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题库

下图为1972年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

A .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 中美两国从此消除分歧达成一致 D . 两极格局从此结束
美国《商业周刊》对一次会议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被粉碎。这次会议是

A . 1954年日内瓦会议 B . 1955年亚非会议 C . 1961年不结盟首脑会议 D . 1971年第26届联大

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

图一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 . 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 .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 . 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 . 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由中央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个农历甲午年。以下史实发生于这一年的是(   )

①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③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③
1963年7月,美国特使哈里曼赴莫斯科询问赫鲁晓夫是否采取“美国行动”或“苏联行动”,阻止中国发展核武器,但被赫鲁晓夫拒绝。该亊件反映了(   )

A . 苏联支持中国发展核武器 B . 美苏霸权利益具有一致性 C . 美苏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D . 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
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

A . 20世纪50年代 B . 20世纪60年代 C . 20世纪70年代 D . 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曾讲过,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为突破不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的努力有(    )

A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参加万隆会议,发挥积极作用 C . 参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 . 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同时中国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支出数据不断上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学术上侧重与英法关系的研究 B . “文革”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 C .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果 D . 中美苏关系影响到舆论与外交

下图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状况。该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 .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走向公开对峙 B . 新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 C . 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
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
A . “一边倒” B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 “另起炉灶” D . “独立自主不结盟”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建交高潮。与这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选项是(    )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A . 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 .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C .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加入WTO D . 实行“一边倒”外交、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建交公报》签订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

时期

关系

50-60 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 . 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B . 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 . 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 . 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化向纵深发展
中国50年代联合苏联实行“一边倒”,60年代实行反帝反修两条线,70年代坚持“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90年代确立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新世纪则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外交战略调整的历程说明我国外交(    )
A . 与时俱进灵活多变 B . 受到美苏两国支配 C . 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D . 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1971年3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比赛结束时,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的班车,中国著名乒乓球国手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这一举动(    )
A . 是卖国的,美国是中国的头号敌人 B . 是可笑的,置民族利益尊严于不顾 C . 是正常的,中美关系已开始正常化 D . 是得体的,有利于两国关系的改善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的政策不包括(    )
A . 政治上承认 B . 经济上封锁 C . 军事上威胁 D . 主动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
A .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 提出“存同存异”方针 D . 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有学者说,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对此的正确理解是万隆会议(   )
A . 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 . 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 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D .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美建交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周恩来参加某次外交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与蓄意破坏会议的美国进行斗争:对有中立倾向的老挝、柬埔寨王国政府采取和解政策…与材料内容相关的是(   )
A . “一边倒”的方针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日内瓦会议 D . 万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