吞形成囊泡进入肝脏细胞,在囊泡中LDLR与LDL分离,LDLR循环回到细胞表面,而LDL被运送到相应场所降解。肝脏细胞的LDL内吞途径对于维持血浆LDL-C含量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血浆中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能与肝脏细胞表面的LDLR相互作用形成紧密的复合物,依然通过内吞囊泡途径进入细胞,但该复合物会被运往相应场所全部降解。回答下列问题:
  1. (1) PCSK9蛋白主要表达于肝脏,以分泌性蛋白的形式随血液循环,肝脏细胞中与PCSK9合成、加工和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LDL、PCSK9-LDLR复合物的清除也主要发生在肝脏细胞的细胞器中,推测该细胞器最可能是
  2. (2) 介导LDL内吞途径与PCSK9内吞途径的关键信号转导分子是,其化学本质应为。两种途径都对血浆LDL-C含量的稳定起作用,二者(填“作用相抗衡”或“具有协同作用”)。
  3. (3) PCSK9基因突变会影响血浆中LDL-C的含量,根据其对血浆LDL-C水平的影响,将其分为功能获得型突变和功能缺失型突变。PCSK9基因功能获得型突变——S127R和F216可导致PCSK9基因过量表达,功能缺失型突变——Y142X和C679X可导致基因表达产物空间结构异常。推测可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原因是
  4. (4) 已知PCSK9的催化结构域和LDLR的EGF-A区域是二者结合的关键结构。理论上推测,下列四种针对PCSK9含量异常的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思路,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 合成与LDLR的EGF-A区域相似的短肽,特异性地与PCSK9竞争性结合 B . 合成与PCSK9的催化结构域相似的短肽,特异性地与LDLR竞争性结合 C . 直接向患者的血浆中注射外源PCSK9,以提高其含量 D . 研发能与PCSK9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中和PCSK9
多酚氧化酶在茶叶中的活力很高,制茶时根据它的特性加以利用。制红茶时,将茶叶细胞揉破,在适宜的温度下,通过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将茶叶中的儿茶酚和单宁氧化成红褐色制得红茶;制绿茶时,则把采下的茶叶立即焙火杀青,破坏多酚氧化酶保持茶叶的绿色。结合茶叶的制作过程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多酚氧化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 . 多酚氧化酶、儿茶酚、单宁在茶叶细胞中的位置可能不同 C . 制作红茶与绿茶的过程都体现了酶的特性 D . 泡茶的过程就是茶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进行吸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