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点题库

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的错误操作或想法是(  )

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②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于是判断是菠菜叶用量太少导致;

③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

④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⑤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需在暗处进行,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③⑤
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

编号

化合物

实验检测

组成单位

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脂肪

苏丹染液

橘黄色

脂肪酸

储存能量

糖原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葡萄糖

提供能量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氨基酸

承担生命活动

核酸

甲基绿染液

绿色

核苷酸

携带遗传信息

A . B . ②  C . ③  D .
对表中各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组别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A

RNA

甲基绿

绿色

B

脂肪

苏丹Ⅳ

红色

C

淀粉

碘液

紫色

D

葡萄糖

斐林试剂

橘黄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扩散速度最慢与最快的依次是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 B .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时期 C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染成绿色区分布在细胞质,红色区分布在细胞核 D . 发芽的种子研磨液加入斐林试剂后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是因为含有还原性糖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如图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请据此回答:

  1. (1) 肉毒类毒素是在细胞中由氨基酸经过过程而成的.
  2. (2) 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个氨基和个羧基.
  3. (3) 1mg肉毒类毒素可毒死20亿只小鼠,但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
  4. (4) 肉毒类毒素可用试剂鉴定,该试剂使用方法是,煮沸后的肉毒类毒素溶液(无色)和清水分别正确使用该试剂检测后,颜色(填“相同”或“不同”).
  5. (5) 如图所示的片段由种基本单位组成,从左向右数,第三个基本单位不同于其他基本单位的基团是(填化学式).该片段有个肽键,这些肽键形成时脱去的氧元素来自于基本单位的基.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植物生长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 . 中心体广泛分布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倍增并移至细胞两极 C .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时,在培养基中加入用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发现放射性物质集中于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 D . 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可见多数细胞中均有被液泡挤到边缘的细胞核
“组成不同生物的元素含量有不同”。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 .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含量上具有差异性 B .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含量上具有差异性 C . 生物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有选择地从环境中吸收的元素 D . 生物体内元素的存在形式各不相同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虽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可以通过下面哪一实例得到说明(    )
A . 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 . 油菜缺少硼时会出现“花而不实” C . 动物血液钙盐含量太低会抽搐 D . 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
生活在沙漠的仙人掌与生活在海水中的鲨鱼,组成他们的化学元素种类(     )
A . 大体相同 B . 区别较大 C . 很难确定 D . 没有一定的标准
下列化合物中,组成的化学元素相同的是(     )
A . ATP和蛋白质 B . 蛋白质和油脂 C . 核酸和ATP D . 核酸和核糖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NaOH)和乙液(CuSO4)组成的,下面是某同学对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应用的探究实验,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均为0.1 g/mL,CuSO的质量分数均为0.05 g/mL,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图片_x0020_100023

  1. (1) 斐林试剂的配制方法是:将0.1g/ mL NaOH与0.05g/mL CuSO4混合,随用随配。斐林试剂的常规使用方法是:在待测样液的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再将试管放入烧杯中进行,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 (2) 设计1~5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结论是
  3. (3) 设计6~7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双缩脲试剂 ;结论是:
  4. (4) 8号试管与其它试管的反应结果比较说明: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果糖、脂肪、核酸均含有C,H,O,N元素 B . 核酸包括DNA和RNA两大类,仅存在于细胞核中 C .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功能多种多样 D . 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
下列实验方法或处理中,能达到实验预期目的的是(   )
A .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基粒 B . 利用双缩脲试剂可定性检测氨基酸的相对含量 C . 利用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可在酸性条件下检测酒精 D . 利用低温可诱导洋葱叶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某研究小组从萌发的水稻种子中提取 淀粉酶和 淀粉酶,通过利用相关仪器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探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淀粉酶在℃条件时活性较高,由此,(填“能”或“不能”)确认该温度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2. (2) 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原因是.
  3. (3) 本实验的结果表明,两种淀粉酶中对温度更敏感。可在℃之间设置较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分组实验,进一步探究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液泡由高尔基体分泌而来,内含酸性水解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DNA等物质 B . 液泡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所以液泡也是细胞内物质分解的场所 C . 用纸层析法分离液泡中的色素,可以出现4条色素带 D . 细胞质中的H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都是蛋白质 B . 淀粉、半乳糖、糖原都属于多糖 C . 动物吃植物,所以动物细胞中可能含有麦芽糖 D .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大豆起源于中国,现种植的裁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某科研人员利用大豆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2031743397

  1. (1)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 (2) 据图可知适量施加氮素可以增产,从大豆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原因是与光合作用过程密切相关的多种物质都含有N元素,其中与暗反应直接相关的物质有(至少答2点)。
  3. (3) 尿素是一种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必须在土壤中尿素分解菌分泌的的作用下分解为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4. (4) 即使不施用氮肥,大豆可以利用与其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化合物。
  5. (5) 大豆种子和花生种子都含有大量的脂肪,在农业耕种上,花生等脂肪类种子的播种要浅播(种子表面覆盖土层较薄),而小麦等淀粉类种子则可适当深播,从细胞呼吸的角度分析脂肪类种子浅播的原因:
下列有关分子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洋葱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良好材料 B . 用含有双缩脲的物质可检测蛋白质的显色情况 C . 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时需要碱性环境 D . 低温条件下保存的蛋白酶催化能力会彻底丧失
下列关于物质鉴定的取材、操作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豆浆→滴加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摇匀→溶液呈紫色 B . 红心火龙果组织样液→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C . 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橘黄色(或红色) D .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50%酒精缓慢冲洗)→染色→细胞质呈绿色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概念图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1

2

3

4

5

A

物质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B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无机盐

C

植物细胞的DNA

核DNA

质DNA

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

D

生物

病毒

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