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点题库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股反封建的思潮,根本原因是(  )

A . 政治的腐败 B . 人民的反抗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程朱理学的因循守旧
王夫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 . 揭露了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B . 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C . 提出了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 D . 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
南宋叶适主张,在郡县制体系内应参酌古制,“以一郡行其一郡,以一县行其一县,赏罚自用,予夺自专。”王夫之也说:“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 繁,繁必御之以简。”下列制度与他们的思想最接近的是

A . 分封制 B . 郡国并行制 C . 土司制 D . 行省制
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任课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起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 . B . C . D .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 .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 B . 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 .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 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本思想是在中国数千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文化,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柔情政治。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在英语中民主一词指Democracy,来自于希腊文Demokratia,字面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含义指的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由此可见,民主指的是人民真正掌握国家的权力,按照人民的意思来实现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的权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区别进行论述。

(要求:从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 . “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C . “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 . “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正确的评价是(    )

A .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 . 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C . 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 . 都具有民主色彩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遣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 .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 . 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 . 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参考书目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主张。归纳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2. (2) 材料二、三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3. (3) 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四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 .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 .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 .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自古以来的‘民本’之说并非‘民为本’,而仅仅是指君主‘以民为本’;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下列言论最能支撑该学者结论的是(    )

A .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 董仲舒:“《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C . 黄宗羲:“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D . 顾炎武:“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表明黄宗羲(    )

A . 君主权力需要限制 B . 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C . 主张废除宰相制度 D . 主张建立内阁制度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上面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太虚本动,天地日新。

A .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 朱熹、黄宗羲、董仲舒、王夫之 C . 顾炎武、朱熹、李贽、黄宗羲 D . 王夫之、黄宗羲、朱熹、顾炎武
《明史选举志》中记载:“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这则史料说明(    )
A . 科举考试开始于明朝初年 B . 考生答题有较为灵活的发挥空间 C . 四书五经为主要命题来源 D . 八股取士在古代以合理性为主
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
A .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B . 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 . 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D .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其民主性的是(    )
A .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 .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 . 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 . 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1. (1) 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
  2. (2) 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
  4. (4) 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A . 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 . 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 .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 .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
A .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 政治改革的条件 C . 社会教化的作用 D .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