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统计使用的是样方法。 B . 本探究实验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验 C . 若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增加对培养瓶内培养液的稀释倍数 D . 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 . 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 . 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 . 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 . 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⑤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 .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C .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 .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 .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D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可用曲线Y表示
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采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B . 取样前尽量不要晃动试管,以防止培养液溢出 C . 先用吸管吸取少量培养液滴到计数室内,然后盖上盖玻片 D . 待酵母菌细胞均匀分布在计数室内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
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目的组合恰当的选项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光学显微镜观察

认识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B

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

每次计数前,培养液需震荡摇匀后取样

统计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D

样方法

研究某地田鼠的种群密度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B .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C . 运用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D . 对酵母菌计数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一般是将酵母菌液直接滴入计数室内
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得数据偏小的是(  )
A . 在高度近视患者的家系中随机调查高度近视的发病率 B . 调査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所用的诱虫器的金属网孔眼太小 C . 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D .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山雀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过于明显导致山雀易被捕食
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B .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C . 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D . 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为确保结果精确应随机取样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样方法研究老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B . 调查土壤小动物如蚯蚓等生物的密度时,可以采用取样法调查 C . 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需氧呼吸 D .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 B . 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 . 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 . 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计数时需要用血盖片(重量、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普通的盖玻片)代替普通盖玻片。如图是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观察到的视野,计数室的规格为1 mm×1 mm×0.1 mm。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镜检计数时出芽酵母菌的芽体都计为一个独立个体 B . 使用普通盖玻片可能会由于盖玻片浮起而导致计数的结果偏大 C . 需用吸水纸在血盖片一侧吸引以加速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D . 依据右图可估算出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约为6×108个·mL1
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法 B .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显微计数法 C . 调查树林中野兔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 D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
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
  2. (2) 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最丰富。
  3. (3) 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答出2点即可)。
  4. (4)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
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 . 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C . 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 D . 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改变培养液的pH会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 . 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后可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 . 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D . 常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进行了前后对照,未进行分组对照 B . 本实验中每天都需要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 . 构建“浑浊度—酵母细胞数”曲线后,可以利用浑浊度计算酵母菌的数量 D . 随着时间延长,酵母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直至稳定,最后在K值上下波动
某兴趣小组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示操作步骤正确,会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 B . 图示对酵母菌计数采用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 C . 应先轻轻振荡几次培养瓶,再从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直接计数 D . 进行步骤③后,应立马进行计数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错误的叙述是(  )
A . 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大 B . 计数的方法是抽样检测,用吸管吸取培养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室上 C . 其他条件不变,若接种量增加一倍,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缩短 D .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