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知识点题库

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相符合的是(  )

A . 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 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C . 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 . 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下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 B . 曲线④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完全分解 C . 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D . 若曲线①②③麦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B . 曲线①作为对照实验 C . 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 . 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其内部的pH约为4.8.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A . 水解酶泄漏后立即被分解 B . pH较高导致酶活性降低 C . 溶酶体能将水解酶吞噬 D . 细胞质基质缺少酶作用的底物
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HCl和NaOH溶液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 . 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 C . 从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D . 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
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与酶有关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 , 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 B . 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 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 . 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进入烧杯液面到浮出液面的时间(t3﹣t1)来表示
某同学将新鲜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以下实验.

Ⅰ.在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4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支试管都产生气体.

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在相同时间内的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的课题是
  2. (2)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3. (3) 各实验组均在30℃的恒定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①;②
  4. (4) 曲线a是实验(填“Ⅰ”或“Ⅱ”)的结果.
  5. (5) 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基本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
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 . 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D .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B .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C . 种子从休眠状态进入萌发状态,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 D . 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淀粉酶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使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事实说明了酶的(  )
A . 高效性 B . 专一性 C . 多样性 D . 生物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需用清水漂洗 B . 通过是否产生CO2可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 . 高度分化的细胞一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 . 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晌
18.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常常需要去掉细胞壁。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可用于去除细胞壁(     )
A . 蛋白酶 B . 蔗糖酶 C . 纤维素酶 D . 淀粉酶
如图表示在最适pH、底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某酶促反应速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温度为a时反应速率大的原因是相关酶的活性高 B . 温度超过c后,相关酶将完全失去活性 C . 适当升高或降低反应体系的pH,b点都将下移 D . 适当提高反应体系中底物的量,a点将右移
某同学探究温度、pH、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绘制出如下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72021823

A . 图1中,A点时酶活性很低,因此酶促反应速率也很低 B . 图2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因此酶活性较低 C . 图3中,将相关因素从G点调至H点,酶促反应速率不能升至最高 D . 图1、图2、图3中相关因素依次是底物浓度、pH、温度
酪氨酸酶是催化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美白剂X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合成,从而达到皮肤美白的效果。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美白剂X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各试管添加的试剂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A1

A2

B1

B2

1

加入L-酪氨酸(mL)

2

2

2

2

2

加入美白剂X(mL)

0

0

2

2

3

加入磷酸 缓冲液(mL)

4

5

2

3

4

加入酪氨酸酶溶液(mL)

1

0

1

0

5

混合反应

反应15min后停止,并检测L-酪氨酸的剩余量

6

L-酪氨酸的剩余量

a1

a2

b1

B2

  1. (1) 该实验测定美白剂X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是通过来判断的。根据上表分析,L-酪氨酸剩余量a1 b1(填“>”“=”或“<”),原因是
  2. (2) 该实验中A1和A2试管加入的磷酸缓冲液的体积不一样,目的是
  3. (3)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好反应时间,若反应时间过短可能导致,给实验结果带来较大误差。
α-淀粉酶是一类淀粉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酶能提高催化效率的作用机理是。若利用α-淀粉酶、淀粉、蔗糖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填“碘液”“斐林试剂”“碘液或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2. (2) 大麦芽是酿酒的重要原料,这是由于大麦芽中含有淀粉酶,可将其他谷物中的淀粉先水解为(二糖),再在其他酶的催化下转化为可被酵母菌利用的葡萄糖。酵母菌酿酒的化学反应式:。在生产中,可以用(激素)处理大麦种子,无需发芽便可产生淀粉酶,从而降低成本,简化工艺。
  3. (3) 链球菌的某种基因常被作为抗虫基因,这种基因产物可以(填“促进”或“抑制”)害虫消化道中α-淀粉酶的活性,从而使害虫消化不良。
  4. (4) 不同生物合成的α-淀粉酶最适pH不同:人类唾液中α-淀粉酶的最适pH在6.0~7.0,芽孢杆菌中α-淀粉酶的最适pH为3.0,麦芽α-淀粉酶的最适pH为4.5。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 酶在催化生化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会发生改变 C . 高温使酶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 D .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是岭南佳果,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营养价值很高。请回答问题:
  1. (1) 荔枝丰富的“果汁”主要储存于果肉细胞的(细胞器)中,“果汁”的成分有
  2. (2) 荔枝“果汁”是很好的实验材料,采用新材料可以丰富实践学习的内容:

    ①甲同学用所学知识检测荔枝“果汁”中的糖类:将适量荔枝果肉榨汁并过滤,取2mL注入试管中,向试管中注入1mL(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注入),并放在,试管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你认为实验的结论是:

    ②荔枝的“果汁”是否含有蛋白质?乙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将适量荔枝果肉榨汁并过滤,取2mL注入试管中,向试管中注入的A液1mL(摇匀)、B液4滴(摇匀),观察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结果试管中不出现紫色。乙同学得出结论为:荔枝“果汁”不含蛋白质。你认为此结论可靠吗?为什么?

  3. (3) 《荔枝图序》描述荔枝采摘后情况:“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研究发现色变的原因是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所起的作用。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荔枝保鲜的条件,将新采摘的荔枝分别放在5℃、15℃、20℃、25℃、30℃的恒温箱中4天后,测量每颗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的百分率(各组平均值,如图),请描述该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乳糖在进入体内后,被乳糖酶催化分解成单糖后才可以被吸收。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分解、吸收而出现腹泻、腹胀、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则称之为乳糖不耐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乳糖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二糖 B . 乳糖不耐受的原因可能是机体缺乏乳糖酶 C .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乳糖酶的活性几乎不受影响 D . 因与乳糖结合而引起的乳糖酶空间结构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黑茶是一种发酵茶,因良好的降脂解腻效果而深受喜爱,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压制和陈化等。杀青时,将茶叶放入300℃左右的铁锅中炒制2分钟,随后将茶叶揉制15分钟初揉成茶坯。渥堆时,将茶坯堆到高约1m,在茶堆表面覆盖湿布,堆积至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且带有酒糟气,手伸入茶堆感觉到发热、茶团粘性变小。再次揉制6分钟左右后,将茶叶置于70℃左右环境下烘焙干燥,随后压制成型置于适宜条件下自然陈化。陈化能够使黑茶具有独特的风味物质。经研究发现,风味物质的形成主要与青霉、黑曲霉和酵母菌等真菌相关。

  1. (1) 关于黑茶制作流程中各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杀青中高温可以使酶失活,减少营养成分的分解 B . 渥堆过程中覆盖湿布有利于茶叶细胞进行需氧呼吸 C . 揉制操作可以使细胞破碎,将细胞内物质释放出来 D . 陈华过程中适宜条件之一是需要保证适宜的温度
  2. (2) 黑茶制作中有关茶叶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   )
    A . 茶坯表面出现的水珠来自于细胞中水分的渗出 B . 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色是因为茶叶中叶绿素被分解 C . 茶坯带有酒糟气可能是因为细胞线粒体中产生了酒精 D . 茶堆发热是因为ATP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3. (3) 推中风味物质的形成主要与青霉、黑曲霉和酵母菌等真菌相关。下列有关酵母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酵母菌只具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 B . 酵母菌的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均能产生CO2 C .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D . 分解葡萄糖的酶分布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