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酶的特性 知识点题库

竹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织物纤维,具有抗菌、防紫外线等功能,穿着凉爽、透气。在竹纤维织物工艺流程中需要除去淀粉类浆料,目前常用耐热性强的枯草杆菌淀粉酶(α-淀粉酶)“退浆”。下面曲线表示的是在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淀粉酶浓度的退浆效果(失重率)。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B表示随着酶浓度的升高退浆效果越好 B . B-C表示提高酶的浓度几乎不影响退浆效果 C . B-C显示底物几乎耗尽 D . B-C表示底物与酶已充分结合

对下列曲线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1)纵坐标可以是K吸收量,横坐标可以是呼吸作用强度 B . 图(2)纵坐标可以是酶活性,横坐标可以是温度 C . 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则①②可表示等量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曲线 D . 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①表示正常情况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则③④可表示加入抑制剂后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③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具有专一性、高效性;④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⑤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⑥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③⑤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

(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 .

(2)实验2结果反映,在b、c所对应的H2O2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e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3)实验1若温度升高10℃,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 (填“增大”或“减小”):加Fe3+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 (填“增大”或“减小”).

(4)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 ,实验结果表明,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

下列与ATP和酶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TP的合成离不开酶的催化 B . 酶的合成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C . 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存在差异 D . 活细胞中通常都能合成酶和ATP
以下关于酶和ATP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TP的合成与分解需要的酶相同 B . 少数酶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 C . 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D . 酶的合成过程不消耗ATP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抗体和神经递质均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四类物质都是(  )
A . 由活细胞产生的,成分都是蛋白质 B .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 .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D .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1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2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 B . 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 . 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 . 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下列实验操作方法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利用无水乙醇、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可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B . 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C . 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 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种群的数量
如表是有关探索酶催化作用的实验,请根据表格内容回答: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1

加淀粉溶液

2mL

1mL

2mL

2

温度处理

40℃

100℃

0 ℃

3

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4

加碘液

2滴

2滴

2滴

  1. (1) 上表所示为探究的实验。
  2. (2) 按上述1〜4的实验操作步骤,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变蓝,试管不变蓝。
  3. (3)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若继续对试管C处理,使其温度逐渐上升至40℃,则试管C内出现的现象是   

    ;若继续对试管B处理,使其温度逐渐下降至40℃,发现试管内没有什么变化,原因是

  4. (4) 为使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实验设计往往采用原则,依据这一原则,指出上述表格内的一处错误 并加以改正,
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描述正确的有(   )项

①酶在过酸、过碱和温度过高条件下均变性失活

②酶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在细胞外或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物质

③酶的催化效率高是通过降低活化能来实现的,而不是提供能量

④自然界中的光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都可以转化为细胞中的ATP

⑤人的心肌细胞中,ATP合成速度远远大于分解速度,从而保证心肌细胞有充足的能量

⑥蓝藻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以及叶绿体

⑦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⑧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水解掉2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A . 3 B . 4 C . 5 D . 6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2072636500

A . 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 . 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C . 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D . 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淀粉酶是催化淀粉、糖原转化成葡萄糖、麦芽糖及其它低聚糖的一类酶的总称,广泛应用于淀粉工业、食品工业、医药、纺织、酿酒等行业。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下图是研究者对两种淀粉酶的研究实验结果。

图片_x0020_455990053

请回答问题:

  1. (1) 淀粉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淀粉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β-淀粉酶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两个单糖为单位的糖可能是
  2. (2) 由图1可知,β-淀粉酶的最适pH(>、<、=)α-淀粉酶的最适pH,若在人的胃内(pH:2~3)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效果较好。
  3. (3) 由图2可知,β-淀粉酶在50℃条件下处理1小时后失去活性,原因是酶的遭到破坏。要较长时间维持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合理措施是
为了探究酶的专一性,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两者都是非还原糖)以及唾液淀粉酶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等材料用具进行实验.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回答问题.
  1. (1) 完善下表中的实验设计:

    操作顺序

    操作项目

    试管

    1号

    2号

    A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B

    注入

    2mL

    C

    注入

    2mL

    2mL

  2. (2) 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混匀,沸水浴一段时间;

  3. (3) 预期结果:
  4. (4) 实验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浅,其原因是

某校学生尝试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见下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α-淀粉酶量相同)。实验表明1号试管中淀粉未被水解,最可能的原因是(   )

项目

1号试管

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普通α-淀粉酶

淀粉溶液

60 ℃保温5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碘化钾溶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A . 实验中的温度过高,导致固定化淀粉酶失去活性 B . 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琼脂与淀粉酶接触 C . 水浴保温时间过短,固定化淀粉酶未将淀粉水解 D . 实验程序出现错误,试管中应先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后保温
如图所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据图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B . 影响BC段反应速度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酶量 C . 温度导致了曲线Ⅰ和Ⅱ的反应速度不同 D . 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B . 酶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C . 酶催化反应前后结构不发生改变 D . 催化淀粉水解的酶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如图为酶X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酶X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 pH、底物量和酶量为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 . 高于最适温度和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减弱的原因不同 D . 在20~30℃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可进一步探究酶X的最适温度
图的甲表示某种二糖被酶催化水解的模型,乙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催化速率与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甲的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B . 模型中c和 d是同一种物质,则该二糖是麦芽糖 C . 若温度升高 5℃,乙图中f 点都将上移 D . 限制 f-g 段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酶的数量
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B . 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 . 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重复使用3次之后酶活力明显下降 D . 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