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点题库

2016年6月1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我们通过下图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分布图

──岳麓书社《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北京人”遗址,写出北京人生活距今的年代及一个反映他们生活状况的例子。

    ②都江堰,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谁主持修筑的?

    ③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④河南安阳,这里出土的甲骨文有哪些造字方法?

  2. (2) 请你谈谈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并提出一条保护建议。

下列诸侯国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 . 齐国 B . 吴国 C . 晋国 D . 宋国
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 . 齐桓公首霸 B . 商鞅变法 C . 秦统一六国 D . 百家争鸣

改革与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 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19世纪),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平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制度”是指什么?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使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

  2. (2) 材料二中日本以“中国知识”和“西方技艺”为口号分别进行了哪两次改革?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玄奘到佛教发源地(填序号)游学;鉴真东渡的国家是(填序号)。

  4. (4) 材料四中的“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中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事件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某中学历史小组打算排演一部战国时期的小话剧。剧本中哪一情节是错误的(  )
A . 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 B . 维系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C . 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D . 各诸侯各自为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称霸
战国七雄中在最东边的国家是(    )
A . 齐国 B . 赵国 C . 楚国 D . 燕国
“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
A . 马陵之站 B . 长平之战 C . 牧野之战 D . 桂陵之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绝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代李白

  1. (1) 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2. (2) 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卫鞅所行变法之令,哪两项分别有利于富国强兵?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 武王伐纣之时 B . 周平王东迁之际 C . 商鞅变法之后 D . 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本族名册)。”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再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东西。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国人枳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一时间,“知与不知,莫不争言变法”。维新派则看得更远,走得更快。他们力图推动统治者进行全面的制度变革。

——新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这项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叙述了日本学习东西方文明的哪两件大事?
  3.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湖南籍维新派代表人物。维新派力图推动怎样的“制度变革”?这场“制度变革”的结果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 (4)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以上材料,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李冰主持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 灵渠 D . 大运河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开拓进取。据此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 (1) 材料一中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改革措施?毛.泽东对于商鞅变法持怎样的态度?“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些措施?你认为这一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你认为商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你认为材料中两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鼻子套国环的青饲牛享(左图)“和“铁制农具(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文物。

材料二  “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材料三   东汉刘秀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唐玄宗坚持改革政略,整肃史治,发展生产,国家空前繁荣富强。

材料四  清前期在江南一带大面积推广双季稻,明代引进的玉来、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也在全国范围普遍种植,“种一收千,其利器大”。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劳动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农耕文明的灿烂余晖,使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

  1. (1) 依据材料一,说明当时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国家政策的合理调整,促进了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东汉刘秀与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商卫鞅为左遮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 (1) “管仲相桓公” 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本内容,说说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 (3) 材料三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 (4) 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写道:“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若去游览都江堰,应到(    )
A . 四川 B . 湖北 C . 云南 D . 陕西
观察下列连环画封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A事件指的是阪泉之战
  2. (2) B事件中大禹治理的应该是黄河
  3. (3) C变法更有利于奴隶主阶级
  4. (4) B、C两事件都发生在夏朝
  5. (5) 三个事件都体现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赞誉的是我国著名水利工程(   )
A . 长城 B . 都江堰 C . 大运河 D . 赵州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表明都江堰(    )
A . 反映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B . 至今仍然发挥巨大作用 C . 具有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功能 D .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 . 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 . 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 . 将士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 .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商鞅指出:“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补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汉文帝下诏说:“夫农,夭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染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图1伏尔加地区饿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图2美国奶农倒掉牛奶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 (1) 【思想为先】概括下面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主张,并分别举出一例其具体举措。
  2. (2) 【民富国强】为解决下图所示问题,苏俄与美国分别采取了什么农业措施?分析二者的差异。
  3. (3) 【安居乐业】结合下面的信息,简述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果,并谈谈我国能够取得这些成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