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高一语文试题

根据下列要求写作。

请以“生活中的笑”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注意选好记叙的角度,兼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展现人物个性或事件波澜;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 , 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讳:专指史官给历史人物写传记的一种写法,符合古时候对历史人物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谓的习惯。 B . 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C . 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朝廷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 D . 三公:周代已设,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以后多为虚职。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或指太师、太傅、太保。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操年少时不被人们重视,因为他尚义任侠、放荡不羁、不务正业,但是梁国桥玄、南阳何颙二人却认为曹操非同常人。 B . 曹操为官有方,却不贪恋官职。在济南相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之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暗中离去。 C . 曹操享有盛誉。董卓乱政时,他散家财组织义军反对董卓,被盟军举荐为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率军讨伐。 D . 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东平毕谌因为亲人被挟持而离开曹操,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②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故乡田野的秋声

查干

秋八月,故乡的田野充满了自然之声。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的是,那些声音丰满、空阔、深邃,会填满广袤的田野和山谷。自然之声,即天籁,发声全凭自然,毫无拘束与羁绊。它或静或动,或抒怀或倾诉,由着性子来。人们喜欢空山鸟语、淙淙泉声和起起伏伏的虫鸣,也是这个原因。我的童年,就是在如此这般的自然之声里度过的。

八月,秋庄稼开始成熟,这时的秋风,散播的是秋庄稼淡淡的自然的香味。我疑心,这种香味会激发昆虫的快乐情绪。一到孟秋,气候便凉爽起来,但是白天的阳光,还是把山石与农作物炙烤得发烫,会迸发一种香浓的气味。它刺激神经的力度不可小觑,由此,鸟叫声会变得响亮而且持久。尤其是田野里的大小昆虫,都成了男高音、女高音,歌声此起彼伏,犹如一川流水,随风而泻,我总是觉得,家乡的秋庄稼,所以成熟快速,与这些昆虫和鸟类发出的自然之声有关,或许,它们就是催化剂?谁晓得呢,大自然有太多的奥秘。

我们村的小学,离庄稼地只有百米之遥,操场周围都是庄稼,或是野草野花。屋里,老师讲课,屋外,昆虫鸣叫,然而奇怪的是互不干扰,似乎有着某种默契。一次,我们上音乐课,学唱古老民歌《天上的风》,不知怎的,竟然与布谷的叫声合起拍来。于是,我们愈加兴奋,声音亦有了高度。还有一次,老师教我们认蒙古语里的“美丽”一词,我们齐声念:“高娃!高娃!”突然,蹦进教室里的墨绿色的大青蛙也叫起来:“呱!呱!”老师笑了,说,蛙也念对了,之后,让一个同学把它放在屋外。不料,一会儿它又悄悄蹦进来,趴在墙角,不再叫,似在专心听讲。

家乡的傍晚,蝗虫纷飞,我们不叫它蝗虫,而叫蚂蚱。它们喜欢日落时光,那时会全体起飞,翅膀发出“啪啪啪”的声音,传得很远,有节奏,也有些沙哑。我们追着它们跑,捉了放,放了又捉,却不去伤害它们,家乡的蚂蚱很多,在田野里不小心就会踩着,然而从未发生过妈蚱侵害庄稼的事,其缘由或许是野草的种类多,其香味不亚于庄稼。为此,我们对蚂蚱没有反感,甚或有些同情,觉得它们飞得慢,常被鸟类叼了去,可怜,而蝈蝈,外形与蚂蚱相似,个头却大,“唧唧唧”的叫声很是清脆,让人喜欢。作为有娱乐功能的昆虫,蝈蝈被人类欣赏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我们这些孩子却不喜欢,虽然长得绅士,衣着华丽,但它们会吃掉蚂蚱。我们称它为“胡鲁盖其”,也就是“贱”。不过在秋日,除了蝉,数蝈蝈的叫声好听。

