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抗日战争 知识点题库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 .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 土地革命的开展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战略反攻的开始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A . 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 . 台儿庄战役 C . 南京大屠杀 D . 中共七大的召开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

A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 国民党“一大”召开 C .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 . 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某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主观上希望实行抗日、反共两个第一”,而实际上“实行的还是抗日第一,反共第二”。该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  )

A . 坚持抗战到底 B . 实行消极抗日 C . 改变反共立场 D . 玩弄两面手法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边区18名政府委员时,共.产.党员有7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某班同学对他们退出的原因作了以下推断,其中最准确的解释应是( )

A . 共.产.党人高风亮节 B . 共.产.党人抵制高官厚禄的诱惑 C . 中共善于发现和重用其他人才 D . 退出是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
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双方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这次大捷发生在( )

A . 淞沪会战 B . 太原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徐州会战
1945年8月,著名诗人萧三在《延安狂欢夜》中写道:“延河两岸岗山,野火漫天通红……人们只是叫,只是跳,只是笑……”人们“狂欢”主要是因为

A . 近代反帝斗争首次取得完全胜利 B . 近代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宣告结束 C . 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D . 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和解放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 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C . 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 . ④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下表选自民政部公布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由此可以反映(  )

姓名

身份

牺牲时间

牺牲原因

左权

八路军副参谋长

1942

反“扫荡”

张自忠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

枣宜会战

戴安澜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军200师师长

1942

赴缅参战

诺尔曼·白求恩

加拿大和美国援华医疗队医生

1939

抢救伤员感染病毒

①抗日英烈都牺牲于相持阶段②国共两党都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③战火蔓延到东南亚和北美④抗战历史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百分之九十四

中方

百分之六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百分之五十六

中方

百分之四十四

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

武汉会战前

四十公里

1939年底

二百公尺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A . 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 . 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 . 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 . 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 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为集思广益,团结全国力量起见,特设国民参政会。

 第四条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之选任,提交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决定之。

第五条 在抗战期间,政府对内对外之重要施政方针,于实施前,应提交国民参政会决议。前项决议案、经国防最高会议通过后,依其性质交主管机关制定法律或颁布命令行之。

第六条 国民参政会得提出建议案于政府。

 第七条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摘自《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国民参政会成立于1938年7月,是抗战初期中国政局上值得庆幸的事情。国民党称新

成立的国民参政会是“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之代表机关”中共发表声明指出,国民参政会是“我国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制度的一个进步”,是”我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城的团结统一的一个进展”,苏联《真理报》认为,参政会成立表明中国“联合反日统

一战线之伟大力量业已形成”。     

                 ——摘编自周勇《国民参政会与中国各党派关系研究:1938 -1948》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条例对组织国民参政会做出了哪些方面的规定?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参政会成立的背景与作用。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福建省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 (2) 依据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材料二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依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 (3) 材料四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依据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以及世界意义。

  4. (4) 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下表数据整理自姜涛卞修跃所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

A . 国民党军队是抗日主力军 B . 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 . 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 D .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

A .   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 . 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C .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游击战 D . 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中共曾发表宣言:“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该宣言发表的目的是( )

A . 国共合作打到军阀 B . 建立革命根据地 C . 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D . 争取解放区地主支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  )

A . 日寇扩大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B . 各阶级人民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 日寇侵华极大地损害了四大家族的利益 D . 共.产.党不计前嫌,努力倡导建立统一战线
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

A . 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 . 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 . 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 . 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 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 . 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C . 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 . 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2016年6月,中国外长王毅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谈及近期南海问题时指出,二战期间,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友,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这一点美国朋友应该非常清楚。”王毅谈话的主要意图是(    )

A . 中美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和平 B . 批评美日非法干涉南海问题 C . 再次结成中美同盟反击日本 D . 论证中国南海主权的合法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单位:万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则抗战期间各省份贡献壮丁的信息,并运用史实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