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抗日战争 知识点题库

胡J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 .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 . 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 . 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期间两个战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总体上基本是相互配合的 B . 两个战场都实行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C . 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D . 敌后战场成为后来的主要战场
在一份政治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这份宣言体现了

A .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 国共合作 C . 反封建,求统一 D . 和平建国
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两大战场相互支持,是我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下列选项符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共合作表现的是(  )

A . 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B .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 C .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 .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要和平,争民主” C .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 “打倒列强,除军阀
决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 .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C . 蒋介石态度明显转变 D . 全国人民拥护一致抗日
1940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 . 百团大战 B . 平型关战役 C . 太原会战 D . 台儿庄战役
四川地区被有的史学家称为“中国的大后方,甚至担负着中国崛起的重任“最能够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

A . 从战国以来就是被称为“天府之国,创造了悠久的农业文明史 B . 四川人民创造了独特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 C . 四川地区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 . 在改革开放中,四川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
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 “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 . 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 .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 . 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 D .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1940年4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发布训令,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通令全国一体遵行。对该训令发布的目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 国民党以法律的形式将“国父”尊称确定下来 B . 体现出国民党人对孙中山的崇仰之情 C . 国民政府有借此凝聚国人力量、激励抗战士气的现实考虑 D . 国民党借此打击限制共.产.党抗日力量的壮大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该剧中有许多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一直坚持在正面战场抗战 ④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因为我们是弱国,所以不可求战;……但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说明

A . 抗日战争即将爆发 B . 国民政府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蒋介石对抗日战争的前景是乐观的 D . 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战
在一份历史文献中,中共中央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决定(     )

A .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 B . 使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 . 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 为签订《双十协定》创造了条件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史料中说:“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其中的“某战场”是指(   )

A . 中国东北战场 B . 中国华北战场 C . 滇缅战场 D . 太平洋战场
著名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有(     )

①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③摆脱共产国际干扰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
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 . 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C . 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D . 美英盟军对日作战,配合了苏德战场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战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太原会战 C . 徐州会战 D . 武汉会战
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到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帮助下迁到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 . 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C . 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 . 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①.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②.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③.平型关大捷

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资料记载:“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材料真实地反映了武汉会战后的战争特征 B . 材料中的“某战场”是指中国的正面战场 C . “犬牙交错”是因为全民族抗战尚未形成 D . 材料反映的相关情况主要出现在抗战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