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知识点题库

毛.泽东曾经总结“1840年起,几乎世界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的原因是

A . 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 . 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 . 中国的近代化尚未起步 D . 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实行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企图否定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图政治漫画的本质寓意是(    )

A .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B . 中日两国同处东亚不免发生摩擦碰撞 C .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D . 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猖獗应引起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
1912年2月,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诞生:“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理解不正确的(  )

A . 革命派的政治目标就是效法欧美,建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 B . 五色旗的寓意是五族共和,民族平等 C . 天下是国民的天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 . 完全实现了三民主义的目标
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相持阶段的是(   )
①太原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徐州会战      ④枣宜会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其主要依据是(   )

A . 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 . 工业革命使英国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C . 英国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比中国强大 D . 清朝统治腐朽国内矛盾尖锐
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 . 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 . 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 . 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 . 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下列按照同一标准排列错误的一项应是

A . 甲午,戊戌,庚予,辛丑,辛亥 B . 贞观,崇祯,顺治,宣统 C . 景德,靖康,中华民国 D . 唐太宗,宋太祖,清高宗
卢沟桥的炮火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太原会战 C . 徐州会战 D . 百团大战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是(     )

A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 . “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 .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D . “国家以法制为先……有法制而后有国家。”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该评价适用于(    )

A . 雅克萨之战 B . 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北伐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团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 (2) 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 (3) 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 (4) 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3. (3) 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及其他史著史料记载,1792年马嘎尔尼特使访华,送乾隆帝的礼物都是英国上等的出品。英政府给马嘎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几个:

第一:英国愿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如中国愿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廷必以最优之礼款待之。

第二:……

第三:……

第四:……

半个世纪以后,马嘎尔尼所提出的要求,中国都接受了。

结合材料及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马嘎尔尼访华目标与结果”,自行补充两个“目标”,并就所补充的“目标”简要阐述其“结果”。(要求:“目标”要明确,“结果”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宪成下列要求。

    《荀子》的“天人之分”,否定天的主宰性、人格性,将自然界的天与作为界的人的世界区别开来。天的自然运行有其独自的法则,和尧的善政或桨的恶政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西汉的董仲舒,他认为天的自然现象与地上的人事互相对应。是即皇帝依天命统治地上的民众,如果其统治有过失而殃及民生,就会招致天之阴阳二气的不调,并通过灾害受到谴责;反之,如果满足天意有利民生时,就会出现祥瑞之象。董氏亦将阳与德、阴与刑联系起来思考:如果舍弃德教,纯任刑罚,或者刑罚不当则阴阳不调,于是异变就发生了。董氏思想还将君、父、夫与阳、臣、子、妻与阴联系起来。譬如臣或夫人凌驾于君或夫之上则阴阳淆乱,灾异也就随之发生了。

    位于中国的公的最高层面的是天,这个天的公作为天理的公,是连皇帝都应顺从的最高存在。这个天理的公,进入近代以后屡被称为公理。这个公理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应服膺的最高的、普遍的规范,强教主张公理的一人便是被称为中国革命之父的孙文,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便是他主张公理的体现。

    而欧洲在从中世纪向近代的变迁中,人神分裂。粗略地说,在中世纪,神支配着自然法则、人类的政治领域及社会秩序。但进入近代后,神被限制于作为道德领域的人的内心世界,自然现象不是依据神的意志而是依据自然法则发生,政治领域或社会秩由人的理性和意志构筑而完成下面小题。德、自然、政治被分别确定为一个领域。

——摘编自「日」沟口雄三:《中国的思想》

  1. (1) 依据材料,指出董仲舒的主张以及与荀子的天人观相比有什么变化?孙中山对天人观又有什么发展?

  2. (2)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孙中山思想发展的原因及近代欧洲人神分裂产生的积极影响。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D .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徐中约说:“袁(世凯)没有看到,尽管在共和国初年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帝制不可复辟。”这一论述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A . 使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确立 B . 成功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 C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唤起工农反对袁复辟帝制
歌曲《始业式》唱道:“学堂今朝开校,清晨起床早。同学依然济济,殷勤相问好。国旗五色飘飘,旭日正相照。从兹进步愈速,知识日增高。”以上歌词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鸦片战争时期 C . 中华民国初期 D . 维新变法时期
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有人认为“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也有人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    )
A . 反对外来侵略 B . 反对封建统治 C . 主张向西方学习 D .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    )
A .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 .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 . “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 . “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近代各国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大事,其民主历程经验得失值得各国借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光革命荣”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其原因在于国家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析点,虽然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村料二: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斯塔夫利阿问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采用“不流血”方式的原因,并思考如何理解“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
  2. (2) 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切实可行的政体”的说法,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台的背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