童年的我们,不懂得何谓失眠。躺在炕上,一边听母亲讲善良的鬼狐故事,一边倾听夜虫与野蛙的叫声,酣然入睡。梦中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忽近忽远,像泉水流动的样子,时急时缓,一直陪伴我们到天亮。天亮后,它们便去睡,而鸟鸣又接了上来,叽叽喳喳,乱成一团,不知是捉虫呢还是在谈情说爱。蛙鸣虽然空洞逸远,但频率较高,在夜里有些撞耳,不过不影响睡眠,听着听着,就感觉远了,这便是催眠曲的效果,似乎有人在耳边哼:“睡吧睡吧,我的宝贝,月光照耀着你的摇篮,风儿抚摸你的笑脸。”夜里,有一种栖息在绝壁上的小山鸟会飞进村里来,“昂盖昂盖”地叫,似婴儿在哭,叫声很是凄楚。我们叫它“昂盖少布”,译为“婴儿鸟”。它这么一叫,我们就醒了,心中充满了悲悯之情,因为大人们说,昂盖鸟是由失去妈妈的孤婴变成的,它夜里进村,是来寻找妈妈。

孟秋与仲秋时节的故乡田野,五光十色,气味香浓,让人依恋,舍不得时光流转到万物萧疏的冬日那边去。家乡的高梁帅气,高挑而匀称,颜色红艳艳的,像燃起万千火把。谷子色泽金黄,沉甸甸地垂着它饱满的长穗儿,有些醉态地摇来摆去。荞麦托起它的蝇头小白花,撒一地香气,吸引蜂与蝶。家乡,起先是不种稻子的。有一年,突然从叫德都县的地方搬来十几户朝鲜族人,他们开始种起水稻来。稻花很美,浅绿色,好看,亦香,所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的就是这般情景吧?的确,稻田里的蛙声是空寂而悠闲的,然而有内容,是喜悦,还是忧心?不得而知,稻花盛开时,朝鲜族女人爱荡秋千,裙带飘飘,甚是好看。人家爱干净,月明之夜,在河边,一边优雅地捣衣,一边唱起她们的“阿里郎”。看样子,她们好像被自己的歌声陶醉,神情专注,连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都被感动了。那种气氛,现在想起来,与李白所说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十分相似。如斯,故乡田野的秋声里,除了虫鸣、鸟鸣、蛙鸣之外,又多了一种内容—捣衣声和悠扬的“阿里郎”。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日第7版,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学唱古老民歌《天上的风》时,虽然有布谷鸟和大青蛙的叫声加入,仙歌声并未受到干扰,反而有一种默契感。 B . 虽然蝈蝈长期长相绅士、衣着华丽,但因其会吃掉蚂蚱,所以孩子不喜欢,但秋日蝈蝈的叫声却可以和蝉媲美。 C . 文意引用词句“稻花吞里说丰年,听取蛙户一片”既概括了稻花飘香、蛙声阵阵的情景,又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D . 作者喜爱任性自然、毫无拘束与羁绊的自然之声,他满怀深情地问忆多姿多彩、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老怀疑秋庄稼散播的淡淡的香与比虫、鸟雀的快乐情绪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奥秘,这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关联性。 B . “胡鲁盖其”“高娃”“昂盖少布”等蒙古语的使用,休现了文本内容的地域性,并且使文章具有比族特色。 C . 文章中间插入昂盖鸟的传说不仅丰富了故乡田野里秋声的内涵,同时也为作者欢乐的童年增添了一丝忧伤的色彩。 D .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放乡的高梁、谷子和荞麦,为表现其不同的色彩和姿态均采用了比喻、夸张和比拟的手法。
  3. (3)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4. (4)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故乡田野的秋声”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本自无教训 , 兼愧贵家子 B . 或取诸怀抱 , 悟言一室之内 C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D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配角综合症”为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症”。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其中9.5%的受访者坦言非常多。

“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一名领导者,但不想承担那么多。”山东某村庄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小林说,“在我看来当配角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担子没那么重,把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针对“配角综合症”的心理现象,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020年5月27日上午由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和中国登山队共同组成的英雄队伍,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圆满完成复测任务,标志着我国史上第一次由专业测绘人员登顶珠峰测高成功。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树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同时,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 (1) 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之多与绵绵不断的两句是“”。
  2. (2) 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
  3. (3)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4. (4) 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各题。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除夕夜感受到四季循环往复,更漏相催,时间飞逝,岁月无情。 B . 颔联写残灯无焰,炉香焚尽,诗人因辞旧迎新、心情激动而没有人睡。 C . 颈联诗人看着芙蓉枕稍觉春意逼近,饮着竹叶青酒顿时感觉寒气消退。 D . 这首诗语言朴实,表面上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2. (2) 诗的尾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采莲曲

