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知识点题库

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后溶液的成分,进行了如右下图所示的实验,并绘制了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请你参与学习并填写空格:

  1. (1) 烧杯中盛放的是溶液;
  2. (2) 曲线上b点坐标为(18,7),该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3. (3) 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如下: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有什么?

    【假设猜想】依据曲线上的点和已学

    知识分析,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H2O;

    猜想二:有Na+、Cl-、H2O、H+

    猜想三:有Na+、Cl-、H2O、OH-

    猜想四:有Na+、Cl-、H2O、H+、OH-

    小红同学认为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4. (4) 【实验探究】

    ①小芳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猜想 不成立;

    ②小君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认为猜想一成立。小明同学认为小君同学的判断不科学,理由是 。

    ③小兰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由此断定猜想二成立。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拓展】

    请你用与①、②、③不同类别的试剂,设计另一种方案验证猜想二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二成立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过滤悬浊液 B . 图片_x0020_100002 加热液体 C . 图片_x0020_100003 量5.5 mL液体 D . 图片_x0020_100004 放置胶头滴管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用熟石灰鉴别尿素和氯化铵 B . 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D . 用硝酸银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对下列实验方法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过滤与日常生活中筛砂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把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 B . 蒸发就是使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 C . 蒸馏就是使液体中的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再重新凝结为液体 D . 活性炭吸附就是活性炭与某些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而除去
过滤和结晶是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①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NaCl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溶解、、蒸发等操作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得到较纯净的NaCl。

②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NaCl

36

36.6

37.1

38

39.2

KNO3

31.6

63.9

110

169

246

Ⅰ由上表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物质是;80℃时KNO3的溶解度是g/100g水,此温度下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KNO3克。

Ⅱ某NaCl样品中含有KNO3杂质。现有30克NaCl样品,经测定含4克KNO3 , 现设计如下实验提纯NaCl;

溶液B是NaCl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步骤3趁热过滤的设计意图是

图片_x0020_1001324788

化学课上,老师做了如图甲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 (1) 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
  2. (2) 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他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

    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设计方案)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乙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

  3. (3) (进行实验)

    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4. (4) (交流与提高)

    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    ②氢氧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锌粒     ⑤氯化钙溶液

在阳台上用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蔬菜,已成为城镇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家庭时尚。营养液配方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 CO(NH22 B . K2SO4 C . Ca3(PO42 D . KNO3
下列对化学反应A+B=C+D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若A是稀盐酸,则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 B . 若C为盐、D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若C为氯化镁,则A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D . 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可能是两种沉淀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小滢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5g干燥的样品,加水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氢氧化钙溶液质量/g

1000

2000

3000

4000

沉淀质量/g

1

m

2.5

2.5

  1. (1) 实验②中m的数值为
  2. (2) 计算该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 (3) 请在如图中画出生成沉淀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变化的曲线图,并标出图中的必要数据。

在某校化学学科节活动中,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推断题命题大赛,这是其中的特等奖作品,请你来挑战。

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C、G、F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各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 (1) 请写出A的化学式
  2. (2) 请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符合题意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过滤 B . 测定溶液pH C . 蒸发结晶 D . 稀释浓硫酸
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A、C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物质的化学式
  2. (2) 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3. (3) 写出反应E→D的化学方程式
  4. (4) 写出反应F→E的化学方程式
  5. (5) C与E的反应属于(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水是很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非常的重要,现有一杯取自黄河的浑浊河水,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河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用图1净水器处理河水,其中属于活性炭的作用是
  2. (2) 在图一中纱布有过滤的作用,实验室过滤操作中所必需的仪器为(填字母)

    A.烧杯B.酒精灯C.试管D.铁架台E.玻璃棒F.漏斗G.托盘天平

    进行过滤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填字母)。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3. (3) 将净化后的河水进行如图2所示的电解水的实验,试管(填“a"或“b”)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请写出这里发生的符号表达式
  4. (4)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若想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适量的;生活中用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化学式:B
  2. (2) 物质G的用途
  3. (3) 反应III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 (4) 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稀释浓硫酸 C . 蒸发食盐水 D . 加热并振荡液体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分离获取空气中的主要组成成分

先将空气液化,再升温逐一气化

B

区分羊毛制品和化纤制品

取样灼烧,闻气味

C

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2SO4杂质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 , 部分流程图如下。

  1. (1) 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操作①的名称,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3. (3) 往纯碱溶液中加入X溶液,得到NaOH溶液和CaCO3 , X的化学式是
  4. (4) 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粗盐提纯和溶液配制都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

  1. (1) 粗盐提纯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在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时,停止加热。
  2. (2)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需要水的质量为g;从上图选出配制该溶液的主要操作顺序(选填序号);若向烧杯中倒水时部分水洒出,最终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或“<”)6%。
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中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生石灰

B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盐酸

加入足量的生石灰,过滤

C

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鉴别Na2SO4溶液与稀H2SO4溶液

分别滴加Ba(NO32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日常防疫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物质王国的六种物质组成“防疫之心”,其中A、F为黑色固体,C俗称熟石灰,E、F为单质。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能相互转化。(图中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化学反应)

  1. (1) C物质的化学式为
  2. (2) F物质的一种用途为
  3. (3) 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D→E的基本反应类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