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知识点题库

判断下列诗句是属于什么季节。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⑤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 。

②风一更,雪一更, 。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 。

④但使龙城飞将在, 。

⑤天若有情天亦老,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 (1) 《鹿柴》中的“柴”应读
  2. (2) 这首诗描绘的是时分的幽静景色。
  3. (3) 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
  4. (4) 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的作品“。”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 (1) 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

    A . 送别之情 B . 思归这心 C . 喜悦之意 D . 愤怒之思
  2. (2) “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闯”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

    A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D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 (1) 这一小节写了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的人。
  2. (2) 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A . 两个都指肉体的生存。 B . 前一个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指精神的永存。 C . 前一个指精神的永存,后一个指肉体的生存。
读文段,完成练习。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________秋天叶儿红,

________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________水杉活化石,

________开花满院香。

  1. (1) 文段共有句话,其中第句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
  2. (2) 从文段中找出下列各字的反义词。

    暖——       南——

  3. (3) 请把下列四种树的名字填到文中横线上。(填序号)

    ①金桂     ②银杏     ③松柏     ④枫树

    秋天叶儿红,四季披绿装。

    水杉活化石,开花满院香。

  4. (4) 照样子写句子。

    例:梧桐树叶像手掌。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萧萧                ,                动客情。

             挑促织,夜深篱落             

  1. (1) 将古诗补充完整。
  2. (2) 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 (3) 诗的前两句渲染了一种的氛围。
  4. (4) “动客情”在此处有两层意思,分别是(    )
    A . 秋风带来的寒意引起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向往。 B . 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C . 引起诗人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D . 勾起诗人对梧桐树的怀念。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带着月亮去散步

    昨天晚上,我带着月亮去散步,

    它就像一只夏天的风筝,静静地跟着我上了路。

    它没有风筝的尾巴,却长着圆圆的脸,

    我不用牵着它的手,也没有长长的线。

    如果它怕黑,就会藏起它白白的脸,

    所以我把蓝色的电筒(tǒng)一直带在身边。

    白云就像一条条丝带挂在天上,

    月亮害羞(xiū)地从云彩后面向下张望。

    月亮啊,快快升起来吧。

    我焦急地告诉它,差一点,它就撞上了教堂的尖塔。

    邻里的狗看见了它,汪汪汪,叫得像火车的汽笛那样嘈(cáo)杂。

    我们踮(diǎn)起脚尖,走过爬虫活动的草地,

    红肚子的知更鸟唱起了催眠的小夜曲。

    月亮呼唤着露珠,晶莹的水滴就像小草的泪珠。

    我们手牵着手飞过河流和村庄,闪烁的星星就围绕在我们身旁。

    我们蹦蹦跳跳地来到了桥上,天上的月亮看着水中的月亮。

    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水中的我伴着水中的月亮。

    我们转过身向家里走去,月亮看着我难舍(shě)难离。

    它来到我家的门口,整夜都守候在那里。

    它谢谢我带它出来散步和游玩,

    送给了我一个宁静而甜蜜的夜晚。

  1. (1) 读短文,连一连。

    长长的     脸

    圆圆的     线

    晶莹的     夜晚

    皎洁的     水滴

    甜蜜的     月光

  2. (2) “我”带着月亮去散步,飞过,蹦蹦跳跳地来到
  3. (3) 想一想:月亮守候在“我”家门口时,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有一盒彩笔

金波

我有一盒彩笔,

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

画一条蓝色的直线,

那是___△__流过稻田。

画一个黄色的圆,

那是___△__挂在山尖。

画一条紫色的曲线,

那是连绵起伏的___△__。

画一个细细直立的三角,

那是___△__插入云天。

我有一盒彩笔,

我用它画明天的理想:

我画透明的海洋,

为了看清海底的宝藏。

我画绿色的太阳,

为了让夏天凉爽。

我画结满面包的大树,

为了永远消灭饥荒。

我画小朋友长上翅膀,

为了在广阔的天空飞翔。

  1. (1) 把下面的词语填入诗歌中合适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中秋明月        ②电视塔        ③小河        ④远山

  2. (2) “我”的理想都有什么?从诗中找一找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你想用彩笔画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例:我画透明的海洋,为了看清海底的宝藏。

    我画,为了

  4. (4) 你觉得诗歌中的哪个理想最神奇?为什么?
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判断对错。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_________渔灯,_______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 (1) 补充古诗。
  2. (2) 根据古诗,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古诗前两句描写的是图中B处。

    ②古诗后两句描写的是: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荡漾,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变成了无数颗闪烁的星星。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呼唤。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庭院中。

  1. (1) 解释诗题。
  2. (2) 选择。

    ①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②诗中所写的景象是(    )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3. (3) 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②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③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1) “丸”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2. (2) 诗歌先以“”统领全篇,赞美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接着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  ③渡  ④夺  ⑤翻

  3. (3)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心情。
诗歌鉴赏

夏日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 (1) 把诗句补充完整多。
  2. (2)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女词人。这首诗引用了的典故。
  3. (3) 用“/”在第二行诗中标出朗读时的停顿。
  4. (4) 这首诗的作者借赞美来鞭挞宋朝统治者,表达了作者的
课内阅读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节选)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1. (1)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下来。

    ①烂泥淤积,不好走。

    ②找,觅求。

  2. (2) 按选文填空.

    的孩子      的路上

    的小路     的细雨

  3. (3) 朗读选文的时候语速要(   )
    A . 舒缓 B . 急促 C . 轻松
  4. (4) 雷锋叔叔在哪里呢?
古诗阅读。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 (1)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是指()。

    A.清澈明净  B.清醒明白  C.二十四节气之一

    ②“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是对行人的()描写。

    A.动作  B.神态  C.外貌

  2. (2) 诗中用“欲断魂”形容行人悲伤愁苦的样子,请你写出两个表示“悲伤愁苦”意思的成语。
  3. (3)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诗人杜牧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

    ③“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遥指”是摇着手指。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 (1) 解释下列各词。

    题:西林:  只缘:不识:横看:

  2. (2)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代诗人,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3. (3) 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  
  4. (4) 《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5. (5)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 .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 .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阅读《题西林壁》,完成下面练习。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 (1) 这首诗是朝大文学家写的。
  2. (2) 诗中“缘”是的意思。
  3. (3) 要说明立足点和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果也不同的道理可以引用本诗中“”两句。
  4. (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 (1) 下列加点字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未肯(xiáng) B . (sāo)人 C . (gé)笔 D . (xùn)雪
  2. (2) 下列古诗与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雪梅》——宋 欧阳修 B . 《题西林壁》——宋 苏轼 C . 《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D . 《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
  3. (3) 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降:服输。 B . 骚人:诗人。 C . 阁:阁下。 D .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4. (4) “梅雪争春未肯降”一句采用了下列哪种修辞手法?(  )
    A . 比喻 B . 拟人 C . 对比 D . 夸张
  5. (5) 下列哪句话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
    A .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B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6) 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这首诗的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B . “骚人阁笔费评章”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C .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D . 这首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高鼎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成一瞬的红颜了。

  1. (1) 选择恰当的字,填在诗歌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翻   ②妆   ③驮

  2. (2) 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在横线上打“√”,未描述的打“×”。

    归鸟

    斜阳

    清江

    头白

    芦苇

    红颜

  3. (3) 这首诗共两节,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每一小节所描绘的画面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个:

    第二个:

  4. (4) “头白的芦苇,也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个画面。
阅读理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 (1) 解释词语。

    碧玉:   妆:

    绦:     裁:

    似:

  2. (2) 用现代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3. (3) 赏析一下诗的后两句。