(唐)戎昱

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

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

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

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

  1. (1)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对仗看,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B . 本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创新。 C . “讵识采莲心”句写采莲人的心别人难以理解。 D . “日落半江阴”句写太阳下山半个江面都变得阴沉。
  2. (2)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 豪迈雄奇 B . 清新高雅 C . 深沉含蓄 D . 刚劲凝练
  3. (3) 扣住“怜”字,赏析“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两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想进行尝试,我就是想错一错!”据媒体报道,在某中学近日进行的亲子沟通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呼吁。记者了解到,在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而超过七成孩子却认为自己“听话”。学生们普遍“吐槽”,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并呼吁父母:“请给我们试错权!”

请结合内容,从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中任选其一,给家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果以学生身份落款,一律用“王爱学”;如果以教师身份落款,一律用“李仕刚”)。不少于800字。

读下面这首题为“梦想”的小诗,仔细揣摩内容与句式,填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梦想是一缕阳光,;梦想是一阵春风,复苏你蛰伏的灵魂;,洗净你心中的铅华。梦想,她是旅途不灭的明灯,有了她,才有了迷茫征程上的方向;梦想,她是沙漠永恒的绿洲,有了她,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

A .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B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 . 持白璧一双 D .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北京大学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能够考入北京大学深造是广大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B . 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C . 在经历了近一年的行业爆发式增长之后,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行业监管趋严,我国的网络直播行业进入平稳增长期。 D . 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 . 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 , 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C . 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D . 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运,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及武帝 , 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运上疏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虎口。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 , 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随例长安       是夕始觉有谪意 B . 由是以孝。     道有先后 C . 可诬之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D . 隋文帝览而嘉   积土成山,风雨兴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的名是出生后父母给的,而字则一般是成年后取的,字与名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B . 年号一般是由君主发起的,文中的建德、开皇都是年号,宣帝、武帝则是庙号。 C . 崩,指死亡。古代对死亡有专门称呼,天子或皇后死称“崩”,皇子、诸侯、公主或宠妃死称“薨”。 D . 长史是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秘书长或幕僚长。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把亲属都赎为平民;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他的事迹被编列到了《孝义传》中。 B . 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C . 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后又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了皇帝的八大过失。 D . 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秉性刚直,担任谏官后被排斥打击,最终被免职,只好发愤编纂《谏苑》。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

    ②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5. (5) 请结合全文,总结乐运被哪些人赞美或嘉奖过?原因各是什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有利于涉海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大涉海企业损害生态系统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责任。 B . 某市所有用于公务的车辆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基本可以实现公务出行便捷高效,交通费用规范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 C .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 . 中国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的初衷是,对养老基金向公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养意下老金融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俭”作为一个道德伦理范畴,产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尽管各家各派学术见解不同,治国方略各异,但在财货的消费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传统俭德的崇尚。和其他道德范畴一样,俭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自商初到春秋,经过八九百年的岁月,崇尚“俭”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春秋战国时的儒、墨、道、法诸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主张尚俭。孔子对于“礼”是非常重视的,但他认为“与其奢也,宁俭”。老子说他有三宝,其中之一即为“俭”;认为“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去奢”“去泰”就是要俭。墨子认为“俭节则昌,淫俠则亡”,儒家搞的礼、乐那一套都不合俭的要求。法家对于俭德也是提倡的,《管子》中多处强调应当去奢、节俭,“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上述引证足以表明,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

尚俭作为一种美德,自公元前十六、十五世纪流传至今而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经济价值,还因为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历史上虽然没有人从教育学的角度明确指出这一点,没有人明确详细地论述“俭”的教育功能,但人们从经验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俭”是教育子女的一种手段。几千年来,有见识的长辈总是教育其子女要节俭。这些长辈从经验中看到,富家人的子弟,只有尚俭才能成才,家道才能不衰。一味娇惯孩子,只能使其成为败家子。穷苦人家迫于生计,不得不节俭。这种俭虽然是被迫的,但它同样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不论是富有之家,还是贫穷之家,只要是有见识的,总是要以“俭”治家的。如果仅是为了节用而不是为了育人,那么“俭”德是难以流传几千年的。

