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 . 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 . 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 . 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 . 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 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 . 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如图1为该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在一起生长及分开生长时生长速度的比较.当两种生物分开生长时,生物1的种群数量增长符合 型增长模型,其在第 周达到环境容纳量.从图1中数据可知,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2)如图2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该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该生态系统的 越强.

②当图中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且同化量各占一半时,如蛇要净增重1千克,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 千克.

③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 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根据上图的食物网,用文字、箭头等完成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 .(注:不考虑未被利用部分)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下列关于“S”型曲线中K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B . 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 C . 同一环境下不同生物的K值可能不同 D . 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可能不同
如图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 . “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 . 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 . 要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最好要等到c点
如图所示的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 . 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 . 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 . 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下图中可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速率的是(   )
A . B . C . D .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

 

A . 100只 B . 200只 C . 300只 D . 400只
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 B . 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 . 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D .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地球表面的70%左右都是海洋,海洋越来越受到全人类的观注,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节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相对稳定的主要任务,同时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有关人员调查海洋某些方面得到数据图:

图片_x0020_496047846

  1. (1) 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其结果调查的种群密度数据偏高于实际密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2. (2) 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一艘废弃的轮船停泊于海边,不久船体外面就有绿藻、细菌、藤壶、牡蛎等生物附着形成一个群落,这个变化过程被称为 .
  3. (3) 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乙中是食物链或食物网 ,其中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4. (4) 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为海洋的 高,恢复力稳定性就低.
如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其中 r 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 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45785229

  1. (1) 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 1.47%,其属于(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呈“S”型曲线变化。
  2. (2) K 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3. (3) 布氏田鼠是新迁入该草原的小型啮齿类动物,若有 M 只布氏田鼠进入该草原后快速繁殖,呈倍数增长,每月增长率为X,理论上 t 月后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公式为。但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
  4. (4) 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在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菌体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若五个中格酵母菌平均数均为下图所示,则估算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图片_x0020_100002

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生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 .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e点时进行 D .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 B . 种群密度即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C .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D . 人口老龄化地区的年龄结构将一直处于衰退型
如图表示一个区域内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据图可知,乙种群的K值大于甲种群的K值 B . 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 C . 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 . 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伴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会使得一些物种由原生存地借助于人为作用或其他途径移居到另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并在新的栖息地繁殖并建立稳定的种群,下图为某物种迁人一个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t3之前种群呈“J”型增长,t3之后呈“S”型增长 B . t2时(K/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 C . t3后种群的数量仍会发生变化 D . t1~t3内种内斗争越来越强
瓦氏雅罗鱼俗称华子鱼,在江河刚开始解冻时即成群向上洞游产卵。为增加华子鱼的数量,渔民在通向达里诺尔的四条河道中铺设羊胡草把,创设华子鱼产卵的适宜环境,几年内华子鱼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a点时种群数量少不存在环境阻力,4年内种群数量符合“J”型增长 B . 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捕捞后种群数量保持在该点附近容易恢复 C . d点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捞量,渔民可通过控制网眼大小来控制捕捞量 D . 适当捕捞成鱼可为幼鱼提供更多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有利于种群发展
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期人口不超过15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计划生育是通过增大死亡率来降低人口密度的 B . 提高人口素质,可以避免遗传病出现,达到优生的目的 C . 我国人口增长曲线为“J”型,K值为15亿 D . 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有利于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群一直呈“J”形增长 B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总是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 . 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D . 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罗非鱼被认为是未来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某水库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点表示放养的初始数量,其数量大小对环境影响容纳量影响较大 B . a-b段接近指数增长,其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C . c-e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水库中引入了某罗非鱼的天敌 D . K3最接近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下列关于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越多、面积越小,越准确 B . 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C . 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物种的迁移与定居 D . 环境容纳量不会随该种群自身数量的变动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