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知识点题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的诗句。

A . 王维 B . 王之涣 C . 王勃
《长歌行》中人们千古传诵的珍惜时间的名句是(  )。

A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相应的问题。

登鹳雀楼

海流。

欲穷

这首诗是代诗人王之涣写的。其中这句诗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正做着好梦,

又听见大人在叫:“该起床上学啦!”

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不过,去了学校,

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1. (1) “我”正做着梦,不想起床去上学,可是去了学校能见到,也很,快乐的事情真是一件接一件。
  2. (2)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和同学说一说。
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小儿垂钓

蓬头稚________学垂纶,侧________莓苔________映身。

________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________。

  1. (1) 补充诗句。

    蓬头稚学垂纶,侧莓苔映身。

    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

  2. (2)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 (3) 小儿“遥招手”的原因是:。(填诗句)
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
    A . 湖;山;春天;夏天 B . 湖光;山色;晴和;雨天 C . 湖光;山色;温暖;凉爽
  2. (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
    A . 西湖;生命;新奇别致 B . 美景;生命;新奇怪异 C . 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
  3. (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
    A .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 B .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 C .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
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 (1) “王师”是指
  2. (2) 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
  3. (3)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                         一日还。

两岸猿声                         万重山。

  1. (1) 补全古诗。
  2. (2)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被后人誉为
  3. (3) 写出下列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还        重

  4. (4) 《望天门山》也是这首诗的作者写的,诗的后两句是:
第二部分:阅读

古诗赏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 (1) 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 (2) 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课外阅读.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 (1) 这首诗共有小节,作者按由的顺序观察描写瀑布的。
  2. (2) 第一节诗描写了瀑布的,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它比作,又把它比作.
  3. (3) 文中有两个表示“看”的词语,分别是
  4. (4) 第二节中的“这般景象”指的是
  5. (5) 作者把无风时的瀑布比作一座,起风时还把瀑布分别比作,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内阅读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    )。

敲成玉(   )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稚子:

    ②钲:

    ③磬:

    ④玻璃:

  2. (2) 给加点的字注音。
  3. (3)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 夸张 B . 比喻 C . 拟人 D . 互文
  4. (4)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②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古诗文阅读。(一)

望洞庭①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②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②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1. (1) 课堂上学习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时,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金:这首诗选自《唐诗三百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秋天①(填写时间)的优美景色。

    小东:对啊,诗中描写湖水、秋月、②等景物。

    小语:我发现这首诗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大家能帮我分析一下比喻修辞的妙处吗?

    小文:好的, 让我结合诗句说说比喻修辞的妙处。③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 (1) 山润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2.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 . 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 . 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 .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3. (3) 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A .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 . 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 . 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诗歌阅读

咏月

[明]王守仁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1. (1) 这首诗从“山近月远”时月亮显得“”,与其实是“”来写月的,这样对照着写,写出了新鲜的意思。
  2. (2) 这首诗的另一特点是在描写月的形象大与小时,还说出了世间万物,很多情况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的道理。
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 还来就菊花。

  1. (1) 古诗补充完整
  2. (2) 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3. (3) 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阅读。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   琶

  2. (2) 本诗的作者是代的
  3. (3) 翻译下面的诗句。

    欲饮琵琶马上催。

  4. (4) 本诗写的是什么事情?
  5. (5) 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唐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成生活。
  6. (6) 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请你再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及其所处的年代。
  7. (7) 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古诗对对碰。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1. (1) 这两首诗题目相同,作者是,写的都是季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田园农作动态图。
  2. (2) 这两首诗写的都是,第一首诗写乡村男女,日夜忙碌的图景以及农村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第二首诗无一字言,无一语写,然而,透过句句诗行,让我们仿佛看到农村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
  3. (3) 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读古诗,完成练习。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 (1) 前两句诗给我们以上的感受。
  2. (2) 诗中有,有情,有,有,这生动的一幕由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3. (3) 根据诗句的意思,将《牧童》改写成一篇短文。
宋代文学家苏轼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书画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并且给这幅画题了一首诗:

天上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

啄尽人间千万石。

诗中明明只有“一、三、四、五、六、七、八"七个数字,而画题却是“百鸟归巢图”,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说说作者是怎样落实“百鸟”中的“百”字的?

古诗文赏析。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 (1) “可怜九月初三月”中“可怜”的意思是(   )
    A . 使人爱怜 B . 可爱 C . 可惜
  2. (2)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景物的?(   )
    A . 视觉 B . 听觉 C . 触觉
  3.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