明确指出“俭”有教育人的作用、把“俭”用于育人的,是诸葛亮。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是通过节制物欲使其内心宁静来培养其品德的,一个人对于物质享乐如果不能有节制,就不可能纯洁其志向;内心总有强烈的物欲干扰,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志向。他提出的“俭以养德”的命题,把尚俭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等提出了尚俭的思想,在他们的倡导下,“俭”这一美德被人们接受,但是“俭”与“德”之间的关系没有被明确掲示出来。可以说前人只认识到“俭”本身是美德,而没有发现“俭”有更多的教育功能,伊尹、周公倡“俭”是为了维护政权统治,孔子倡“俭”是为了维护礼、不违礼,老子倡“俭”是为了实现“道”,墨子倡“俭”是为了节用。只有诸葛亮不仅把“俭”视为美德,还明确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认为实行节俭是为了涵养道德。这就把“俭”的价值,从“俭”是美德提升到了“俭”是美德之母的高度。“俭”与德育、“俭”与人生的追求、“俭”与人的精神生活之间的联连,被注意到了。自此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有人讲“俭以养性”,有人讲“俭以养廉”,历史上众多的家训中几乎都有倡“俭”的内容。节俭在客观上成了一种普遍的育人的手段,因为人们明白:一家之中只要厉行节俭,子孙即使成不了大器,也不至于成为敗家子。

(摘编自任怀国《说“俭”》)

材料二

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占主流地位的学术观点和社会舆论都认为节俭是美德,奢侈不可取。“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益,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至关系国家兴亡,正所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崇俭抑奢”,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时代新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真正认识奢侈消费的危害。第二,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在消费过程中都应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汚染环境。第三,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节俭是针对奢侈消费而言的。崇俭抑奢绝不是否定正常消费、为节俭而节俭,而是提倡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要在反对铺张浪费的同时,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进而以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四,提高消费者素质。在不断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开展必要的消费教育和培训,引导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自觉提高消费的文化含量,排斥奢侈消费和炫耀消费。

(摘编自尹世杰《崇俭抑奢的当代意义》)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受儒家思想影响,春秋战国时墨、道、法诸家都主张节俭,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 B . 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确认识到“俭”的育人作用,并且把“俭”用于育人之后,“俭”才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 C . 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不仅体现出“俭,是美德”,更是将“俭”提升到了美德之母的高度。 D . 崇俭抑奢是一种为了节俭而节俭的消费观,与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思想相契合。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都认识到“俭”是美德,但他们提出尚俭的目的各不相同。 B . 富家人教育子女要节俭是为了家道不衰,而穷苦人家的子女的节俭是被迫的,是为了节用而节俭,难以起到教育的作用。 C . 自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命题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 D . 要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新风尚,需从价值导向、消费模式、消费水平和质量等多个方面着手。
  3. (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提倡“俭”德的育人功能的一项是( )
    A .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B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C .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D .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资治通鉴》)
  4. (4) 请简要归纳两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
  5. (5) 材料一的论证有何特点?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上加以分析。
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②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③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

④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A . ①端午  ②重 阳  ③元宵  ④七夕 B . ①七夕  ②端午节 ③元宵  ④重阳 C . ①七夕  ②端午节 ③重阳  ④元宵 D . ①元宵  ②重 阳  ③端午  ④七夕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蓊蓊郁郁(wěng)  猃(yǔn)  伶(pīnɡ)   泰(pǐ) B . 寺(zhè)      守(shù)   葳(ruí)    三(zhā) C . 垣(ɡuǐ)        傺(zhà)   一(chuán)  子(jīn) D . 汤汤(shānɡ)      鸟(zhì)    素(zhí)    郁(yī)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①它那强烈的明灯/在chén xī 中逐渐暗淡。 (雪莱《致云雀》)

②我们也不需要这样bié jiǎo 的不中用的宣传家。(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③满园中播散着yù tiē而微苦的味道。(史铁生《我与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