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酶的表述,全面而准确的是( )                     

A .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 . 酶是蛋白质 C . 酶与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活化能,所以没有本质区别 D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一个学生将唾液加入淀粉液,然后在以下各种条件中,期望将淀粉转变为双糖。试问下列哪种条件对于他的实验最好(   )

A . 混合物保持在0℃ B . 混合物保持在30℃ C . 煮沸混合物然后保持在30℃ D . 混合物保持在70℃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记录。请回答:

实验操作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 向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 向试管中加入可溶性的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③ 控制温度

0℃

37℃

60℃

④ 将唾液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振荡后分别保温5min

⑤ 向试管中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⑥ 观察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1. (1) 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该同学在此实验操作过程中至少需要支试管。

  2. (2) 若实验结束后,将甲组的温度调节到37℃,保温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实验现象是,原因是

  3. (3) 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思路是

  4. (4) 若将实验中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为什么?

      

下面是某同学在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正确的操作或想法是(  )

A . 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B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C . 将某细胞内的1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用3H标记后,让其在不含放射性的环境中连续 进行2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细胞有2个 D . 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含35S的实验组若不搅拌就离心,则上清液放射性 低,沉淀物放射性高;含32P的实验组若保温时间过长,搅拌、离心后,则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
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

①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酶参与生化反应后被消耗  ③都是活细胞产生酶

④酶都是蛋白质  ⑤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起催化作用.

A . ③⑤⑧ B . ③④⑧ C . ②⑦⑧ D . ①②⑥
如图是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据图可知酶的最适温度为M,最适pH为8 B . 图中所示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C . 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D . 0℃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酶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酶的组成单位一定是氨基酸 B . 酶可以为反应分子提供能量,酶分子数会因参与反应而减少 C . 将溶液pH由2升到8的过程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 D . 活细胞内都有酶存在,酶可在细胞内或细胞外起作用
如图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后残余酶在最适宜温度下测出的活性,即残余酶活性.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该酶固定化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

A . 40℃~50℃ B . 50℃~60℃ C . 60℃~70℃ D . 70℃~80℃
下列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

试管号

试管中的内容物

条件

1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37℃,5min

2

2ml淀粉溶液+2ml清水

37℃,5min

3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95℃,5min

4

2ml淀粉溶液+2ml稀释的唾液

37℃,5min

5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滴盐酸

37℃,5min

A . 1、2、3 B . 1、2、4 C . 2、4、5 D . 2、3、5
如图1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反应所需的各项条件均适宜),请据图回答:

  1. (1) 图中代表酶的是 A,理由是,从图1和图2可以反映出酶具有性.
  2. (2) 如果E和F均代表氨基酸,那么D是
  3. (3) 若如图2表示上述反应中E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在图中画出温度升高10℃时E的浓度变化曲线.
  4. (4) 请画出有酶和无酶条件下某化学反应能量变化过程.
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pH=c时,e点为0 B . 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C .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 . 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下图中,曲线甲表示最适温度条件下某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乙、丙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A点适当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 B . B点适当增加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将增大 C . 图中C点代表该酶促反应的最适pH,D点代表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D .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相关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等
下列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的是(   )

①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中,将实验温度设置为酶的最适温度

②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其中一支试管的温度设置为90℃

③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置0℃、37℃、100℃三种温度

④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时,两组实验均在室温下进行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④
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

选项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

A

酶的高效性

用 FeCl3 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 H2O2 分解,待 H2O2 完全分解后,检测产

生的气体总量

B

酶的专一性

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

C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后,检测

淀粉分解程度

D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 H2O2 酶在不同 pH 条件下催化 H2O2 分解,用斐林试剂检测

A . A B . B C . C D . D
如图表示蔗糖酶在最适温度下催化蔗糖水解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其中B代表底物 B . 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蔗糖酶 C . 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催化速率都将下降 D . 不可用斐林试剂鉴定蔗糖酶是否完成对蔗糖的催化分解
厨师在制作牛排时通常会加入嫩肉粉对牛排进行适当腌渍。据《食品添加剂手册》介绍,嫩肉粉的配方为2%木瓜蛋白酶、15%葡萄糖、2%味精及食盐等。其主要作用是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成小分子多肽(短肽)和氨基酸,从而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嫩肉粉宜在高温、酸性条件下使用 B . 嫩肉粉也可以催化蔬菜纤维素的水解 C . 经嫩肉粉作用后,肉类蛋白质中部分肽键破坏 D . 肉块被腌渍时,蛋白酶以主动转运方式进入肌细胞
牛胰核糖核酸酶由一条多肽链构成,包含8个带巯基(-SH)的半胱氨酸,脱氢后形成4对二硫键(-S-S-)。形成下图所示结构时,该酶具有生物活性。图中圆圈表示氨基酸,序号表示氨基酸残基的个数,半胱氨酸缩写为“半胱”,其它氨基酸的标注略。科学家发现β-巯基乙醇可破坏该酶的二硫键,尿素可破坏该酶的氢键。若用β-巯基乙醇和尿素同时处理该酶,会使其失去活性。若去除尿素只保留β-巯基乙醇时,可以重新形成氢键,该酶活性能恢复到90%左右。根据以上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牛胰核糖核酸酶的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分子量减少了2222 B . 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 C . 在维持该酶空间结构的因素中二硫键键比氢键的作用强 D . 牛胰核糖核酸酶可能是一种RNA水解酶
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 .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 . 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 . 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具有高效性是因为酶为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多 B . 酶具有专一性是因为酶只能催化一个化学反应 C . 过酸、过碱的外界条件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D . 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
某小组为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

A . 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 B . t1之前,若A组温度提高20℃,酶催化反应速率会提高 C . t3时,向B组反应体系中增加酶量,产物浓度可能不变 D . t1之后,C组酶失去活性,降低温度,产物浓度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