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 . 酶能提供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C .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D . 蛋白酶能促使唾液淀粉酶氧化分解

图所示为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B . 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酶量 C . 导致了曲线Ⅰ和Ⅱ的不同与酶的活性变化有关 D . 曲线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

某科研小组对萝卜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研究,研究者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后,做了两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1分两组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探究 ;本实验中,除了图甲所示溶液外,还需加入 .

(2)若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其余实验操作都相同.则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 .

(3)实验2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失活的 pH范围是 .

(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来表示酶活性.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利用健那绿给小麦叶片细胞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长期存活的线粒体 B .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C . 过氧化氢酶易于取材,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好材料 D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 (1) 实验步骤:

    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2. (2)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慢到快依次是 .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10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 原因是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编制麻袋用的麻,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糖类 B . 鸽子体内储存能量和减少热量散失的物质是脂肪,它属于脂质 C . 催化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酶都属于蛋白质 D . 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该事实说明(    )
A . 酶具有专一性 B . 酶具有高效性 C . 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D . 酶的作用受温度影响
小麦种子中含有α、β两种淀粉酶,某学习小组对这两种淀粉酶活性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等量的α-淀粉酶(70℃活性不受影响,100℃高温下失活)与β-淀粉酶(70℃处理15min即失活)加适量蒸馏水混合,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25℃下处理,乙组70℃水浴处理15min后取出,丙组100℃下处理15min后取出;

③甲、乙、丙三组分别在25℃条件下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溶液;

④一段时间后,测得甲、乙、丙三组淀粉剩余量分别为a、b、c。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上述两种酶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2. (2) 三组淀粉剩余量最多的是组(甲、乙、丙),原因是
  3. (3) 利用上述实验结果,如何大致比较25℃条件下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
某小组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开展了对酶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中产生大量气体,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H2O2 B . 一段时间后量筒中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土豆片的数量有限所致 C . 若适当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将加快 D . 若增加用二氧化锰替代新鲜土豆片的实验,可用于证明酶的高效性
大肠杆菌中发现的RNaseP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复合体(一种酶),某实验小组提取核心组件M1(可在一定盐离子环境下体外单独催化tRNA加工过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M1仍然具有催化功能,而经RNA水解酶处理后的M1不再具备催化功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核心组件成分M1 B . M1能为tRNA的体外加工过程提供活化能 C . M1功能的丧失主要影响基因表达中的转录过程 D . 核心组件M1也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
下列有关酶和AT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线粒体产生的ATP被叶绿体利用时,可以用于H2O光解释放O2 B .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C . 细胞中催化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的酶不一定位于线粒体内 D .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对下列曲线图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图(1)纵坐标可以是 K+吸收量,横坐标可以是呼吸作用强度 B . 图(2)纵坐标可以是酶活性,横坐标可以是温度 C . 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率,则①②可表示等量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曲线 D . 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率,①表示酶在正常情况下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 系,则④可表示加入酶抑制剂后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
如图中a、b表示物质X与Y结合后所发生的两种过程,则下列对Y所代表的物质及特征描述:①酶;②抗体;③载体蛋白;④专一性;⑤选择性;⑥特异性,正确的一组是(   )

图片_x0020_405113460

A . a:①⑤;b:②④ B . a:①④;b:②⑤ C . a:③⑤;b:①④ D . a:③⑥;b:①④
生物学实验自变量控制中有“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下列有关实验和运用的“原理”不正确的是(  )
A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用到了“加法原理” B .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用到了“加法原理” C . 证明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 D . 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 蛋白质水解过程中肽键数会增加 C . 羚羊的毛与角外观大不相同,但是其主要蛋白质相同 D .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千差万别
Na+-K+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具有催化ATP水解和运输Na+、K+作用的膜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Na+-K+泵能显著降低ATP水解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B . ATP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首先断裂 C . Na+-K+泵发挥作用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D . 经Na+-K+泵催化,1分子ATP水解可产生1分子腺苷和3分子磷酸
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根据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分离色素 B .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是细胞质与细胞壁的分开 C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选用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 D .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观察活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
下表为研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缓冲液

pH5.0

pH6.0

pH7.0

pH8.0

收集到的气  体体积(mL)

0.5min

6.5

7.6

8.3

8.0

1.0min

9.5

11.3

12.3

11.6

A .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缓冲液的pH B . 过氧化氢也可以用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 检测指标也可以选择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长短 D . 表中数据就可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 pH 为 7.0
下列关于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温度过高,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 B . 温度不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 C . 温度能影响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D . 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为探究不同纤维素酶浓度对黄瓜原生质体获得率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等量黄瓜子叶在黑暗环境中酶解7h→过滤、离心,取沉淀物→用适量原生质体清洗液洗涤、离心→统计原生质体获得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酶解法获取原生质体的主要原理是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B . 酶解装置置于黑暗中的原因可能是光照使细胞中自由基增多,影响生物膜的功能 C . 原生质体清洗液的渗透压应小于子叶细胞液渗透压 D . 可在抽样、染色后,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有活性的原生质体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