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向3mL95%乙醇溶液中加入几颗CoCl2·6H2O晶体,充分溶解后再滴加蒸馏水至溶液恰好呈粉红色,用酒精灯加热该试管,溶液呈蓝色 B . 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C . 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干海带→浸泡→过滤→氧化→结晶→过滤 D . 制备KNO3晶体实验中,为得到较大颗粒晶体,可将热KNO3溶液快速冷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古城遣址,遣址距今5300-4300年,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中国学者们研究认为该遗址是5000年前中国古文明的遗存,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说明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上认可。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的象征,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大约距今5300年,大量人口移民至良诸地区。由于良渚地区地势低洼,“治水”仍是头等大事。大量人口的涌入还需要解决吃饭问题,这刺激了灌溉稻作农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土木水利工程和灌溉水稻农业,使得良渚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也极大提高了良渚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从而催生出灿烂的良诸文化。归根结底,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这一文明化进程的启动还与来自中原的推动有关,且与周边地区存在互动。因此,良渚文化形成于多元一体的早期中国各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之下。不过,良渚文化对中原地区产生影响是晚期以后。大约距今4500年,在晋南临汾盆地出现陶寺文化,其玉、石器都明显属于良诸文化因素:陶寺有近300万平方米的古城,此前中原从未有过如此超大规模的城,它是受良渚筑城理念启发的产物。良渚式玉器的出现,使得黄河流域人群终于找到了一种绝佳的高等级社会身份标志物: 良潜式大城出现的同时,良渚文化那套政治管理模式也相应渗透到中原和北方地区。更重要的是,以陶寺文化为基点,琮、璧等玉器北向影响到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西向影响到甘肃、青海、宁夏地区齐家文化,为这些粗犷的北方文化平添了许多温润之气。它们甚至传承到更晚的二里头文化(晚期夏文化),以至于商、周文化。(摘编自韩建业《如何看待良渚文化的重要地位》,《人民日报》 8月10日)材料三: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文明,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地发生变化。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并与铖、璜、璧、冠状饰、三又形器、牌饰、锥形器、管等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礼玉上常见刻绘有“神徽”形象,用以表达良渚人的统一信仰。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诸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这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而大型建筑工事所反映出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1】下列对材料中“良清文化”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动力是因地势低洼而催生的大规模土木水利工程,以及因大量人口涌入而迅速发展的灌溉稻作农业。B.良渚文化的形成基于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是长江下流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也离不开中原的推动和与周边地区的互动。C.良渚文化中承载礼制规范意义的是玉器,而不是常见的青铜器,但良诸文明是目前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的文明。D.晚期良诸文化对中原和北方等地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影响,在玉石器、城池等物质层面和等级观念管理模式、文字等精神层面都有所表现。【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和手工业已相当进步,城池规模大,又开展了大型的土木水利工程,这些都标志了其进入文明时代。B.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神人善面纹为代表的纹饰,既代表了原始信仰,也体现了良渚先民“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C.良诸文明的因素随着玉器等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影响直至商周,这表明了区城性文明的动态过程以及中华文明的统一过程。D.良诸人用礼玉上常见刻绘有“神徽”形象来表达的统一信仰,因此良诸古城遗址一经发现就得到了国际上认可。【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玉器在良诸人时代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